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统一(书面语)隋代的统一:先进文明的胜利_华夏民族论文

论中国古代的统一(书面语)隋代的统一:先进文明的胜利_华夏民族论文

中国古代统一问题研究(笔谈)——隋朝的统一:先进文明的胜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隋朝论文,中国古代论文,先进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4)05-0005-10

公元589年10月,在吊民伐罪的旗号下,隋朝近52万大军,向长江以南的陈朝发起全面 进攻,“东接沧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书·文帝纪下》)。次 年正月,隋师进入陈朝首都建康(今南京市),活捉陈后主陈叔宝,宣告西晋末以来近三 个世纪分裂局面的结束,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统一强盛的隋唐时代。

隋朝的统一是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将视野扩大到同一时期的世界,就会有 更深刻的理解。公元一世纪以后,约当东汉中期,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的汉帝国都开 始受到各自边疆、社会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的民族的侵袭,两大帝国所采取的政治与军事 行动,都一样显得软弱无力。所不同的是,被称为“蛮族入侵”的落后民族侵袭不仅葬 送了罗马帝国,而且让罗马帝国时代辉煌的文明也一度随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殆尽。 经历长达八九个世纪的“黑暗的中世纪”,罗马文明才以“文艺复兴”的形式重新影响 欧洲的历史。而被称为“五胡乱华”的各少数民族内迁,虽然造成了西晋灭亡后黄河流 域的大动乱,但只经过不到三个世纪,华夏文明便通过隋朝统一,宣告文明对于落后取 得全面胜利,并挟统一产生的强大力量,在随后三个世纪中,全面影响东亚其他地区的 历史进程,以至于被域外史家叹称为“世界帝国”。

中国历史上,至少在蒙元以前,统一及统一状况的长期维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军事 活动,而且是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现象。华夏文明全面影响落后民族,并再度确立 起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正是隋朝实现统一的重要前提。

魏晋南北朝总的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但相对于东汉灭亡及三国 鼎立时期乱中有序的历史来说,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几乎是一种无序的状态。此后近 一个半世纪内,黄河流域的政治史往往被概称为“五胡十六国”。各民族政权争逐于黄 河流域,没有哪一个政权能够取得各个民族的衷心拥戴,也没有一个政权能超越民族政 权的局限,实现广泛区域的长期政治稳定。民族矛盾不仅使黄河流域诸族政权兴灭无常 ,而且引发的长期动乱也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并迫使黄河流域的汉族居民 大规模流亡到长江流域。以北来流民为政治军事基础的东晋政权,将维系华夏文明正统 作为自身存在的根据,给北方诸族政权施加了强大的精神压力。氐族前秦政权的统治者 苻坚虽调集了上百万军队,自诩投鞭足以阻断浩荡的长江,最终败于弱小却拥有华夏传 统文化优势的东晋政权,苻坚的失败表明,只有当北方的胡族完全从心理上认同华夏文 化,融合进华夏民族或者说汉族中时,统一并长期维持统一的局面,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的历史,可谓是各少数民族随着文化变迁而在心理上认同于华夏 的历史。各族建立政权以后,出于统治的需要,不得不在制度上逐步接受秦汉以来业已 成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汉文化,并慢慢接受华夏传统文化典籍所阐述的观念, 最终自认为是华夏始祖炎黄后裔。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将政治中心迁往汉晋统一时 代的都城洛阳,推行全面汉化改革,对十六国以来各民族包括拓跋鲜卑华夏化过程作了 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总结。虽有古今学者对孝文帝放弃本民族特征的改革活动持有异议, 但对孝文帝带领本民族投入先进文明怀抱所表现出来的决绝态度,我们无疑应怀有深深 的敬意,因为这本身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过程中值得歌 颂的事件。

随着少数民族的华夏化,黄河流域的局势由动乱走向和平,东晋以后的南朝政权再以 华夏文明代表自居,逐渐与北魏建立友好交往。这表明北方民族矛盾因少数民族华夏化 而缓和以后,南北对峙原本具有的民族冲突性质已消于无形,“无外”是南北在文化一 致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认同,这种文化心理认同转而为政治上的统一,是统一的前提。但 由谁来实现统一,在什么时间实现统一,却又是政治、经济以及具体的军事问题。

西晋灭亡后,依靠北来流民创立的东晋政权,立足江南,以华夏正统政权相号召,影 响北方局势。但东晋政权最初不得不处理北方政治力量与江南本土大族之间的关系,逐 渐稳定下来的东晋政权,却长期被一些大家族轮流操纵,家族的力量凌驾于国家权力之 上,中央政府甚至长期未能建立起一支足以维持政权稳定的强大军队。所以东晋政权虽 然能够在政治上影响北方局势的走向,并成功地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氐族前秦,却不能凝 聚足够的力量,重新恢复西晋的统治版图。东晋末年,由北来流民组成的北府兵超越家 族势力,全面影响东晋政治走向,其领导人刘裕来自社会中下层,为扩大自己的政治影 响,祭起北伐的大旗,利用北方各少数民族各据一地自我相争的有利时机,灭慕容鲜卑 南燕及羌族后秦政权,将东晋的控制范围从淮河秦岭一线扩展至黄河以南,且一度据有 关中。

随着北魏统治民族的华夏化,北魏统治民族与北方各族关系的逐步调适,北魏政权在 孝文帝时开始有效的对黄河流域实施有秩序的统治,业已华夏化的鲜卑族统治者,政治 理念上亦接受华夏必须一统的观念,并决心加以实现。孝文帝认为,南方政权不再是正 朔相承的华夏正统,而是阻挠华夏统一的偏霸僭伪。孝文帝将北魏政治中心置于汉晋旧 都洛阳,并从此将“南伐”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实际上宣示北方政权将承担统一的 大业,地理构成的南北界线,不再是全国统一的绝对障碍。

隋朝统一的基业奠定于西魏北周。北魏政权分裂后兴起的西魏政权,最初据有今陕、 甘、宁三省区,相对于据有黄河中下游经济文化繁荣之区并与西魏敌对的东魏政权,显 得极为弱小。年轻的西魏执政者宇文泰重用汉族文士苏绰等人,制定新的政治纲领《六 条诏书》,实现了统治的稳定,建立了一支相对清廉的官僚队伍。同时,将关陇地方豪 族武装纳入国家管理,实行府兵制,建成照顾各种政治势力利益又有统一指挥系统的军 队。建立在思想统一基础之上的关陇集团,成为后来北周、隋及初唐政权的统治核心, 调动起全部有限的社会资源,成为结束西晋以后动荡历史的强大冲击力。西魏及继起的 北周因此由弱变强,最终于公元577年消灭各种政治势力相互倾轧、内部政治冲突不断 的北齐,对业已龟缩于长江以南的陈朝形成极大的威胁。

公元581年,隋朝通过宫廷政变取北周而代之。隋朝建立后,采用魏晋以来不断发展的 政治制度,整顿吏制,发展经济,形成足以一战灭陈的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通过宫廷 政变登上皇位的隋文帝杨坚,急于建立不世功业以证明自己改朝换代的合理性,所以在 建立隋朝的次月,他便任命将帅,策划灭陈。隋开皇九年(公元588年)三月,隋文帝发 布诏书,历数陈后主罪恶,公开宣布即将兴师灭陈,接着便出现了本文开篇那气势磅礴 的统一一幕。

我们无疑可以在西晋灭亡至隋统一这三百年的分裂动荡时期,寻找到一些进步的因素 ,但这毕竟只是历史复杂性的表现,与统一所能提供的成就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在各政权分裂对峙时期,不仅战争造成了人口死亡、城市破坏、生产停止,各政权为了 应付战争,还不得不在人口原本减少的情况下,保持比统一时代数量更多的军队,征收 更高的赋税,将更多的劳动力用于军事后勤保障,从而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口减少,社 会经济再生产的能力因而减弱。各政权在对峙的状态下,为防止对方间谍的渗透、人员 与重要物资的外流,严设关禁,广布戍逻,阻遏交通,禁绝行旅。只有统一时代的到来 ,才可能消除各地之间人为的壁垒,出现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统一意味着和平,意味着 社会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进步。

隋朝的统一,还意味着具有深厚传统的华夏文明最终战胜了野蛮与落后而重显生机。 统一的隋朝继承了三百年历史过程中民族融合与南方开发的成果,经历三个世纪痛苦的 历练,华夏文明显得更为成熟、根基更为稳固,也更具包容性与开放性,为隋朝之后盛 唐时代的来临,为华夏文明带动东亚世界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收稿日期:2004-04-01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中国古代的统一(书面语)隋代的统一:先进文明的胜利_华夏民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