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原因的综合分析论文_魏正英1,王旭防2

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原因的综合分析论文_魏正英1,王旭防2

1博兴县兴福镇卫生院 山东滨州 256510;2曹王中心卫生院 山东滨州 256510

【摘 要】目的 主要是为了探究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60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比较心内科患者和正常人匹兹堡睡眠质量差异;分析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主要原因的构成。结果 心内科患者组与常模比较,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的分析,心理原因、疾病原因、环境原因、其它原因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应着重改善心内科患者的身体状况,防止患者病情进展,努力使其适应医院的环境,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患者;影响原因;睡眠质量

引 言: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睡眠质量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是一种循环、可逆、复杂以及规律的生理现象,是保持人体生命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充足的睡眠对人体的机能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睡眠尤其对于心内科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积极作用[1]。然而心内科患者因多种因素产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还会加重病情或引发一系列突发并发症等,这对心内科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对460例心内科患者失眠原因进行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460例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内科患者。对象的纳入标准满足以下条件:能正常作息;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自愿合作者;根据赫尔辛基宣言原则进行调查,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并保证保密和匿名。

1.2 调查工具

采用访谈和问卷两种形式相结合,调查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①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疾病史等。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PSQI总分等内容。③睡眠障碍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紧张担忧、心理暗示)、疾病原因(身体不适、药物影响、病情改变)、环境原因(噪音影响、环境不适应)、其他原因(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

1.3 调查方法

在数据收集阶段之前,研究人员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解释如何填写问卷和量表,部分填写调查问卷有困难的患者由研究人员协助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拟合。检验水准ɑ取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60例心内科患者中男265例(占57.6%),女195例(占42.4%);年龄41~62岁。其中已婚447例(占97.2%),曾经有医院住院经历的417例(占90.7%),375例(占81.5%)有疾病史。

2.2 心内科患者组与常模对象睡眠状况各指标的比较

心内科患者组与常模比较匹兹堡睡眠质量的各评价指标,睡眠质量(t=12.46,P=0.00)、入睡时间(t=11.65,P=0.00)、睡眠时间(t=5.48,P=0.00)、睡眠效率(t=14.65,P=0.00)、睡眠障碍(t=9.32,P=0.00)、日间功能(t=7.87,P=0.00)、PSQI(t=12.50,P=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460例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构成的分析

460例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的分析,心理原因(χ2=33.15,P=0.00)、疾病原因(χ2=36.19,P=0.00)、环境原因(χ2=22.17,P=0.00)、其他原因(χ2=16.58,P=0.00)的具体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对其睡眠质量的具体影响

紧张担忧(χ2=11.36,P=0.00)、心理暗示(χ2=21.03,P=0.00)、身体不适(χ2=19.24,P=0.00)、药物影响(χ2=20.14,P=0.00)、病情改变(χ2=9.87,P=0.00)、噪音影响(χ2=16.22,P=0.00)、环境不适应(χ2=14.20,P=0.00)、不良生活习惯(χ2=16.94,P=0.00)、夜间尿频(χ2=11.49,P=0.00)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心内科患者睡眠影响因素和睡眠质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睡眠质量为因变量,将影响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9个因素(紧张担忧、心理暗示、身体不适、药物影响、病情改变、噪音影响、环境不适应、不良生活习惯、夜间尿频)进行拟合,得到的logistics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检验,χ2=63.59,P=0.00)。9个因素均成功纳入回归方程,其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身体不适(OR=5.37)、病情改变(OR=4.31)、环境不适应(OR=3.67)、夜间尿频(OR=3.78)、心理暗示(OR=3.06)、紧张担忧(OR=2.97)、药物影响(OR=2.16)、不良生活习惯(OR=1.68)、噪音影响(OR=1.57)。

3 讨论

3.1 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现状

良好的睡眠对健康人具有解除疲劳和恢复体力的作用,对心血管病患者除上述作用外,还能有效防止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猝死等事件的发生[2]。本研究对460例心内科患者进行问卷调查,36.5%的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本研究PSQI总分为(8.84±3.87),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3.2 患者睡眠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方面,调查显示患者认为环境因素对睡眠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噪音影响、环境不适应等[3]。因此,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心理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病情的紧张担忧以及心理暗示方面。患者过于担心病情等问题时,可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及REM睡眠减少,睡眠阶段更换频繁及夜间醒来次数增加[4]。因此,医护人员应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寻求其配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疾病因素方面,主要包括身体不适、药物影响和病情改变。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和耐心听取患者主诉,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病理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包含了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夜间尿频症状[5]。后者可将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提前,从而减少夜间尿频症状。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低于健康人,主要因素为以上四类因素。对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正确评估,有利于制定护理措施,提高该类患者睡眠质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苗洁,郭丽梅.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3):79-81.

[2]孟玉平.护理干预对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02):203-204.

[3]张惠.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129-130.

[4]贾志华,平欣,罗勋,仲卫静,杨杨.不同的护理模式对改善住院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1):173-174.

[5]赵伟华,张悦,张广海,赵伟丽,安闽玲.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护理观察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85-186.

论文作者:魏正英1,王旭防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8

标签:;  ;  ;  ;  ;  ;  ;  ;  

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原因的综合分析论文_魏正英1,王旭防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