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相关知识论文_周振辉

周振辉

(马边彝族自治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马边614600)

胃造瘘术是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进食而有又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开展的,比如一些晚期肿瘤的患者或者胃轻瘫的患者,癌肿不能切除,又不能放疗,由于不能进食,全身情况逐渐恶化,迫切需要解决饮食问题,维持生理需要。具体做法是在腹壁留一根营养管向里和胃腔相通,可以通过向营养管里注入营养液,维持患者的营养摄入。胃造瘘术可以分为外科手术胃造瘘术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外科手术胃造瘘术就是用外科手术的办法,从腹壁向胃腔逐层造瘘;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由内镜医生用胃镜从胃腔向外造瘘与腹壁相通。

外科手术胃造瘘术的坏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伤口感染。造瘘口附近皮肤感染和渗漏,这是胃造瘘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伤口感染可以导致伤口坏死。2、容易造成胃瘘。造瘘口由于固定不结实,可出现滑脱,移位及堵塞等,使得胃壁和腹壁之间的分离,进而产生胃瘘。3、胃结肠瘘。主要是在置管时穿刺进入结肠或者结肠被嵌顿在胃和腹壁之间,导致结肠壁缺血坏死,从而形成内痿。4、梗阻。主要是由于胃造痿管放置不当,位于胃底贲门或者幽门部所导致的。5、长期放置造瘘口,损伤胃壁黏膜,引起胃黏膜出血;6、如果腹壁患有潜在肿瘤,可引起肿瘤种植;7、长期造瘘,患者配合不当,如基础心肺功能异常患者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此,在进行胃造瘘术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手术区皮肤常规消毒后,在左上腹部做纵向切口,逐层切开腹壁层进入腹部。在胃前壁幽门附近选择造瘘口,首先在作一个荷包缝线,在中心切开胃壁层,吸收胃内容物,插入透明软管然后将荷包缝线扎住。2.在导管周围的再做一次荷包缝合,然后将胃壁翻进去。3.导管沿胃壁的纵轴附着在胃壁上,并用细线缝合一排肌肉层。将导管插入胃壁约5cm,以防止胃内容物在拔管后流入腹腔。4.在切口左侧另做一个小开口将导管引出,并将其固定在腹壁上,从胃壁出来的导管出口也应用腹膜固定2~3针。5.逐层将切口缝合并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

此外,胃造瘘术后需要做好护理工作:(1)注意保持腹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定期清洁消毒瘘管、以及周围的皮肤,并特别注意保持干燥。密切留意造瘘口附近皮肤、黏膜外观及造瘘口外侧长度,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就诊。(2)注意保持造口管的松紧度:太松散容易沿管外侧渗出胃内容物;如果太紧,很容易引起局部缺血,然后发红,甚至局部组织坏死。(3)注意保持管腔畅通,在注入食物时,需要用水灌洗导管,两餐间歇期必须用水填充,以确保顺畅。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指通过胃镜给胃部安置一个造瘘管,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过程中,将胃镜前方的灯光朝向腹壁一侧,再将胃镜室的灯光关闭,腹壁呈亮点的部位即为可以做造瘘的部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一般在15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操作简单、快速且安全,不需特殊麻醉,并且并发症低;患者的预后较好并可在较短时间内进食,一般无太多的不适感,仅皮肤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家属对患者的护理也较为方便。从营养供给上看,与全静脉营养供给相比,内镜造瘘进行经胃肠供给营养具有易于为人体正常消化道吸收,而且营养物价格低廉,易于广泛使用。因此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目前已成为需要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的主要方法。

适合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的群体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长期或较长时间丧失吞咽功能,不能经口或鼻饲营养,各种肌病所致的吞咽困难以及完全不能进食的神经性厌食者;② 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所致严重营养不良,需要营养支持,但不能耐受手术造瘘者;③ 口腔、颜面、咽、喉大手术,需要较长时间营养支持者;④ 外伤或肿瘤造成进食困难者;⑤ 食道穿孔、食道-气管瘘或各种良、恶性肿瘤所致食道梗阻者。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患者进食的一种方式,适用于脑梗塞、脑出血等患者,因患者出现昏迷或偏瘫后无法进食,长期鼻饲可能引发反流性食管炎或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发作肺炎。因此,此部分患者适合进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另外,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也适用于头颈部肿瘤及胃部肿瘤患者,手术较为便捷,患者通过造瘘管进食可改善身体状况,从而接受各种治疗。

是否进行胃造瘘术,患者自己的决定非常重要,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在出现严重的沟通困难之前,详细讨论治疗的选择,应当包括家属、看护者和治疗者;对于那些“不得不做”的患者来说,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是最好的选择。做过之后,患者在进食水方面不再烦恼,还能够降低误吸风险,防止体重进一步降低,患者术后很快就能恢复进食。当然,患者做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后,需要在医院观察病情,会多住几天院。

论文作者:周振辉

论文发表刊物:2019年5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胃造瘘术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相关知识论文_周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