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_周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_周养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研究生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习近平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逻辑起点,强调了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且对于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 研究

发展是人类永恒追求的前进方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肆虐掠夺,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自然界也像睡醒的狮子开始对挑逗它们已久的人类做出反击。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现象日益突显。习近平同志就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要求。这些理论既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想武器,更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性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从当前全球生态状况出发,立足于我国国情,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时期

习近平在陕北插队落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留下深刻印象。随后,通过在清华大学的学习,以及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习近平明白了经济建设要注重和尊重生态平衡。习近平发现,建国以来,尽管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人口过度增长使得人与自然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工业方面,资源消耗过多,导致严重的工业污染。农业方面,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不仅农业耕地减少,而且森林遭到乱砍滥伐,以致于我国存在农业领域的森林过度砍伐、耕地减少和人口膨胀三大隐患。习近平认为造成这一切生态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因此,必须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

习近平到宁德工作后,继续对生态文明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他从人与自然关系平衡的思想出发,主张不能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生态文明的保护。资源开发要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不能盲目开发利用。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时期

就生态文明而言,习近平任职福建、浙江期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断发展、深化时期。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早在习近平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就在《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中提出了城市生态建设这一理论。习近平强调“城市生态环境基本恢复良性循环,城市区域达到清洁、优美、舒适、安静的要求”。这就明确了城市的生态建设要求。习近平在其《让生态文化在全社会扎根》一文中强调“推进生态建设,既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熟时期

青年时期的实践、于各省就任时的生态治理经验与生态文明理念都深深扎根在习近平心中,近年来,生态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全局性的问题,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了生态问题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在他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建设生态文明,围绕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发表一系列讲话,并且使得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九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习近平不仅拥有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而且能够运用生态文明理论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走上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由上可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形成和成熟过程是漫长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正是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习近平顺应时代潮流,探索人和自然关系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以此来解决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习近平生态思想主要内容

习近平关于生态伦理的思想,是经过长期理论思考和并结合当前生态现状中形成的。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空间

习近平的生态伦理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将尊重自然作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起点。强调了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长河,自然为人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资料。不论是早期的人类,以获取自然界的野果和渔猎为生,还是现在我们科技发展到今天的人类社会,也必须从自然界中去获取人类生存的物质资料,因此,自然界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前提条件。

2.自然界是人类社会文明存在的前提

习近平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出发,站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与文明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习近平强调,生态发展得好,文明才会发展得好,反之,生态被破坏了,那么人类文明也将面临衰落。习近平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科学回答了生态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地方,反之,许多古代文明之所以消失,也都因为战争所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习近平的“生态兴则文明兴”深刻认识到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3.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石

人类对大自然的肆虐破坏主要来自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片面地去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认识到只要人类处理好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绿水青山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良好的生态环境惠及民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三、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我们全面地把握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就可以看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我们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反生态性,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就要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也在《自然辩证法札记》中讨论了生态环境问题,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

习近平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地将理论运用于工作实际,形成新思想。从生态文明思想方面看,习近平通过不断探索,从生态平衡理论出发,经由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了生态文明理论。

2.有助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美丽中国是个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系统的行动指南。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思想准备和行动指南。

从理论指南看,习近平要求我们放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普遍树立生态价值观,要走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也就是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从行动指南看,习近平认为,要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也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知之深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习近平 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习近平 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习近平 生态兴则文明兴:推动生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J].求是,2013,(13),42。

论文作者:周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论文_周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