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岳阳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岳阳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辽宁 沈阳110003

摘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责任,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准与要求,更好的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好务。基于此,本文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高职院校;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在培养过程中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引入非常重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其整体创业能力非常关键。第二课堂成绩制度制定并投入应用以后,为未来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要求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设,同时还要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充分发挥出第二课堂的巨大优势和作用,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创新教育工作中,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存在一定必要性。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开展这项制度的不仅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还能为学校教书育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其次,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发展需求出现了转变,目前倾向于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这种情况下合理利用第二成绩单制度,可以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凭证,从而真实的、客观的讲学生的创新能力反应出来;第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执行,还有利于改进学校创新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人们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可以客观的记录学生的表现,并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以便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有效弥补其自身的不足;第四,利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身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在高校、企业与学生三者间构建起崭新的创新教育平台。

2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2.1创新课程体系不健全

当下高校创新佳偶工作的形式局限在创新竞赛、开展实习活动与主题座谈会等方面,虽然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创新教育情况来看,在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不同教育内容都是利用无序的方式简单堆积起来的,根本没有形成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课程体系,由于缺少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得高校的创新教育工作存在着很多阻力,教学资源根本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也自然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现阶段高校创新教育工作中,主要工作由管理专业教师、高校团委和辅导员等组成,就现在高校创新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来说,首先,当下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缺乏专业创新教育团队及人员;其次,高校中主要负责创新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缺乏专业训练,基本上都是由没有接受专业教育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自身缺乏创新教育经验,因此教育过程中主要以理论内容为主,课堂上大量重复事例,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也不能发挥出创新教育的作用来。

2.3缺乏科学考核体系

纵观目前的高校创新效果评价与考核过程,尚未构建出比较系统的、科学的考核体系,现有的考核目标都不够明确,考核的内容也缺少层次性,有关标准也没有量化,另外采用的评价手段也比较落后。例如,在开展创新竞赛活动或讲座时,仅利用开具实践证明或考勤的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考核的方式明显缺少互动性,缺少信息上的反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类似这种考核方式,根本无法体现出高校创新教育的真正价值,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从体现。

3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3.1设计第二课堂成绩组成模块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定位出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并积极推行具有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第二课堂成绩单设计工作中将其定位落实下来,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符合学生成才需求的、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模块来。例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其分成技能培养、创新创业、公益志愿、义务支教等模块。通过第二课程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特色,加深对自身专业与行业发展的了解和思考,逐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特点,适当的调整第二课堂成绩单赋分模块的比例,以达到定向培养的教育目标。例如,可以加大的技能特长模块的比重,引导学生参加到行业技能大赛和技能培训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与行业意识,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课题之中,引导其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并对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另外也可以增加志愿公益的比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到公益环保、支教助残或赛会服务等活动之中。

3.2深入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一度被人们看成教学的重点,因此高校创新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响应共青团的号召,在团学工作与活动中让青年学生当主角。在当前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种情况下教学中必须树立起以生为本的观念,在各项制度落实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逐步推行的今天,首先,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成收腰目标,科学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来,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对各项工作进行层层落实;其次,应对活动方式进行创新,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应积极转变理念,注重学生自主设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创造力与主动性发挥出来;第三,应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的工作理念、工作态度与能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直接相关,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教师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将教师安排到国家示范院校中学习、交流,到企业中获得一线经验等等。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的思维与能力,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为学生提供指导,最终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要想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扎实的做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项工作,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市场始终,最终为我国创新促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伟.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改革创新[J].才智,2019(09):47.

[2]陈丽,刘媛媛.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南方农机,2019(05):10-11.

[3]李鑫.基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高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新模式思考[J].南方农机,2019(05):186.

[4]章运,许海峰.应用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以绍兴市高职院校群为例[J/OL].设计,2019(05):118-120[2019-03-23].

[5]俞莉莉,刘萍,沈宇君,张圣谦,陈业翎.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科技创新途径的研究[J].现代园艺,2019(05):169-170.

论文作者:岳阳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论文_岳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