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艰苦奋斗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指的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的革命斗志;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等。毫无疑问,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然而在今天,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否仍有必要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回答显然是肯定的,因为:

一、艰苦奋斗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无产阶级丧失生产资料,依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受剥削、压迫最深。这种艰苦贫困的生活铸就了无产阶级吃苦耐劳、不怕苦、不怕死的顽强奋斗精神;同时,也决定了无产阶级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依靠自己艰苦奋斗。而且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为了最终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决定了他不仅在砸烂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夺取政权时需要艰苦奋斗,就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历程中,仍然需要艰苦奋斗。

二、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经验和建设实际的历史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在建党初期,大地一片恐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者们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奔走呼号,传播马列主义,唤起广大民众,点燃了革命火种。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环境极其艰苦。中国共产党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后,中国共产党又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了黎明前最艰难的时期,并最终以“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开创了民族解放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治愈了战争的创伤。其后,又依靠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胜了各种困难,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的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具体概括。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今天,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而伟大的事业,是在我们底子薄、人口多这一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前途光明,但道路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的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57页。)

三、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性质上说是社会主义的;从发展程度上看,属于初级阶段。这是指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下个世纪中叶四个现代化基本实现,大约100年的时间。 初级阶段的100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00年,也是艰苦奋斗的100年。 因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更是这样。即使到全国实现了小康目标,在世界上也还是较低生活水平,也只是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要实现第三步目标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进行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所以,只有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才能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的作风,才能矢志不渝地朝着初级阶段既定的目标奋进。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规定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所以,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本身就是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79—380页。 )这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如一,持久不懈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

四、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路线和根本方法。其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二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艰苦奋斗本质上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同呼吸、共命运”,“同甘苦,共患难”。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注:《毛泽东选集》第1卷138页。)所以,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群众路线,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艰苦奋斗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群众路线是艰苦奋斗的本质属性之一。要艰苦奋斗,就必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学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群众,满足群众的需要,关心群众的痛痒,并最终实现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也就内在地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一同艰苦奋斗。如果,对群众指手划脚,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搞命令主义、主观主义,丢掉的不仅仅是党的群众路线同时也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五、艰苦奋斗,是干部队伍廉政建设的现实要求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防止干部的腐化、堕落和变质,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倡导艰苦奋斗的出发点,也是其艰苦奋斗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强干部队伍廉政建设,固然可以从制度上、法律上、行政上来采取各种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因为腐败现象的滋生与艰苦奋斗的淡忘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全国解放前夕,毛泽东针对革命胜利以后党和军队中可能出现的腐化变质现象及时指出:“敌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们的,这点已经得到了证明。资产阶级的捧场则可能征服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怎样预防?毛泽东认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廉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注:《毛泽东选集》第4卷1 438 —1439页。)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又针对党内“有一部分同志, 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过去跟敌人打仗时的那种拼命精神少了”(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党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 88页。)而“争名誉,争地位,比较薪水,比较吃穿,比较享受,这么一种思想出来了。”(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党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89页。)的状况, 强调“要经过整风,把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统好好发扬起来。”(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党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88页。 )邓小平也认为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是防止腐败产生,加强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他反复告诫全党:“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奋斗。提倡艰苦奋斗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在讲艰苦创业,后来日子稍微好一点,就提倡高消费,于是各方面的浪费现象蔓延,加上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法制不健全,什么违法乱纪和腐败现象等等,都出来了”(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06页。)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60页。)“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306页。)江泽民同志在谈到艰苦奋斗与廉政建设的关系时也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最根本的是两种,一是信念坚定,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艰苦奋斗,作风廉洁,关心人民疾苦,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注:毛泽东:《在中国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湖南日报》1991—10—22。)上述党的三代领导人的论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和道理:加强干部队伍的廉政建设,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

标签:;  ;  ;  ;  ;  ;  

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_艰苦奋斗精神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