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音乐史在学术思潮中的影响论文_辛建芳

试论音乐史在学术思潮中的影响论文_辛建芳

◆ 辛建芳 山西大学音乐史系 030006

摘 要:本文阐述了音乐史学在学术思潮中的影响。学术思潮不但为当代音乐史研究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批评和音乐学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音乐史学 音乐思潮 学术批评 思潮争论

当代音乐史是以最近一个时期的音乐创作与表演、音乐理论与批评、音乐教育与传播、音乐家与音乐团体、音乐产业与音乐事业的发展为对象,以史学的眼光和多学科综合的视野,对当代音乐产品及音乐文化发展过程的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并探寻音乐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当代音乐史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革命根据地,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一大批音乐家对中国新音乐发展历程展开了研究。其中以冼星海、贺绿汀、吕骥、李凌、赵讽、李焕之、夏白等人在“中国新音乐史”方面的研究与教学活动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围绕“中国新音乐史”研究对象、历史分期、历史观与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然而,新时期以前,当代音乐史从来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获得合法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当代音乐史的学科地位逐渐确立,但是,由于该学科在学术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任务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这个领域依然成为中国音乐学界问题最突出、争论最激烈的学科之一。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激烈的争论也为该学科赢得了更多学人的关注。

关于当代音乐史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论争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关于当代音乐发展道路的若干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当代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误的探讨与论争;第二是关于大型历史丛书《当代中国音乐》写作中若干史实问题以及当代音乐史写作历史观问题的探讨与论争。

一、在引起学界争论的诸多问题中,涉及如何正确认识与客观评价当代音乐发展历史的诸多因素,其中最为牵动人心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如何认识当代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如何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进行评价时应该采取何种评判原则和批判标准;另一方面是关于如何认识和评价建国以后30年间,发生在我国音乐界的一桩桩闹剧和悲剧及其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和思想根源,如何看待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对我国音乐界所起到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在这两个方面的不同观点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讨论,在当代音乐史研究中带有原则性和根本性,讨论直接影响到当代音乐史研究的正常开展和进程,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当代音乐史的写作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音乐》写作中的论争。为了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把我国走过的道路和取得的经验,介绍给全国各族人民,介绍给世界人民”,使我国人民能“从中吸取到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可贵教益。国外一切关心中国的人也能够由此增进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了解”(总序第3页),中央书记处于1984年5月决定组织出版大型历史丛书《当代中国》,丛书分五大类共约200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内容最多、涉及面最广、记录最全面、编写阵容最强大的一部历史丛书。

《当代中国音乐》是大型历史丛书《当代中国》中的一部,由李焕之任主编,该书于1997年7月出版。

按照丛书总编辑部的要求,所有分卷都“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虚美,不掩过,用可靠的事实资料如实地写出新中国三十多年的建设史,为世人、为后代留下一部科学的信史”。然而,如前所述,音乐界在关于当代中国音乐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不是事实模糊不清就是存在严重分歧,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真正做到“遵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虚美,不掩过”,如实地写出“一部科学的信史”,谈何容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此看来,争论在所难免。

其实,在《当代中国音乐》编委会成员发生变动时,就已经给此次争论埋下了伏笔。而真正引发这次争论的是赵讽和孙慎两位学者,他们二人既是中国音协的两位重要人物,也是当代中国音乐史的亲历者、见证人和研究者,因此,他们的参与使关于当代音乐史写作问题的论争,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以及与此相关的结论和观点,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三、争论的影响和意义。自“文革”结束以后,我国音乐学界就开始了关于当代音乐发展过程中成败得失问题的讨论,关于当代音乐史写作中若干史学问题的论争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着,到现在已经持续了近30年。这次思潮论争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问题之多,讨论问题的敏感程度之高,都是新时期音乐思潮论争中少有的。这次思潮论争不但对当代音乐史学科的基础建设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我国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批评和音乐学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时期音乐思潮史上,这次学术论争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我们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这场论争对我国音乐事业所具有的影响和意义。

1.对当代音乐史学科建设来讲,这次讨论澄清了许多当代音乐史研究与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模糊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有关当代音乐史学科自身建设中的若干学科元理论问题,在当代音乐史研究的范围、性质、对象、标准和方法以及与当代音乐史写作有关的诸如历史观、史实与史料、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及其选择、认识和评价标准等问题上均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虽然多数还处于零散的状态,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与提升,有待于进一步地系统化和条理化,但是,这些成果对刚刚起步的当代音乐史学科来讲却是弥足珍贵的。作为一种早期的积累和学术铺垫,这场学术论争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必将为当代音乐史学科从稚嫩走向成熟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这些成果本身也必将成为完善的当代音乐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当代音乐史学科的未来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这场论争深深地影响了我国新时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批评观念,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建设和群众音乐生活的日益丰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表面上看,此次讨论中所涉及的许多史学问题和理论问题仅仅是一些音乐理论界的形而上思考,较少涉及音乐实践的具体问题。然而,实际上这场论争使我国新时期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批评在观念上均产生了很大的转变,而这些实践领域观念上的转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当代音乐生活的整体面貌,是我国新时期音乐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对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批评等与音乐事业发展最为密切的几个环节来说,这次思潮论争中所涉及或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如音乐创作与批评中人的主体性、音乐的形式与表现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音乐功能观、音乐价值观等等,这种讨论大多属于音乐美学或音乐哲学的范畴,是音乐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学术命题。

3.对音乐学的学科发展来讲,这场学术论争所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小看。作为我国音乐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当代音乐史的每一次进步本身就是对我国音乐史学的一种贡献。不但如此,此次论争还导致了其他分支学科领域新的学术思潮的产生,并且对这些思潮的发展与争论产生了程度不等的影响。比如,我国音乐理论界的“回顾与反思”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就与《当代中国音乐》的写作要求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本文前面已经进行过论述;再比如,新时期以来,音乐美学界有关音乐的阶级性问题、音乐的功能问题、音乐的风格问题、音乐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以及音乐的自律与他律问题的讨论,都与当代音乐史写作中的思潮论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此可见,这次学术论争对我国新时期音乐学学科的发展,其影响和意义都是非常深远的。

参考文献

[1]周青青 郑祖襄 梁茂春 李应华 俞人豪 张前 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5。

[2]李焕之 主编 当代中国音乐.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9。

[3]贺绿汀 吸取严重教训,发展社会主义音乐文化.音乐艺术,2012,5。

论文作者:辛建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试论音乐史在学术思潮中的影响论文_辛建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