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煤场测温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_向学军

火电厂煤场测温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_向学军

1绪论

1.1研究背景

燃煤成本占火力发电成本的70%以上,煤场堆放与储存管理水平,不只影响着煤场的安全和煤场损耗,还影响着入炉煤耗用和燃煤掺配,从而影响到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果,煤场测温是煤场堆放与储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及时发现和防止煤堆自燃的有效途径。本文试图首先紧密结合火电企业实际,对燃煤堆测温管理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以便加强管理、节约成本。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在国内燃煤堆放与储存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煤场堆放与储存管理研究,解决燃煤堆放与储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力求以问题导向为,为完善和提高火电企业煤堆测温工作提供参考。

2火力发电燃煤堆测温管理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

防止煤堆自燃的前提是分类堆放、分层压实,这是煤场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煤场规范管理,减少储存损耗的有效手段。

定期置换、定期测温是减少煤堆氧化和自燃,降低煤场储存损失的重要手段,通过测温及时发现自燃征兆和苗头,及时采取控温降温措施,消除隐患。

3火电厂燃煤测温存在问题分析及建议

主要问题:许多火电厂虽制定了煤场测温方案,但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测温方案或简单粗放,或繁琐操作性差,方案设计不合理;测温工作开展不到位,应付差事,没有形成完善的可操作的测温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

改进建议:火电厂应结合各自的煤种,煤质特性及煤场堆放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测温方案。一般来说,挥发分高的煤、硫分高的煤、水分高的煤容易自燃。从组堆工艺讲,同等情况下,自然堆积的煤比压实的煤容易自燃。煤燃料管理人员及职能部门应定期不定期检查测温工作的执行情况,建立测温工作的奖惩考核机制,对及时发现温升异常、及时处置避免煤堆自燃的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于测温不到位引起煤堆自燃进行追责。在改进方案设计将对此作进一步分析。

4煤堆温度控制方案改进设计

煤堆温度控制是减少热量损失、防止氧化自燃的关键环节,在此,针对火电厂普遍存在的煤堆测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依据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结合X-RS控制图相关原理,提出煤堆温度控制改进方案如下。

a.煤堆温度控制过程稳定性评判

(1)收集煤堆温度数据

结合煤场存煤实际情况,应在容易发生自燃的部位分布测温点,如布点在存放高挥发份、高硫煤的煤堆;不同煤种的结合部位;堆放褐煤或粒度较大不易压实的长焰煤。在此,选择煤场特定测温点,进行测温布点,按测温方案的测温周期定时测温1次,连续测温若干次(建议不低于30次),按时间顺序收集其煤堆某一测温点温度测定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求移动极差平均值=∑Xi/n

(3)求移动极差平均值Rs=∑Rsi/(n-1)

(4)求x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限

UCL=X + 2Rs

CL=X

UCL=X -2Rs

(5)求RS控制图的中心线和控制界限,并根据上述结果,画出X-RS控制图

(6)煤堆温度X-RS控制图分析

由控制图受控状态的相关原理分析可知,在平均值控制图中,若存在点跳出控制界限,其燃煤堆放温度处于非受控状态,需按照前述煤堆温度控制措施进行强化控制。

b.燃煤堆放温度控制改进措施制定

(1)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不稳定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因果分析图是整理和分析质量问题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一种常用工具。它是以质量问题的结果作为特征,以产生的原因作为因素,在质量管理中这些因素主要是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它们之间分层次用箭头联系起来,表示因果关系。针对上述燃煤堆放温度控制过程的不稳定,聘请相关专家对不稳定的控制过程进行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将控制过程不稳定因素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得出如图4-10的控制过程不稳定原因因果分析图,其中原因包括:①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且其操作技能有待提高;②设备可信性低;③分层压实方法不当;④现场交叉作业⑤测量设备没有及时校验和确认,导致测量设备准确度地下,图中用方框框起部分即是。

(2)煤堆放温度控制方案改进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在设备设施不改变的前提下,人员和测量方法成为影响煤堆温度控制的关键因素,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员工素质的提高。加强员工技能和质量管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同时,应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绩效管理,提高员工责任意识。

2)提高设备可信性。加强设备管理,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检修与维护,提高设备可靠性,确保设备完好且满足实际需要。

3)改进分层压实方法。组织煤场管理部门对分层压实方法进行改进,确保燃煤分层压实的科学合理性。

4)减少现场交叉作业。在现场布置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加强煤场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合理分配作业时间和作业范围,减少现场交叉作业,减少安全隐患。

5)强化计量器具管理。按照《计量器具管理办法》规定,应保证计量器具的适用性、完好性,及时校正,保证燃煤堆放现场测量器具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c.改进措施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通过上述加工过程控制改进方案的实施,按照上述步骤对燃煤堆放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进行判断。即收集燃煤堆放温度数据,选择煤场特定测温点,进行测温布点,按规定周期定期测温,连续测温若干次,按时间顺序收集其煤堆上述测温点温度测定值,按前述方法再次计算,画出X-RS控制图,对该X-RS控制图进行分析。

由控制图受控状态的相关原理分析可知,在平均值控制图中,若跳出控制界限的点减少,其燃煤堆放温度得到一定改善,需按照前述煤堆温度控制措施进一步进行强化控制。若没有点跳出控制界限,其燃煤堆放温度处于受控状态,则燃煤堆放温度控制措施效明显著。

5结论与建议

5.1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针对火电厂煤堆温度控制方案不完善的问题,依据储存管理和质量管理相关理论,就其煤堆温度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提出了基于统计过程分析方法的燃煤堆放温度控制方案。

6.2相关建议

由于时间及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火电厂煤堆测温环节进行了初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各单位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储存周期,确定既易于操作又卓有成效的测温方案,同时要做好员工测温技能的提升培训,使员工真正对煤场测温这一枯燥、繁琐的工作重视起来,减少煤堆温升氧化造成的损失,杜绝煤场自燃。

参考文献

【1】刘书庆.质量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12-15、222-231

【2】张赤斌,安向东. 基于检验优化的动态质量控制系统模型研究[J]. 现代生产与管理技术.2006.2

【3】燃料管理工程

【4】曹长武.电力用煤采制化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5】燃料纵横;2008.4

论文作者:向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火电厂煤场测温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论文_向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