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刘毅,喻华

苍溪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所检查的5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用CT探测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和扫描,对照组用X线技术对其进行检查;然后对两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并且对两组患儿的相应异物征象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之于对照组患儿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的检出率比对照组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相应异物检出率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射影像技术;小儿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诊断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and role of the radiographic imaging technique in the diagnosis of foreign body in trachea and bronchus in children. Methods: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2016 year in June treated 50 cases of pediatric tracheobronchial foreign body in childre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 study group; CT detection instrument for detecting and scanning the control group to carry on the examination with X-ray technology。

Key words:radiological imaging technology; foreign body in children; bronchial foreign body; diagnostic value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属于小儿耳鼻喉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也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属于临床上小儿呼吸道急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5岁以下的幼儿是主要的发病群体,且其发病率较高,并再次出现率较高。如果幼儿气管、支气管出现异物状况,将会引起幼儿主气管的堵塞,非常容易引起幼儿出现窒息状况,发生肺部阻塞性改变等,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死亡[1]。临床上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对患儿的早期治疗以及健康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分析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有效的诊断方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窥镜检查,以及X线、CT等放射影像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中被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将对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评价,为后期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进行放射影像技术诊断,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1-4.5岁,平均年龄为(2.2±1.6)岁;患儿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分布2h-9d,平均时间为(1.4±0.8)d。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1例;患儿年龄分布在2-5岁,平均年龄为(2.4±1.5)岁;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分布在3h-10d,平均时间为(1.6±0.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可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进行检查前的4h内禁食,医护人员应当首先对患儿的心率实施检测,然后指导患儿在进行检查前施行呼吸训练,要求患儿在每次进行吸气以后都要进行10S左右的憋气,这个过程要至少进行3次,保证每个患儿都能掌握此种方法,医护人员还应当告诉患儿每次进行吸气的频率以及幅度应保持一致。

(1)对照组患儿进行普通的x线检测和诊断,医护人员要求患儿保持仰卧位或站立位,指导患儿进行有序的深呼吸,如果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而不能配合相应检查,医护人员应当要求患儿家属施以帮助,保证患儿稳定。如果患儿出现哭闹不止的现象,检查人员应当对患儿肺部的透亮程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其是否保持一致,是否有纵隔摆动的出现。透视下观察肺部在吸气相和呼相的变化情况,纵隔是否有摆动情况。

(2)研究组患儿施以放射影像技术检测和诊断,运用16层螺旋CT对患儿实施扫描和诊断,实际的螺距比为3:1,层厚保持1.25-2.50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值设定为250mA左右。在进行正式的扫描之前,相应的医护人员应要求患儿稳定情绪,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在有必要时对患儿注射一定剂量的镇静剂,等到患儿保持完全的镇静以后再对其进行诊断和扫描。医护人员应让患儿保持仰卧位,对CT的扫描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然后对患儿的气管、支气管扫描图像实施分析及调整,进而对患儿相关部位的异物状况进行分析。

对照组患儿相应的扫描图像安排两名诊断医师进行分析,而研究组患儿的扫描图像则安排3名医师共同进行分析,如果2名或2名以上的医师其诊断结果相似或一致,此时可以作为相应的诊断结果,如果几位医师的分析结果均具有差异,此时应当共同进行分析与讨论,最终给出相一致的分析诊断结果。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对两组患儿的异物征象进行观察比较,主要包括肺部不张、气管堵塞以及纵隔位置改变情况等。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观察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相应用t进行检验,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为84.0%比对照组患儿的40.0%明显偏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小儿气管、支气管出现异物的发生率在临床疾病中相对较高,对于3岁以下儿童其发生率可达到80%以上[2]。患儿主要因为年龄相对较小,喉咙的防御反射以及咀嚼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另外儿童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且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因此食物会容易的进入气管以及支气管中,从而导致误吸。患儿一旦出现误吸现象,将会很容易发生刺激性的呛咳以及憋闷等症状,同时因为异物将会阻塞与其口径相近的气管,从而将会导致气管腔变得狭窄,导致出现肺炎、肺部不张以及肺气肿,纵膈摆动等异物的间接征象[3]。目前临床上通常是运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异物进行去除,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放射影像技术对于检查支气管、气管异物是一种有效的放射诊断方法,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有CT、X线及MR等。X线是目前临床上进行早期诊断以及鉴别部分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可对相关病变实施定位和定性,还可对病变的大小、范围以及数量进行了解,因此可用于进行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诊断。与普通的X线相比,螺旋CT的分辨率较高,可对异物进行准确的定位,窗位连续可调。螺旋CT的扫描相对更加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射线的刺激,从而有效的减少因为诊断不明而引起的反复曝光和拍摄。

此次研究中,螺旋CT诊断与X线平片检测相比,前者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更高,同时还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征象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由此可见,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放射影像技术的检测效果更好,异物的检出率较高,对于患儿高效的诊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宏光,李兰,梁振江,等.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12):546.

[2]孙兴旺,李志明.特殊气管异物滞留气管内6个月漏诊1例[J].临床荟萃,2011,26(23):434.

[3]赵银霞,王晓东,陆彪,等.多排螺旋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69.

论文作者:刘毅,喻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9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放射影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刘毅,喻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