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道路地下排水盲管事故原因浅析论文_姜福伟, 乔玉忠, 祝海燕

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31

摘要:笔者根据某城市下穿铁路桥道路的地下排水盲管工程实例,对盲管排水系统导致的道路塌陷、挡墙开裂等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对盲管的结构做法进行了探讨,得出了针对特殊地质条件时盲沟应采取相应做法的结论。

关键词:盲沟 排水 滤层

盲管的构造设计时应考虑地层的性质和渗透性,当地层是粘性土、碎石土等黏粒含量较高或粗颗粒土时,盲管的滤水层可以按常规的碎石或砾石考虑,当地层为粉土或粉细砂等容易被水冲走的细颗粒土时,需采用砂滤层并包以过滤网来进行设计,否则地下水渗流导致粉土或粉细砂中的细颗粒流失,对周围地基和构筑物造成沉陷、坍塌等破坏现象。

工程实例,某工程为一条下穿铁路桥的市政道路,由于建造时间较长,路面破损,导致地下排水盲管系统破坏,粉土粉砂颗粒被地下水带走,周边出现空洞,造成路面及周围挡墙塌陷及开裂,为此对该处进行了重新勘察、设计和施工。

1经勘察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下:

勘察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人工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构成,详述如下:

①杂填土(Qml)

杂色,密实,主要成分为三合土、石子组成,局部铺设毛石,上部30cm为混凝土路面。①-1素填土(Qml),黄褐色,稍密,可塑,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局部混少量灰渣。①-2层中砂(Qml),黄褐色,稍密,饱和,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片。分选一般,级配一般。该层仅揭示于7#孔位。第①层层底埋深0.70~4.50m;层底标高12.80~20.60m。

②粉土(Q4al)

黄褐色,稍密,湿,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局部夹薄层粉粘,含少量氧化铁。该层夹粉质粘土层(即第②-1层)、粉细砂层(即第②-2层)。本层层底埋深2.60~4.50m;层底标高12.80~20.60m。

②-1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具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少量铁锰氧化物。

②-2粉细砂:黄褐色,稍密,饱和,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片。分选一般,级配一般。

③粉质粘土(Q4al)

灰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具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及铁锰氧化物。本层层底埋深3.60~10.60m;层底标高10.60~13.90m。

④粉土(Q4al)

褐黄色~黄褐色,稍密~中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含少量氧化铁,偶见姜石,局部夹粉砂及粉粘薄层。该层夹粉质粘土层(即第④-1层)。④-1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具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本层层底埋深5.60~14.00m;层底标高7.60~11.30m。

⑤粉细砂(Q4al)

黄褐色,稍密~中密,饱和,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片,分选一般,级配一般,局部夹粉土薄层。该层夹粉质粘土层(即⑤-1层)。⑤-1粉质粘土(Q4al),黄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具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中,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偶见姜石。本层局部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20.00m。

⑥粉土(Q4al)

褐黄色,稍密,摇振反应迅速,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含少量氧化铁。本层未揭穿,最大揭露深度20.00m。

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水位埋深为自然地面下1.20-1.80m左右。本工程排水盲管布置在第②粉土、粉砂层中。

2设计采用盲管排水,钢筋混凝土路面方案,盲管横断面图如下:

第一次设计盲管横断面图(粗砂层厚5cm)

3本工程历时3个月完成了对该路段的修复工作,施工完毕道路通车,启动盲管排水系统,三天后发现排水浑浊,随之道路两侧挡墙产生裂缝,经检测和现场挖开查看,发现盲管内侧在打孔出冒水并含有大量泥砂,分析是由于粉土粉砂颗粒流失导致周围出现空洞,使挡墙基础下沉,墙体发生开裂现象。

盲管内部漏水点

针对上述情况,经论证,对盲管滤水做法进行了改进,把盲管外滤水层均改成了砂,滤层总厚度增加至60cm,对该路段重新进行了施工,改进后的盲管断面图如下:

第二次设计盲管横断面图(砂滤层厚度60cm)

目前该工程已按第二次设计方案重新施工完毕,正常使用三年,排水系统运行正常,交通通行效果较好。

4分析及总结

(1)第一次施工失败的原因是盲管外滤水层设计不合理所致,反滤层粒径太粗,孔隙较大,粗砂滤层厚度太薄,粉土颗粒随地下水流走,地基出现空洞所致,粉土、粉砂等细颗粒土在地下水流动时,通过孔隙较大的滤层将土颗粒带走,地基形成空洞,从而导致周围的建(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因此设计和施工时应充分考虑粉土、粉砂的流动性,即俗称的流砂产生的破坏。

(2)经过大量的降水工程实践证明,对于以粉土、粉砂为主要含水层的地区进行地下水排水时,砂(中砂、粗砂)滤料是过滤效果较好的过滤层,在配以滤网效果会更好。

(3)砂滤层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起到过滤的作用,从而达到细颗粒土不流失的目的。

对于类似项目,在勘察时应明确提出粉土、粉砂类地层对抽取地下水应注意的问题,利于设计和施工。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姜福伟, 乔玉忠, 祝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某市政道路地下排水盲管事故原因浅析论文_姜福伟, 乔玉忠, 祝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