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_自然保护区论文

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_自然保护区论文

论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然保护区论文,生态旅游论文,环境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自然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1.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矛盾的协调

我国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科学研究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工作。但是我国目前对自然保护事业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开展资源保护、环境质量监测等一系列工作将面临困难,而生态旅游不光需要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投入,也必须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生态旅游强调把旅游带给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限度内,旅游设施要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同时倡导在能量消耗和转化过程中采取“消耗最小”的原则。因而,在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中,自然保护区既不能片面强调保护,更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在实现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一部分现有的自然资源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争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获取一定数量的环境保护资金,这是永续利用绿色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生态旅游对保护区及其森林环境的促进作用

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生态旅游,可增加国家和当地的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可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环境污染治理和改善环境的支付能力,以提高森林环境质量。因此生态旅游不仅是森林环境效益的具体体现,而且还是森林保护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许多保护区虽然山清水秀,风光绚丽,但是,因缺乏内在动力而迟迟不能发展。

3.生态旅游对资源保护具有的重要意义

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是在保护区成立以来资源保护取得成效,资源本底资料系统完整的基础上,设计出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开展生态旅游并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保护区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保护区进一步开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来源。生态旅游的实质是以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要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生态旅游的意义还在于使人们观赏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从大自然中了解生态体系结构、功能和人类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增强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另外,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能够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引导他们创办小规模的餐饮业、文化娱乐设施、交通运输业、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等,逐步提高他们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以旅游业替代他们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消耗,对实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4.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保护是开发和发展的前提,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开发。保护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一旦破坏殆尽,保护区将失去保护的必要,也就无开发而言。其次,开发旅游资源是保护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发挥其效益功能,才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环境资源保护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开发才能得以体现,以环保、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保护区发展的新方向。再次,合理的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有利于保护。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可以将改善、美化其环境,同时一定程度的开发可以促进其旅游发展,带来的旅游收益为保护创造经济条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返回保护区。另外,过量的保护,不利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因担心开发造成破坏,易导致片面强调保护,从而忽视了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过量的保护而没有对资源的开发,就不能真正体现资源的价值,自然保护事业也就得不到发展。

二、正确处理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关系应考虑的因素

1.明确保护区实施资源保护的目标和方式

保护区实施资源保护的目标包括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在社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体验,自然和文化环境质量得到维护。如在制定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时要顺应环保消费的新潮流,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市场份额,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编制旅游产品营销计划,确定“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结合“休闲”的开发理念。通过实行生态旅游绿色营销战略,促进的保护区尽快适应环境保护的管理要求,并开拓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

2.树立生态经济管理观

随着社会对生态旅游需求的增加,有条件的保护区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地开发生态旅游资源,不断扩大旅游市场份额,但在生态旅游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旅游经济发展同时,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树立生态经济管理观,全面实施生态市场营销策略;按照森林生态经济原则,突出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积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科学规划景区建设,使项目建设和自然生态有机组合起来,对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应力求限制到最低程度。

3.塑造保护区良好的绿色旅游形象

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应树立绿色营销的社会营销观念,充分考虑社会利益、环保利益和经济利益的统一,保持和创造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在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中应明确提出注重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并加强生态旅游经营管理。同时保护区要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生态绿色方面的管理和监控,广泛利用广告宣传等方式传播保护生态绿色旅游形象,完善各项旅游设施,提供优质、精细的服务,创造胜人一筹的生态旅游产品,应该在景区建立一些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体育设施和娱乐设施,并配备专业性的导游,介绍有关森林、岩石、土壤地质地貌和珍稀动植物知识,使旅游过程得到质的升华。

4.坚持协调性和保护性开发理念

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旅游资源和环境、经济与社会诸要素组成的协调系统。为使该系统达到整体最优,必须使旅游发展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适应,旅游资源开发既限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又满足市场需求。为此制定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是保护,主要的保护对象是原始的自然环境、森林生态系统、文化环境、人工环境,并要求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时促进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项目选择要符合旅游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5.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应重视森林环境健康保护

森林环境健康保护是指利用人为措施对森林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如有害微生物、昆虫和鼠类等引起的病害、虫害以及磷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等进行有效控制,为森林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并能合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主要措施有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工程,用火防火工程以及森林火灾,火险预报相结合的林火管理,森林土壤种子库,营养元素蓄库等的人工干预,垃圾的合理处理等。

三、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环境资源保护的主要对象

1.生物资源的保护

我国的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基本目的都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同时也是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单元,而最易遭受人为破坏和干扰的,也是它们。所以,在生态旅游管理中,生物资源的保护是最基础的,应在进行旅游规划的同时,就充分地考虑生物资源的保护,并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严防物种流失,严防生态系统遭受干扰和破坏,如禁止采猎标本、禁止攀折、禁止污染、禁止惊吓动物等等。

2.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

山之有水而秀,这是很明白的道理,但在生态旅游开发中,水资源常常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任意开发利用而忽视了对它的保护,其结果是水质下降、水源枯竭,最终导致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生态旅游开发中应切实树立节水爱水的生态观念,并制定制度来有效地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杜绝浪费和污染。

3.自然景观的保护

大自然的变迁创造了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观,雄峰秀水常珍藏于自然保护区,它们有天地之灵气,却难敌人类的蹂躏。许多自然保护区都因旅游的盲目开发而丧失了原有的景观风貌,而与一般风景区无异,得不偿失的开发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为保障保护区旅游的自然特色,应注重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严禁任何人为的活动影响或改变自然生态景观。

4.人文景观的保护

在自然保护区内,由于多年的封闭保护而使得许多历史人文的东西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封存了一段又一段辉煌的历史。如高黎贡山的西南丝绸古道和丽江的古城古乐等,都是自然封存的结果。但在旅游开发和景观建设中,这些人文景观最先被关注也最容易在无知和无奈中破坏。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发应该包括对人文景观的专项保护。

5.民族文化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多建在偏远之地,山正因为偏远,才保存有自然独特的民族文化。许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曾经辉煌和发达过,有着独特而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地域的封闭而保持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如高黎贡山的独龙江傈僳文化和丽江的东巴文化。这些文化往往在开发中不知不觉地被现代文明所湮灭,丧失其原有的魅力。故在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发掘和整理。

四、自然保护区在实现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具体思路

结合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必须遵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保护、科研、发展、宣传教育”的原则,以保护为根本、社区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发展为动力,在建立完善规范有效的保护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保护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1.加紧进行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设计和论证,加速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

首先,坚持自然保护区生态和经济效益最优的原则,在保护区建立生态旅游评估制度,对现有的资源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定当前生态环境质量和承载量,根据环境条件和游客承载量制定相应的旅游规划和游客接待计划,把旅游活动置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根据国内游客的传统习惯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限制,应考虑先开放实验区,后开放科教区,由浅入深将生态景观、地质、地貌与人文景观相结合,满足游客获得生态旅游方面的趣味性,保证自然景观资源不受破坏。具体规划上还应考虑财力投入,本着先易后难、由近到远、逐步扩大的原则。

2.进一步加强保护区自然资源的管理

随着生态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必然产生矛盾,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的环境问题。因此,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继续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必要的投入,不断提高综合防火能力,加大巡护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活动,加强林政管理,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针对不同的旅游区,应确定严格的环境容纳量,并依此控制游客流量,不能超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外,可通过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再次,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严防物种流失,严防生态系统遭受干扰和破坏;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应严禁任何人为的活动影响或改变自然生态景观;加强人文景观的专项保护;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并制定制度来有效规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3.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控制,防治污染

开发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政府及保护区管理局必须用立法规范旅游业的行业行为,制定出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管理权限、奖惩办法等方面以及旅游企业应遵守的法律和地区性旅游法规,充分发挥执法机构对生态旅游实行法制化管理和必要的监督,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从而达到规范生态旅游市场的目标。另外,保护区生态旅游业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环境质量的保护工作,加强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的全面展开和落实。

4.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和生态旅游,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联系,进一步搞好社区工作

在本区目前经济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投资兴办餐饮业、筹办文化娱乐设施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节,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加工生产等,不断充实和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既增加区内群众的经济收入,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又能逐步降低区内可依赖性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利用。继续把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与发展关系,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和减免区内特产税,积极帮助村民可持续利用毛竹和茶叶资源,强化规范管理,满足对主要资源的持续利用。

5.加强观念引导,开展生态旅游教育,加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养

要保证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者及购买者的环保意识教育。在教育的同时,以综合性强、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条例,科学管理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严惩不法行为。宣传教育的主题应当是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对象之一是旅游区的居民,使当地居民将保护资源和环境转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对象之二是旅游者,应大力传播自然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增加生态旅游中的高技术含量设计,增强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形成生态旅游集约发展方式。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特殊的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性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当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方式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专业人才,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标签:;  ;  ;  ;  ;  ;  

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_自然保护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