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止血膜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刘剑

刘剑(湖南省儿童医院胸外科 410007)

【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中图分类号】R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219-02

出血是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需要二次开胸止血,若处理不当,将直接危及生命,增加死亡率。心脏手术方法止血要求快速、稳妥、全面,既往使用缝扎等手段对大血管效果尚可但在创面广泛微小血管渗血方面常需要借助新型止血材料方可实现[1]。可吸收止血膜是近年来研发的具有快速止血和安全降解特点的新型生物材料。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在体外循环科手术中使用可吸收止血膜,用于术中止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1月在我科行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患儿90 例,体重均≤10Kg,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2~14月,平均6.2月,体重3.2~9.8Kg,平均5.3Kg,术前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两组年龄、体重、主动脉阻断、和CPB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主动脉阻断及CPB时间比较(x-±s)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肛温32℃~34℃)、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CPB采用STOCKERT-C型体外循环机和Terumo-RX-05膜式氧合器。实验组术中于撤除体外循环、常规止血完成后将可吸收止血膜一面迅速贴于心脏切口或心脏插管伤口处,用纱布在塑料外膜加压片刻,使可吸收止血膜与创面紧密相连,不留空隙。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方法止血,两组其他处理条件相同,术后均常规留置心包引流管。

1.3 观测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汇总以上数据后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比较采用独立分组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见表1,无缺损残余漏,无严重心律失常,无死亡病例,术后心脏彩超、心电图、胸片、血常规等复查后均达到治愈标准,顺利康复出院。

2.2 两组患儿各观测指标间比较 两组患者间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观测指标间比较(x-±s)

3 讨论

出血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心脏手术时由于对心室、心房、血管缝合时针孔常存少量渗血,需加垫缝合方可达到良好止血效果但术中过多缝合亦使组织损伤增加,麻醉手术时间延长,患儿术中风险增加。体外循环是非生理性循环,可引起严重的凝血机制紊乱,包括纤溶调节紊乱,凝血因子消耗,抗凝物质活性增加,血小板在体外循环时不仅数量下降,粘附和聚集功能也受影响。体外循环时间越长对凝血机制影响越大,膜肺与鼓泡肺相比,对凝血机制影响更小。体外循环结束后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按照经验公式计算往往会发生中和不完全的情况以及肝素反跳,常常造成手术野渗血[2]。

研究中应用可吸收止血膜止血效果确切,创面即刻停止出血;该止血材料对组织表面的黏附性强,在分子水平能增强纤维蛋白原的凝固性,缩短凝血酶时间,在人体水平形成凝胶状,压迫创面止血。

可吸收止血膜的主要成分为透明质酸钠和羧甲基壳聚糖,是国内惟一整合两种天然多糖合成的固态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止血迅速、体内生物降解、无毒、促进愈合、不增加感

染概率等特点。可吸收止血膜的止血作用优于水溶性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3]。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吸收止血膜对组织表面有较强的粘附性,特别是粘附在出血周围的组织,吸收血液后体积缩小,对创面形成压迫作用,阻止进一步出血;(2)吸收血液中的水份后使血液粘稠,减少血液的流动性,促进止血;(3)可吸收止血膜吸水后形成水凝胶,水凝胶分子中的羟基能和纤维蛋白原分子形成氢键,促进纤维蛋白的交链,加速止血,这也是生物纸加速血液凝固,减少出血量和缩短出血时间的主要作用机制[4]。

本研究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实验组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在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证明可吸收止血膜确有良好的封闭止血效果,实验组未发现因术后出血心包填塞需二次开胸者,术后输血量也明显减少,这不仅节省了输血的费用从而减少了输血和二次手术止血的风险,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减轻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因此,我们认为完善的外科止血技术是防止术后出血的关键,术中使用一些特殊的止血材料可以帮助术者迅速止血,达到减少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目的。可吸收止血膜作为一种新型止血材料,有止血迅速,使用方便的特性,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桂梅.婴儿体外循环术后床边紧急再开胸11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24(1):2310-2311.

[2] 罗国华,吴清玉,陶田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再次开胸止血[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0,7(1):59-60.

[3] 王春仁,张清,奚廷斐.生物纸止血效果的体内外实验研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J].2007.26(2):293-295.

[4] 李学军,孙园园.不同生物止血材料研究进展及复合型止血材料的临床应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J],2011;15( 51):9671-74.

论文作者:刘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第3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  ;  ;  ;  ;  ;  ;  ;  

可吸收止血膜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体会论文_刘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