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病人疗效比较论文_祝艳,刘秋菊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临床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几种不同剂量与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收治的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所有患者均采用孕激素治疗,按不同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40例,分别予以各组100mg/d、200mg/d、300 mg/d、400 mg/d,比较分析4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组撤药性出血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治疗后,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4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100%、100%和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显著高于A组(0)、B组(5.0%)和C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予以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高低剂量均有良好的作用,都可达到撤退性出血的效果,对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用药不良反应相对增多,临床实践中建议小剂量治疗,既可提高用药安全性,又不影响疗效。

【关键词】不同剂量孕激素;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临床疗效

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形成是通过体内的雌孕激素合理有序的作用下产生的,一旦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或缺乏某一种激素,则会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1]。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是指女性出现排卵障碍的情况下,容易缺乏孕激素,无法正常促进子宫内膜脱落,造成月经不规律的情况。针对该疾病,临床治疗主要以孕激素补充疗法较为普遍。本研究以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收治的160例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收治的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所有患者均采用孕激素治疗,按不同治疗剂量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停经实践都在2个月以上,经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厚度≥0.05cm,血清孕酮≤9,51nmol/l,且排除黄体酮禁忌者、心肺功能受损者、子宫内膜癌者、子宫器质性病变者。A组患者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6.41±2.43)岁。体重45-68kg,平均体重(49.17±1.82)kg。停经时间2-15个月,平均病程(9.74±0.36)个月。B组患者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35.21±2.26)岁。体重45-71kg,平均体重(50.36±1.37)kg。停经时间2-14个月,平均病程(9.54±0.29)个月。C组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36.02±2.17)岁。体重46-70kg,平均体重(49.96±1.93)kg。停经时间3-15个月,平均病程(10.16±0.27)个月。D组患者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5.72±2.37)岁。体重45-70kg,平均体重(49.87±1.93)kg。停经时间2-17个月,平均病程(10.44±0.31)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4组患者均采用黄体酮胶囊(批号:20131107,规格:50mg×10粒×2盒,生产商:Laboratoires Besins International)治疗,具体剂量和用法如下:A组:100mg/d,每晚睡前口服100mg,连续用药10d,停药,观察撤药性出血情况,月经干净后三天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B、C、D三组剂量分别为200mg/d、300mg/d和400mg/d,早晚口服,日/2次,单次剂量为日剂量的一半,连续用药10d,停药之后,针对患者表现出的撤药性出血情况予以观察,月经干净后3dB超监测子宫内膜情况,用药期间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1.3观察指标

①4组患者撤药性出血率;②4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③统计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④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层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数和例数表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患者撤药性出血率比较

ABCD 4组撤药性出血率分别为97.5%、100%、100%和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前,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A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A组相对其他三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表[(),mm]

2.4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经治疗,A组显效疗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B组显效疗效26例,有效1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C组显效疗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D组显效疗效27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经比较,四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女性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匮乏或紊乱现象后,随之表现出子宫不规则出血,尤其是卵巢无法正常排卵后,孕激素不足,导致子宫内膜难以正常脱落,最终表现出月经失调[2-3]。目前,临床上对于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治疗以对机体补充孕激素为主要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口服黄体酮治疗[4]。黄体酮是一种天然孕激素,可促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逐渐转化为分泌期,进而促使其蜕膜样变、萎缩,最终完全脱落,达到有效止血和保护子宫内膜的作用,其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4组患者撤药性出血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100%、100%、100%,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治疗后A组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A组相对其他三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相似,但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高剂量用药更易使患者发生呕吐、恶心和腹痛等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孕激素对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均可有效达到撤退性出血,但高剂量用药可增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上低剂量治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徐小秀.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8,24(1):33-35.

[2]于稔.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63-164.

[3]房丽红.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月经失调(无排卵型)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3):39-40.

[4]吴敬芳.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7,4(9):63-64.

论文作者:祝艳,刘秋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  ;  ;  ;  ;  ;  ;  ;  

几种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病人疗效比较论文_祝艳,刘秋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