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辞中的基本概念:支配与潜在_修辞学论文

论修辞学中的基本概念:显性和潜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显性论文,修辞论文,基本概念论文,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到了80年代后期,(王希杰)提出了语言有显的一面,同时还有隐的一面,这两方面密切相联又相互转化,加起来才是完整的语言。这就看到了以前一般人不很注意到的几乎占语言一半的新阵地,视野一下子打开了,对语言的认识也就比较全面了。我想,研究王希杰对于语言学的贡献,这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或者说是突破口。”(于根元《论王希杰的语言研究》)

诚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所指出的,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语言符号中显而易见的东西仅仅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十二分之一,其他十二分之十一往往是隐含的,但是代表着共同的潜能。他说,我们必须到水面下的语言冰山的那十二分之十一中去寻找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卫志强《跨学科的语言学》91页)

第一个问题 显性语言

一、显性语言

所谓显性的现象是在我们观察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东西,它是一种经验的事实。凡是显性的现象都是我们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就可以观察得到的东西。在语言的世界中,所谓显性的语言现象就是在我们运用它之前,在我们研究它之前就已经客观地存在着的东西,它是我们的经验的事实。

词典中的词和词义,都是在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对我们运用语言的人来说,它们都是我们运用它们之前就已经存在了的。这就是显性的词和显性的词义。

我们所确立的语言的规范化形式也正是这些显性的事实中的最常见的最常用的最为社会所承认的一种形式。所谓确立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其实就是在诸多的显性的经验的事实中间进行的一种选择过程。所以说显性的经验的语言事实是语言规范化的基础。

我们的交际活动正是在我们显性语言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就是对于这个显性语言的研究。传统的修辞学就是建立在显性的语言现象之上的。现代修辞学依然把显性语言现象当做为自己的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出发点,作为修辞学大厦的最可靠的基础。

二、显词

所谓显词就是在我们观察它之前就已经存在着的词,对于我们这些观察者来说它显然是一个经验的事实。或者说都是用例的。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的一组词吧:

零度(O):丈夫

偏离(P ):玉郎、老公、夫主、夫婿、夫君、老头子、老鬼、盖老、家长、爱人、老儿、外子、门前人、儿夫、夫主、老官儿、阿老、所天、官人、汉子、姑爷、掌柜、先生、老板、外当家、外头人、良人、郎君

这里的每一个词我们都是可以找寻得到用例的。

在发达丰富的汉语中,这样的显词数量是非常之巨大的,大到了人们很难比较精确地来进行统计。现代汉语具有如此丰富的显词这就给我们在交际活动中选择词语提供了最充分的条件。

三、显句

所谓显句就是在我们观察之前它已经存在着的句子。也就是已经有人这么样地说过或写过的句子。这是过去的语法研究的对象。我们的语法研究就是建立在这些显句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句型就是在这些大量的作例的基础之上抽象概括出来的句子的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的句子是非常的复杂和丰富多彩的,这就是我们说话写文章的一个大前提,修辞活动首先就是从这些显句中进行选择。如果没有这些显句,即使显词再多,我们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四、显义

所谓显义就是在我们观察之前,运用之前就已经客观地存在着的意义。它是整个社会集体的共同的财富。它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改变,也不因为交际的具体的时间或空间而有所改变。它是相对稳定的。

拿“龄”这个语素来说吧,它构成了两类词语,一类表示的是时点,即达到某种标准的年限。如:

婚龄:结婚的年龄;或法定的允许结婚的年龄。

学龄:适宜于儿童入学读书的年龄,一般指六或七岁。

役龄:法定的服兵役的年龄。

另一类意义是指时段,所包含着的时间的长短。如:

军龄:参加军队后的时间的长短。

党龄:入党后的时间的长短。

工龄:参加工作后的时间的长短。

教龄:从事教育工作时间的长短。

艺龄:从事艺术工作的时间的长短。

酒龄:酒酿造后储藏的年数。某个人喝酒的年数。

这些含义都是在语言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地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个人不可以随意地改变的。虽然说入党也有一定的年龄规定,好象是十八岁,但是你我他都不可以把“党龄”理解为法定的可以参加党的年龄,即十八岁。

既然显性意义是全社会所共同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不可以随意改变的,那么使用语言的人就应当首先准确地把握住这些显义,这样才能保证在交际活动中不出差错。在1977年11月9 日的《人民日报》上有这样的话语:“她气乎乎地跑上车来,走到司机跟前,说:“谢谢师傅!你如果不等我,我还得等半小时。”作者把“气乎乎”这个很是平常的词语的显义弄错了,结果便是个词不达意了。

第二个问题 潜性语言

一、潜性语言

语言学家们早就注意到了一种现象:

人类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很多种不同的声音,但在任何一种语文里,只运用相当少的一套声音系列,这些声音系列之间在功能意义上具有决定的差异。(王士元主编《语言与人类交际》6页1987年)

拿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来说吧, 根据人们从1.3 亿的语料中的 11837453个汉字的统计分析来看,不分声调的全部音节有419个, 其中有13个音节是没有相应的汉字的,有相应汉字的音节总数是406个。 那么对于汉字来说,这些没有相应汉字的音节就可以称之为“潜汉字”。它们等待着我们去开发和利用。

我们的语言中,把男教师的妻子叫做“师母”,那么一个女教师的丈夫,我们应当如何来称呼他呢?在现有的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中,可并没有这样的一个语言符号。但是这样的一个语义单位却是客观地存在着的。在现代汉语中,有“彩电”“彩照”“彩扩”,但是与它们相对应的黑白的那种形式的东西,就没有相应的词汇形式了,只能用一个短语来表达它们。我们可以把并没有相应的语言符号的语义单位叫做“语言的空档”、“语言中的空符号”。这样一些语言的空位,显然也是客观地存在着的,也是语言宝库中的成员。它们也是语言世界中的潜在着的事实,潜语言现象。

对于我们人类的语言,我们可以打这样一个比喻:我们的语言好比是一台戏剧。观众们看到的是正在前台表演着的演员们。这些正在前台表演的演员和他们的表演活动就是我们说的语言世界中的显性的现象。在前台的演员就是显性演员。但是,在前台的演员一旦完成了他们的表演,就必须退出舞台,到后台去。而原先在后台的那些演员在需要他们进行表演的时候,就立即走出“马门”,登上了前台,开始了他们的戏剧表演活动。当我们在后台的时候,我们是潜在的演员,现在他们到了前台,并且正在进行他们的表演活动。那么他们此时此刻就是显性的演员了,他们实现了潜性演员的显性化。而退场的演员和演员的退场只不过是“显性演员的潜性化”罢了。如果我们只看到只抓住那些目前正在前台表演的演员和他们的表演,而看不到,忘记了,忽视了,或者是根本就不承认那些在后台潜藏着的演员,已经下台的演员和即将上台的演员,那么我们就并没有真正地把握住这场戏剧的全部面貌和实质。

对于我们的语言,我们也应当这样来看待。如果我们把客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语言称之为“显性的语言”,那么那些历史上出现过存在过但是现在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成分便是潜在的语言,这潜在的语言当然也应当包括那些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换句话说,那些已经消失的和即将出现的语言成分便是“潜性的语言”。一个完整的语言的概念就应当是:

语言(A)=显性语言(AX)+潜性语言(AQ)

以往的语言学研究只以显性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现代语言学应当扩大自己的视野,把潜性的语言也包含在自己的研究对象之中。以往的修辞学只是以显性的语言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当然也是正确的。但是现代修辞学却应当更新观念,把潜性的语言现象也当做为自己的一个研究对象。

二、潜词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有“水霸”“房霸”“路霸”“煤霸”“渔霸”“菜霸”“文霸”“学霸”“市霸”“电霸”……等等。这里在“霸”之前的名词性成分有两种含义,一是表示行业,二是表示对象事物的。那么,在我们的社会上,三百六十行,七百六十行,也许还不止这么多的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新的行业诞生出现的。在这些个行业中,有的已经产生出了大大小小的“霸”了,有的以后有可能会产生出“霸”来的。既然水煤电菜等等可以有“霸”,那么万事万物岂不都可以有一个“霸”么?!早在80年代初,我们就在《说“霸”》一文中指出,当今的中国出版界的“霸”是颇为不少的,他们以权谋私,坑害作者和读者,是叫做“出霸”呢,还是叫做“版霸”好呢?但是一直到90年代的今天,我们的汉语中依然是没有“出霸”或“版霸”这些词语。但是你却不能够因为它还没有出现,还没有被人们所使用,就说它们是不合理的。

应当说在我们的现代汉语中,正潜藏着许许多多的“霸”类家族词语,或表示行业,或表示地方,或表示事物。如:

粮霸、油霸、书霸、衣霸、车霸、船霸、机霸、井霸、村霸、乡霸、校霸、系霸、班霸、股霸、税霸、灯霸、舞霸、笔霸、纸霸、鞋霸、帽霸、桌霸、球霸、影视霸、出版霸、发行霸、娱乐霸、电脑霸、迪斯科霸……

这些词还没有出现,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也承认它们的合理合法性。好象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陌生的熟悉的人。有如那位贾宝玉公子初次遇见了林黛玉小姐那样的一种感情。这就是我们的语言中的潜词。

对于语言来说,显词只不过是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那么一个很小的部分罢了。而这座冰山的深深地潜藏在水面之下的部分可是无比巨大的。例如说,既然我们有“汉医汉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等显词,那么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全世界有不知多少个民族,这一来就该有多少个“X医X药”呢!既然我们有了“汉奸”“回奸”“蒙奸”“阿奸”等显词,那么我们中国有那么多的民族,全世界有那么多的民族,这一来该有多么多的“X奸”呀!这些潜词从语言的角度上说, 它们是合理合法的,但是能不能出现这要取决于社会文化语用的条件是否具备。一旦具备满足了它们出现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那么它们就会出现的,而且出现之后人们不会感到无法接受,多少还会有某些亲切感。你看:

美国不领越奸情(《中国青年报》1995年6月9日)

昨天的潜词“越奸”,今天就出现了,这就是因为有了它出现的需要和条件。当然潜词的显词化,有的广泛流行最后进入了词汇系统,也有的只是临时性的修辞的一种用法。如:

不料,有一个“帮观+帮听者”破门而出插一脚露一手侃侃而谈道。(《语文月刊》1995年4期)

大丰,出现“打农仔”(《扬子晚报》1995年5月31日)

这个“‘帮观+帮听’者”和“打农仔”,恐怕只是一个修辞性的偶发词,大概是不会进入词汇系统的。

潜词也是我们的语言的一个部分,而且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果说在显性语言中,我们区分出来了零度形式和偏离的形式,那么在潜性语言中,也同样存在着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如果说,我们前面所举出来的大都是零度的潜词,那么偏离的潜词的数量就更加大了,它的形式就更是多样化了。宋朝诗人黄庭坚在《有怀半山老人再韵二首》一诗里写道:

“啜羹不如放麂,乐羊终愧巴西。”

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批评说:“本是‘西巴’,见《韩非子》。盖贪得韵,亦不暇省耳!”用我们的话来,这个“巴西”就是一个偏离式的潜词。是倒序式的偏离潜词。至于把司马迁说成是“马迁”,把司马相如说成是“相如”这可以称之为节缩式的潜词。再如:

“A”是一个字母。

“々”是一个符号。

“★”表示是有毛病的句子,人们不说的句子。

在交际活动中,这些“A,々,★”都临时性地充当了一个词, 具有了词的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承认它们是一个潜词。如果承认了它们,那就算是偏离式的潜词。

三、潜句

在我们的语言中,根据短语结构规则,可能也应当存在着许多多的句子格式。例如说,在现代汉语中,句法组合规则不同于印欧语言的地方有三条:

一、现代汉语中体词可以做句子的谓语。

二、现代汉语中的谓词(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三、现代汉语中主谓结构(小句)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从这样三条基本规则出发进行推导,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句子格式:

【谓语】 体词(A)

谓词1(B)

谓词2(C)

小句(D)

体词(A)

AA AB AC AD

谓词1(B) BA

BB BC BD

谓词2(C) CA CBCC CD

小句(D)

DA DBDC

DD

其中有一些句子格式虽然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在语言运用中似乎并没有出现过。例如:BA式,即动词主语体词谓语句,CA式,即形容词主语体词谓语句。BB式,即动词主语动词谓语句。CC式,即形容词主语形容词谓语句。DD式,小句主语小句谓语句。

再说成对的关联词语,从“一则,二则”,“一来,二来”,“一者,二者”这三组格式出发就可能有如下的多种组合形式,如:

这些都是合乎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则的句子格式,但是还没有用例,所以只是潜句。

它们为什么还没有出现呢?这或者是因为缺少了它们出现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或者是因为同语言内部的另一条更加强大的规则发生了矛盾和冲突。例如说,BA式之所以不能够或者说很难出现,原因就在于:动词+名词=动宾结构。这是一条比较强大的规则。它制约着抵制着BA式的出现。同样的,形容词+名词=修饰结构。这也是一条比较强大的规则。是它抵制和制约着CA式的出现。

但是我们不能够因为它们今天还没有出现就否决了它们作为句子的资格和权利。得承认它们作为句子的合法性,但是又要承认它们同显句之间的本质上的差别。那么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潜句”。

潜句今天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之中,但是并不等于它们就永远地不会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之中。只有它们出现所需要的各种条件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它们就有可能会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的。这就是潜句的显句化。有的只是临时性地偶然地出现一下,偶尔露峥嵘”!有的不但出现了,还可以成为新的语法规范。这就是语法发展的基本道路。

四、潜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词和词义:

马掌 1.马蹄下面的角质皮。 2.马蹄铁的通称。

熊掌 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品。

像“熊掌”一样的意义,在“鹅掌”上面也是存在着的。但是对于“熊掌”和“鹅掌”可都没有“马掌”的第二个含义。但是这样的意义是客观地潜在着的,并且也有它的一定的合理性的一面,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面,这样的含义也是有释放出来的可能性的。这样的一种意义,我们可以称之为词语和句子的潜在的意义,“潜义”。在任何一种语言中,潜在的意义都比显现的意义要多得多。换句话来说,我们人类对于我们的语言的含义到目前为止,所开发的只是极少的一个部分。语言潜义这个宝库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地加以开发利用。

再拿“X龄”类词语来说吧, 存在着这样一些有待我们去开发的潜义:

X龄(时点):

党龄:党章规定的入党的年龄。

工龄:法定的可以参加工作的年龄。

教龄:教育法所规定的可以从事教育工作的年龄。

军龄:兵役法所规定的可以参加军队的年龄。

艺龄:法定的允许从事艺术工作的年龄。

酒龄:酒酿造成功的时刻。某人的开始饮酒的年龄。

X龄2(时段):

婚龄:结婚后的年数。

学龄:入学之后的年数。

役龄:参加军队之后的年数。

这些意义在理论上都是合理的。它们虽然现在还没有被我们使用,但是当有一天有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条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它们就可以显现意义。潜义的显义化,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语言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第三个问题

显性和潜性的对立和转化

一、潜性语言的显性化

潜性语言在一定的条件之下是可以向显性语言转化的。例如说,“婚龄”一词的显性意义本来是指的时点。但是在下面的例句中:

自愿离婚者中年龄轻、婚龄短、轻率结婚等现象值得注意。(《文汇报》1986年10月19日)/尽管丈夫深知,已有5年婚龄的娇妻对他是忠贞不渝的,绝不会假戏真做,但他还是不愿意。(《中国青年报》1992年3月22日)

“婚龄”一词的潜义就已经显义化了,成了一个新的语言事实。再如,在大陆上,“狗美容师”是骂人话:狗+美容师!像一条狗一样的美容师!但是近年来在香港出现了狗美容院和狗美容师。这个“狗美容师”是:狗美容+师!是专门为狗服务做美容术的人!是一种很好的职业。那么在中国的香港地方,“狗美容师”的潜义就已经显义化了!

在现代汉语中,本来只有“导演”“导航”“导游”等显词,却有许多的潜词,如:导吃、导购、导厕、导向、导读、导学、导医、导富、导食、导耕、导农、导卖、导考、导车、导渔、导厨……。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导购、导读、导学、导吃、导医、导厕、导向、导富等潜词就一步步是显现化了,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新的词语,逐步地为人们所接受,正在走入汉语的词汇系统。这就是潜词的显词化。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道:“倘在夏天, 大家将辫子盘在头顶上或者打一个结,本不算什么希奇事,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在“盘辫家”就是作家从许多个“X 家”类潜词中临时挑选出来的。

林语堂在《论泥作的男人》一文中说:“《红楼》一书,英雌多而英雄少,英雌中又以丫头比姑娘出色。”潜词“英雌”的使用,修辞效果特别的强烈。

在浙江金华的街头,有一个招牌是:“摩托车修理配件”。显然是经营两项业务:一是修理摩托车,二是卖摩托车的配件——摩配。如果说“摩托车”是主语,那么动词“修理”和名词“配件”是并列的结构关系,共同充当句子的谓语,这是一个双谓语句。这样的句子是以前所没有过的事实。但是它是符合于汉语的句法结构规则的。因为在我们的汉语中,一是名词可以做句子的谓语,二是名词可以同动词组合成并列结构(如:复印、名片、打字、名片、复印。等)。也正因为它符合于汉语的句法结构规则,人们才没有什么困难的就理解了接受了,而并不大惊小怪的去对其说三道四一番。

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这就是语言的发展之路。当然全面一些儿业说,显性语言的潜性化,也是语言的一种发展的方式。所以更明确地说,应当是——语言的发展道路:潜性化和显性化的统一。

语言的潜性化和显性化的道路都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因素对于语言的影响和制约的结果。当然这种影响和制约作用又是通过语言的内部机制即它的自我调节功能来实现的。更加具体一点儿,也可以说是一个修辞现象和语法现象、词汇现象之间的相互对立和转化的问题。

二、创新之路:潜语言的显语言化

如果说,在此以前我们在显性语言中确立了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那么当我们引进了潜性语言的概念之后,现在的语言等于显性语言加上潜性语言!如果说显性语言的偏离形式的运用往往意味着语言的创新,那么潜性语言的开发和利用就显然是更高一个等级上的创新活动了。诗人布莱克说: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那么潜性语言的显性化之路正是打破常规之路,结论便是潜性语言的显性化之路就是通向智慧的道路!

侯宝林在相声《麻醉新篇》中写道:

乙:我不上那医院去了,我害怕!

甲:医院有什么可怕的?

乙:不是医院可怕,是我有个毛病,很多药我吃了有反应。

甲:那就开刀。

乙:(摇头)恩,晕刀!

甲:先住院。

乙:晕院!

甲:什么都晕,我看你可能是有思想顾虑。

乙:说不定,那次住院,我刚一上手术台就觉得(晃动)……

甲:晕台!

在我们的语言中,有的是显词“晕船”等,并没有“晕刀”“晕院”“晕台”这些词语,这是相声家侯宝林临时新创造出来的。其实从本质上看待问题,我们也可以说,这些词语原本就是我们的语言中的组成部分,不过是在此之前它们潜藏着没有机会显现罢了。现在相声家临时创造出了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让它们有了一个表现的机会。

在鲁迅的杂文中,有“婆理(公理”、狭人(阔人)、绿林大学、小头子(老头子)”等修辞性的用语,都是作家的独特的创造,构造出某种特殊的语言环境让这些潜词有了显词化的条件。而这些潜词一旦显词化之后,就获得分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化。

从交际活动的主体方面来看问题,他要想实现潜性语言的显性化,就必须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即冲破人们的思维的惯性惰性,必须具有超常思维发散性思维。从交际的效果方面来看待问题,潜性语言的显性化显然具有陌生化新奇感的审美效应的,但是它的这种美感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够释放出来。一般说来,越是常规的东西,对方就越是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也就越是缺泛新奇的审美感;反之越是越常的东西,越是具有陌生感新奇感的东西,人们理解和接受起来也就越是困难。这就是语言创新之路中的矛盾和困惑。在这里,最重要的当然是一个适度性原则,即在这个矛盾之中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语言艺术的一个要点。

三、显性修辞学

修辞学是对于人们的交际活动中的规律性的一个总结。当然必须从显性的语言事实出发,把自己的探索建立在显性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这就是传统修辞学的基本路线。也可以说,传统修辞学是显性修辞学,它以显性的修辞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935年,鲁迅把他批评田汉的文章收入文集的时候,说:

向《戏》周刊编者去‘发牢骚’,别人也许会觉得奇怪,然而并不,因为编者之一是田汉同志,而田汉同志也就是绍伯先生。

鲁迅的研究者林志洁分析说:

他把田汉称为“同志”,而把绍伯称为“先生”,这个区别是很有意义的,它富有革命的人情。因为就田汉的全人说,是个“同志”,但他化了装从背后给人一刀,则已经失去了同志之谊,只好泛称“先生”了。(《鲁迅传》577页)

“同志”和“先生”都是非常普通的词语。但是鲁迅在这里精心地加以区别,就达到了艺术化的境地了。这就是显性修辞的好例子。

显性修辞学在确立修辞规范,指责修辞失误的时候,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显性修辞学是一门实证的科学。

传统修辞学主要是研究显性的语言现象:显词、显义、显句、显修辞格、显性修辞手法等等各种显性现象。现代修辞学不但要研究显性的修辞现象,也应当努力去研究各种各样的潜性修辞现象:潜词、潜义、潜句、潜修辞格、潜性修辞手法等等。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全新的领域。如果说对于显性修辞以运用归纳法为主也就可以对付了,那么对于潜性修辞来说,单纯地运用归纳的方法就不行了。就必须同时运用演绎的方法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四、潜性修辞学

潜性修辞学是以潜语言现象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潜性修辞学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交际活动中的潜语言的运动学;另一个是,修辞学的未来学。

在我们的交际活动中,潜语言的显性化事实是大量地存在着的。当然这又得分清正转化和负转化。

说到潜性语言的正面值显性化现象,那么得指出,鲁迅就是一位潜性语言的正面质地显性化的大师。他写道:

我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并非故意和牙齿不痛的正人君子们立异,实在是“欲罢不能”。(《从胡须说到牙齿》)

新诗“雇人哭丧哼哼体”流行。(《拟豫言》)

我那时可暗暗地想:生长在敢于吃河豚的地方的人,怎么也会这样拘泥呢?政党会设支部,银行会开支店,我就不会写支日记么?因为《语丝》上须投稿,而这暗想马上就实行了,于是乎作支日记。(《马上支日记》)

这里的“牙痛党”、“雇人哭哼哼体”、“支日记”,都是在鲁迅运用之前,我们的语言里本来没有的词语。是鲁迅创造出一个特殊的语言环境,给它们提供了读者可以接受的条件。这些个潜词在这里就显示出特殊的艺术魅力,使人耳目一新。

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大量运行了这种潜语言的显性化手法。

对于这些大量的潜性语言的显性化的现象,修辞学家不能只是作诗文赏析式的描述。而应当研究它的类型、条件和交际功能。如果要想把这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上升为一种理论,那么就需要先建立一个潜性语言的理论框架。只有在这理论框架里,才有可能把这一类现象的内部的本质的联系真正地揭示出来。

潜性语言的负面值的显性化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语言错误。这也是修辞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所谓的消极修辞学的研究对象。这方面的研究是一直为人们所重视的。现在的问题是:引进潜性语言和显性语言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立和转化模式来揭示其中的规律,建立一个理论的模式,结束就事论事的局面。

潜性修辞学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语言=潜性语言+显性语言”这个大框架中,也要考虑到修辞学的理论上一切的可能性,并且能够预测到明天可能出现的修辞方式,预测到修辞方式在明天的发展可能性。这种预测当然应当具有科学的依据。这个依据就是:一、潜在的语言宝库;二、社会文化语用条件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当我们看到“汽配”一词的时候,我们预测二三年内,在中国有可能会出现“摩配”一词,不到一年,我们便看到“摩配”有了,而且多起来了。当我们看到“女保姆”的时候,我们说不久也会有“男保姆”的,果然不久就有了。当我们在语言中引进潜性概念之后,我们是可以在语言学中建立“语言学的未来学”的。

在修辞技巧方面,当我们一手把握住了潜在的语言部分,另一手抓住了社会文化语用条件的发展大趋势,这时候,就有了对于修辞技巧的发展大方向的预测的可能性了。

拿比喻来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脚步声,喻体的洋化现象将会逐步地增加;随着思维方式的转变,随着现代人心理的异化,比喻表层结构形式将进一步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比喻结构形式也可能出现一种怪异化趋势。

修辞学的预测学,修辞学的未来学,可以改变修辞学研究中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放马后炮”、“做事后诸葛亮”的现象。一门学问只有在具备了预测能力之后,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科学。

小结:

从更高的层次上面来看待我们的语言,我们不但要看到它的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个部分,作为我们的经验的事实的那个部分,还应当看到现在还没有呈现出来的潜在的隐藏在深处的那个部分,即潜性的语言。它也是我们的宝贵的财富。有待我们去积极地加以开发利用。显性语言的潜性化和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过程就是语言的发展的道路。潜性语言的显性化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语言的艺术化的道路,正是修辞学应当加以研究的重要的内容。我们不但要研究潜性语言显性化的必要的充分的条件,还要研究它的表达效果。

标签:;  ;  ;  

论修辞中的基本概念:支配与潜在_修辞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