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汤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金城

刘金城

(成都市温江区中医院肛肠科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目的:探讨忍冬汤坐浴对混合痔痔术后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自制中药忍冬汤坐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Р<0.05)。结论:混合痔术后采用中药忍冬汤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创口感染发生率和肛缘水肿发生率,促进创口愈合。

【关键词】 混合痔术后;忍冬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320-02

中药坐浴疗法在我国有两千年的应用历史,中药坐浴疗法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汗”,的记载,“渍形”即热汤洗浴之法。《伤寒论》和《外科正宗》皆提出中药外洗的理论。此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一直以来是肛肠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可以保持局部伤口清洁,预防感染、消炎、消肿,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促进创口愈合[1]。我科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忍冬汤坐浴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病例共200例,其中男90例,女110例,年龄17~8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Р>0.05)见表,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术后采用中药忍冬汤坐浴,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1.2.1中药坐浴方法:①忍冬汤配方:忍冬藤30克 黄芩20克 黄连10克 姜黄20克 白芷10克。将上述药物粉碎后分四等份装入无纺布袋内包扎备用。用时用1500mL开水冲泡1包,先趁热熏蒸10min,待药液不烫时坐入盆内10~15min。注意肛门尽量松弛,使药液充分接触创面,效尤佳,每天大便后坐浴1次,清洁创面予以换药。5d为一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每天换药后记录并观察结果。

1.2.2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自行拟定。显效:伤口疼痛明显减轻,排便疼痛明显减轻,创面无出血渗出,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肉芽组织生长健康。有效:伤口疼痛减轻,排便时疼痛减轻,创面无出血渗出,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无效:疼痛未减轻,排便时疼痛,排便障碍,创面少许渗出,创面愈合时间无明显变化。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

3.讨论

混合痔手术多为开放性创口,患者术后不可避免的产生疼痛,疼痛引起括约肌痉挛,痉挛的括约肌可使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阻,形成“疼痛—括约肌痉挛—血液及淋巴回流障碍—渗出液淤积”的恶性循环。手术前准备不充分,炎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便秘患者未能服用缓泻剂进行通便;手术中操作不当,手术不彻底,手术中切口过于短小,局麻手术时注射失误,手术中肛周损伤过大;手术后处理及术后护理不当,患者未遵医嘱,过早或长时间蹲厕,术后换药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导致术后切口感染,以上这些因素,均可以导致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祖国医学认为肛缘水肿属于痔的范畴,痔病的发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全身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痔病历史悠久,方法众多,中药熏洗具有易操作、疗程短、疗效显著等优点[2]。我科自制的忍冬汤,具有性质稳定、不易挥发、不产生化学反应、使用方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该洗剂中忍冬藤、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姜黄行气破瘀,通经止痛,白芷芳香化浊,祛风除湿、消肿排脓[3]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消炎止痛、活血消肿之功效。此洗剂在缓解创口疼痛、减轻或消除水肿、减少切口出血等方面,中药坐浴疗效确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

【参考文献】

[1]吴照云.中药外敷治疗痔疾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1):36-37.

[2]佚名.李新仓.自拟肛肠外洗方在肛肠病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中医药期刊学会.

[3]黄乃健主编.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1.

论文作者:刘金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忍冬汤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论文_刘金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