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

□ 邢艳艳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个体的毕生发展。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在西藏小学生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尝试构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并提出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期为促进西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建议,进而确保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育方法;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西藏自治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各级行政领导、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一线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与日俱增。小学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积累知识、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更为重要。且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构建我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国内二铵供应量有限,市场货源主要以贵州地区为主。短期内国内二铵市场将维持当前交投格局,冬储备货市场开启后,市场或有100元/吨的上调空间。一铵市场高位盘整,目前企业出货正常,全国开工高位,市场受成本支撑较强,报价坚挺,下游市场对高价观望氛围较浓,新单成交放缓,成本支撑下后市依旧看涨为主。

一、西藏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行为问题的儿童长大后也很难在学业成绩和职业上取得成功[5]

从心理健康问题的补救成本来看,以往我们是等待问题出现后才着手解决,这既耗时又耗力,且成效也不乐观。而有研究表明,如果能及早发现影响儿童早期情绪行为问题的因素并及时进行补救,则只需花费较低的成本就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若教育工作者能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则既能降低学生在中学甚至成人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能发展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使其建立抵抗不利因素的积极防御系统,这些都会降低校园安全稳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我们可以培养孩子的积极品质,如乐观和坚韧,研究发现,孩子越乐观,越坚韧,可能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越少[8]。资源保存理论中的螺旋增值效应也指出,拥有一种资源的个体不但更有能力获得其他资源,而且所获得的资源会产生更大的资源增量[9]。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激发出他们本身所拥有的更多的优势,让小学生拥有更多的主动防御的积极力量,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性。

实践需以理论为指导,鉴于针对西藏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相关的研究极为匮乏,且该群体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他省市的研究成果未必能够照搬。因此,我们可以在市区、县、乡尤其农牧区组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学校也可在校内开展小型课题研究,以获得我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按区域进行分析,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水平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及差异。根据研究成果,建构我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进而开发具有我区特色,符合我区学生实际的普适性教材。

2009年至2016年,在琼台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程立生的支持和帮助下,郭某承揽了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新校区湖边道路工程等工程项目,曾某承接了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新校区网球场工程等工程项目,符某承接了琼台师范学院桂林洋新校区教学区防盗网等工程项目。

学校中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情绪和行为问题[3]。横向研究发现,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纵向研究则发现,早期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长大后更有可能出现行为障碍[4],且存在情绪

2007年,嘉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2011年进一步完善了土地流转扶持政策,从资金、信贷、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加大扶持,如市区财政对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村级组织、流转主体、流转后种粮、土地股份合作社、镇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等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各县(市、区)也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遏制“非粮化”倾向、规范土地流转等方面制订了具体政策。

二、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模式探索

从设施和师资来看,尽管西藏自治区的大部分小学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大多数学校并无专业心理咨询教师,一般配备的多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且有调查发现,西藏地区也无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体系[6]

从组织形式来看,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以德育工作为载体,缺乏针对性,部分学校空有心理咨询室,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却流于形式。

3.创设健康的社会环境。从社会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扩大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渠道,如电视、互联网、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增强各地区(尤其是农牧区)家长对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习得新的教育理念,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按照表1中的材料性能对比分析来看,整个材料的充填过程中,其对应的材料充填性能变化和膏体自身的变化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要想保障整体充填工艺应用的质量得到保障,就应该注重在集料优化过程中,及时的按照对应的集料优化控制去处理对应的集料[2]。同时按照膏体充填工艺的选择需求,在进行对应的充填工艺应用过程中,及时的针对充填工艺应用中的粒径变化进行对应的粒径变化曲线绘制,整个曲线绘制结果如图2所示,按照该图中的曲线粒径变化关系来看,整个充填工艺运行中,对应的充填集料的变化和整个材料的粒径变化性能是具有明显关联性的,只有保障将对应的材料充填粒径变化范围控制好,这样才能满足整体的材料充填应用需求。

三、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

1.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体包括,利用班级墙、学校宣传栏、学校广播等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创建心语小屋,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建立心理热线和心理信箱,给更多学生提供倾诉的平台。

(一)创设积极的环境——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积极的环境系统既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也是增强其积极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的基础。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使得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把研究视角由关注缺陷转向关注优势。积极心理学之父Seligman曾指出,心理学不仅仅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修复和弥补,它也应该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进行发掘[7]。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从人的心理的积极方面出发,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积极的体验、积极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环境,一方面,通过发挥、培养和增长个体的积极力量,丰富个体的资源库,增强个体抵御压力及逆境的能力,提升其适应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构建积极的环境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性因素,进而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1.创设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出生、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小学生极易出现情绪行为问题的近端风险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基本的规矩等等。研究也发现,儿童所在的家庭环境越积极(亲密度高、知识性高、组织性好、矛盾少),其出现的情绪行为问题越少[8]。因此,我们可以建构积极的家庭环境,给小学生营造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

2.创设支持性的学校环境。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环境,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态度和品德,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的关键期。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该阶段也是自我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学校生活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教师和同伴在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支持性的学校环境,给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同伴环境。

从教育理念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选择情况方面,西部民族地区的学生仅有4.8%选择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倾诉。”[2]而笔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及学生认为,表现不好、犯错误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教师和学生均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这也是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关注问题和缺陷)所导致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取医学模式或行为模式来进行[2],医学模式将学生的行为看作病理性的,专注于减轻、消除或以精神病学的方法克服痛苦;行为模式则过于注重外在环境的作用,认为通过环境的改变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在这两种模式下,学生均处于被动转化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且转化效果也不稳定,容易造成问题的联动效应。

(二)培养积极的人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终极目标

查阅以往文献发现,西藏自治区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地西藏班学生、西藏高校大学生、中学生及军人等群体,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极少。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调查发现,将近1.6亿中国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1/3是儿童和青少年[1]。一项在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中进行的研究也发现,在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感受很差的学生群体中,小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8.7%[2]

(三)发展积极的体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

积极的体验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个体通过构建自身的积极体验,如主观幸福感、快乐、爱等积极情绪体验,进而形成积极人格。而积极人格一旦形成,个体又将体会到更多的积极体验。

四、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构建核心理论体系

1.3观察指标 根据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标尺对患者舒适程度进行评估[3],分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不舒适,分别为0分、1~4分、5~7分、8~10分。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率调查。

(二)以学校为载体,构建活动体系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西藏自治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发展,创设积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而非将重点放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建构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Fig. 2 shows the diagram of the proposed POR circuit.This circuit is composed of two cascade delay elements, and four inverters. One of the inverters, INV3, is connected as a two-inputs logic gate, which is shown in Fig. 3.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多样,虽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科教学,但课堂教学仍是当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学校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分学段研发课程,如在低年级进行入学适应与习惯养成、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的教育与辅导;在中年级进行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的教育与辅导;在高年级进行考试焦虑、情绪管理的教育与辅导等。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重在预防心理问题和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笔者曾在学校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学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解决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的养成,也间接提升了教师的班级管理水平。

②上游盖重区。该区位于上游铺盖区上游,顶宽10 m,上游坡度不陡于1∶2,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上游铺盖区土料。采用各建筑物开挖过程中的开挖弃渣料,利用运输和推平设备自然压实,不做专门碾压。

4.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月活动。每年的5月是心理健康月,学校可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心理手抄报、心理板报、心理小剧、心理游戏、心语日记、心语赠言、心语广播等,通过这些活动渗透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体验积极的情绪,进而培养积极的人格。

5.德育渗透和班主任工作渗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前1分钟德育进行渗透。班主任则可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设计、班级文化建设来渗透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在提升集体意识的同时,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6.多学科渗透。如在数学课堂中,可通过优化教学心理氛围、培养团体意识和相互教育意识、采取适当的语言评价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语文课堂中,则可通过诵读、共读、导读等阅读教学进行渗透[10]

(三)以特殊群体为中心,开创特色心理教育新理念

随着易地搬迁学生、福利院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和残疾学生的增多,这部分特殊群体所凸显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笔者为所在学校的这部分学生建立了个人心理档案,通过为期半年的追踪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多数具有学习习惯不良、攻击性强、敏感多疑、孤僻、自卑等心理行为问题。为促进这部分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笔者开展了小型课题研究,根据特殊群体的不同特点,采取“一对一”帮扶、帮教活动,通过谈心谈话、箱庭辅导等形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此加大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努力寻求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自身所拥有的内在优势和资源,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现自己及和同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阶段性目标,教给他们具体的克服困难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其中一位福利院学生,刚入校时总是闷闷不乐,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和同学交流,每次看到走读生家长接送学生时,都流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神。笔者发现该现象后,与该生进行了多次的谈心谈话,该生从抵触到接受,最后可以敞开心扉。笔者发现,“我不行”“别人好像不喜欢我”“有父母在身边真好”是该生在交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笔者通过经常和该生谈心,周末一起游玩,在家中一起从事家务体验家庭温暖,建立成长小组交流学习生活,进行箱庭辅导等方式,让该生在积极和支持性的环境中有了更多的积极体验。两个多月后,该生已经能和班中的同学融洽相处,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集体活动中去,脸上还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四)以多元共育为起点,打造特色心理疏导新模式

1.构建家校共育机制。西藏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农牧区)的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较为匮乏,学校可定期组织各类培训,通过在班级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共读教育心理书籍、交流教育经验等方式,提升家长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注及参与度。

2.构建“三位一体”的心理辅导模式。学校要建立“学校—年级—班级”辅导模式,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通过在不同年级选择心理委员,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帮助心理委员掌握必要的心理知识和技巧;由心理委员对各个班级学生进行培训,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发现异常学生并及时上报。

对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分别以调查前2周内门诊就诊的自付费用对数值以及调查前一年患者住院次均自付费用对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社会人口经济学特征、疾病严重程度、医疗机构层次、以及住院押金支出和住院天数等为解释变量,分别拟合门诊、住院自付费用的半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门诊就诊观察人数为159人;住院方面为30人。

综上所述,尽管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通过课题研究、组织校园心理活动、关注特殊群体、多元共育等途径,创设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发展学生的积极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格,这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还为探索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Wang,J. N.,Liu,L.,Wang,L..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Chinese school adolescents: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Child:Care,Health and Development,2014,40(3):319-326.

[2]廖全明.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现状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158-160.

[3]Poulou,M. 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in preschool[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5,24(2):225-236.

[4]Koglin,U.,Petermann,F..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behavioral training for preschool children[J].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2011,19(1):97-111.

[5]Mustard,J. F.,Young,M. E.. Measuring child development to leverage ECD policy and investment.Early Child Development from Measurement to Action:A Priority for Growth and Equity[M].Washington: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7.

[6]江南,朱丹,归桑拉姆,旦增卓玛,罗平. 西藏中学生心理教育体系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37-41.

[7]Seligman,M. E. P.,Csikszentmihalyi,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M].Flow and the found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Springer,Dordrecht,2014:279-298.

[8]邢艳艳,许燕,王馨蕊,张和云,于肖楠,赵欢欢.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乐观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模型[J].心理学探新,2016(36):158-163.

[9]曹霞,瞿皎姣.资源保存理论溯源、主要内容探析及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5):75-80.

[10]王红梅,何亚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小学生阅读疗法的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9):77-81.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9-0052-04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白定小学,拉萨,850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标签:;  ;  ;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西藏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