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巨大息肉采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论文_谭智

谭 智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8 月-2014 年9 月期间在我院行电子镜检查确诊为大肠巨大息肉病例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下治疗,对于有蒂息肉的患者,采用前1 天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进行结肠镜下直接分块套摘切除,对于无蒂息肉的患者,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使局部粘膜肿胀、隆起后,再将息肉分块切除。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100 例病例共106 枚息肉,79 例有蒂息肉。采用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57 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22 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3 例,后追加行根治术。

21 例无蒂息肉;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切除(5 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16 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1 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7 例,经喷洒注射止血药或电凝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其中有3 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通过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5 例,癌变率为5.0%。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性;临床疗效

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部分腺瘤性息肉可发生恶变,故被视为癌前病变。恰当、合理的治疗可终止病变发展,对防治大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内镜下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我院对在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行电子镜检查发现的100例患者的106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本内镜室在内镜下治疗直径≥2.0cm的大肠巨大息肉100例。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24-83岁,平均(56.28±3.17)岁。息肉部位分布:回盲部1例,升结肠4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50例,直肠33例。息肉直径:2.0-2.9cm 者69例、3.0-3.9cm 者19例、大于4.0cm者12例。

1.2 内镜治疗方法患者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等。方法:①对无蒂息肉,甚至与肠壁分界不清的巨大扁平息肉,无法用常规方法直接圈套,故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2-4处,每处0.5-1ml,使局部粘膜发白并肿胀、隆起,然后用套摘器勒紧肿胀部分,将息肉分块切除。②对有蒂巨大息肉,因息肉体积大,很难一次套摘切除,故从息肉顶部开始分块切除,渐渐将息肉蒂部暴露出来,再作最后彻底切除。对范围大的息肉,一次切除多块息肉组织时,创口面积过大,易导致术后出血和穿孔,先作部分切除,2周后再行第2次切除。所摘除息肉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术后2周内进食无渣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纤维食物。

1.3 操作设备所用器材:UES-10高频阴根电射流发生器,圈套器,内镜注射针,Olympus CF230i电子结肠镜,内镜有抓钳,1:10000肾上腺素溶液。

2 结果2.1 大小及形态我院在内镜下切除的大肠巨大息肉多为有蒂息肉,占79.0%,见表1。切除的最大者为7.0cm×7.0cm。

表1 息肉大小及形态(例)

2.2 治疗结果及病理分类本组100例病例共106枚息肉,79例有蒂息肉,治疗结果:采用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57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22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3例,后追加行根治术。21例无蒂息肉,治疗结果: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切除(5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16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1例,后追加行根治术。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7例,经喷洒注射止血药或电凝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其中有3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通过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本组100病例中无1例发生术中穿孔。术后对100例共106枚息肉进行病理学诊断,其中腺瘤样息肉45枚,增生性息肉28枚,炎症性息肉18枚,绒毛状腺瘤6枚,乳头状腺瘤4枚,腺瘤样息肉恶变者5例,癌变率为5.0%。

3 讨论许多文献关于息肉大小的标准有所不同,在大多数的研究中,将直径大于2.0cm的称为大息肉。息肉越大越易癌变,本组中共有癌变息肉5例。结直肠大息肉的切除对于内镜医生来说是个挑战,因为出血、穿孔、切除不完全或切除未认识到的癌组织的危险性比较大。随着微创技术的飞跃发展,内镜下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创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消化道息肉以来,至今已发展成包括微波、药物注射、激光、热电偶、冷冻、射频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但最普及和成熟的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法,该方法安全、有效、简单、适应范围广,痛苦少,目前已成为消化道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2],对于帯蒂的病变尤为满意,但对于广基及粗蒂息肉治疗危险性较高,其出血、穿孔发生率较高。

文献报道,约24%患者会并发大出血,穿孔发生率则为15%[3]。因此,如何提高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高度重视的问题。对直径1cm以下且有蒂的息肉,通常可以1次套摘成功,安全切除。而对直径1cm以上,特别是超过2cm的巨大息肉,即使带蒂,往往也很难1次套摘成功,需分块予以切除,每次切除的息肉组织宁少勿多[4]。

本组100例病例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5例,癌变率为5.0%。

因此,对于大肠巨大息肉应积极治疗。本组研究发现,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100例均完整切除息肉,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未发现癌变病例,3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予以再次电切。术中出血者7例,经经电凝术或喷洒注射止血药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一般术中出血常见原因有[5]:术中创面较深,或者切除息肉时伤及肌层;对渗血创面电凝不完全;器械造成机械性损伤。一般术后出血常见原因有患者过度活动使结痂过早脱落,或者脱痂时创面未完全愈合。

综上所述,根据息肉大小、形状、蒂部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内镜下巨大息肉治疗成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穿孔的危险性;因此,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卞孝平.应用金属钛夹联合内镜圈套电凝切除大肠巨大息肉的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杂志,2010,5(9):127-128.[2] 谭启文,杜福文,钟东,等.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136例临床分析[J].微创医学杂志,2010,4(3):285-286.[3] 王昌雄.以尼龙绳或金属钛夹钳夹基部在消化道巨大息肉切除术中预防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9,29:772.[4] 吴振华,张国彩,陈赞雄,等.内镜下尼龙绳圈套扎结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56 例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30(1):43-44.[5] 刘靖正,周平红,姚礼庆,等.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治疗752 例[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586.

论文作者:谭智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3

标签:;  ;  ;  ;  ;  ;  ;  ;  

大肠巨大息肉采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论文_谭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