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李明月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李明月

李明月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摘要】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儿均达到较满意疗效,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症状均消失或缓解,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4.1%(32/34)。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wborn,NEC)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的胃肠道急症,发病率为l‰~5%[1]。多发于早产儿,且病死率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起病急,可危及生命。现抽选我院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0例,女婴21例,足月儿13例,早产儿8例。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腹泻、便血。

2护理干预

2.1体液不足的风险

患儿腹泻、呕吐为NEC患儿的术前的典型症状,此阶段的患儿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若未给予足够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发生休克、低血糖。

2.1.1相关因素:腹泻、呕吐、静脉补液不足。

2.1.2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每班评估患儿的神志、皮肤弹性、口唇黏膜、囟门及眼眶凹陷。

(2)开放静脉,遵医嘱给予扩容、肠外营养支持。

(3)观察呕吐色、性质、量;观察腹泻色、性质、量;每日测体重、记录24小时尿量。

(4)暖床可在床表面覆盖保鲜膜,减少隐性失水;暖床、暖箱每班加水,保持湿度50%~60%[2]。

2.2受伤的危险

腹胀为NEC患儿的首发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或术前的患儿须行胃肠减压或清洁灌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肠黏膜受损的风险,当胃肠减压压力过大时可致胃肠黏膜出血;清洁灌肠操作不当严重时可致肠穿孔。

2.2.1相关因素:胃肠减压、清洁灌肠压力过大。

2.2.2护理措施:新生儿胃肠减压压力为60~100mmHg;清洁灌肠须量出为人。严格遵循新生儿护理常规。

2.3感染的风险

NEC患儿术后手术伤口尚未闭合、造瘘袋维护不当,排便污染手术切口可致术后感染。

2.3.1相关因素:手术伤口感染、造瘘口污染、抵抗力弱。

2.3.2护理措施:患儿体温≤38℃;未发生手术伤口感染、造瘘口渗液等感染征象。

(1)手术后,护理人员应保持手术伤口、造瘘口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避免造瘘口粪便污染手术伤口。

(2)重点监测:q4h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手术伤口感染、造瘘口渗液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洗手:接触病人前后、操作前后、戴脱手套前后均需洗手。

(4)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2.4营养不良风险

NEC患儿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上常以腹胀为首发症状,重者可见肠型,并伴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早期NEC肠道症状表现为呕吐胆汁样胃液,后转为咖啡渣样,且量逐渐增加;故患儿在场功能恢复前需要长期禁食,从而加大营养不良的风险,而营养不良又可增加感染危险[3]。

2.4.1相关因素:呕吐、腹泻、肠道功能紊乱。

2.4.2护理措施:早产儿体重增长≥15g/d;足月儿体重增长l8~20g/d。

(1)持续营养状况评估:入院、每周或有营养失调可能时使用STAMP量表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每日测量患儿的体重,每周测头围;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生化试验对一些患儿也是有帮助的;每日监测患儿的24小时出入量。此外,应评估患儿喂养史。

(2)支持性营养治疗:对NEC术前、术后患儿应较早安排PICC置管,早日建立长效静脉通路以保证肠道外营养(TPN)的使用;必要时遵医嘱予以丙球、输血质品[4]。

(3)当患儿可进行肠内营养时,应耐心喂养,保证每顿奶量完成;每次喂养前须评估患儿腹部体征,有无喂养不耐受;经鼻饲管喂养,每次喂养前须评估有无潴留。

(4)定时训练吸吮吞咽功能,鼓励经口喂养。

2.5排泄

临床表现为排血便;腹泻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或肛周黏膜破损,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休克。

2.5.1相关因素:肠道炎症、坏死。

2.5.2护理措施:排便≤3次/天,肛周黏膜完整。

(1)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测血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脱水现象;当有休克的早期表现时应及时与医生沟通,配合扩容等急救处理[5]。

(2)每日记录出入量,每日称体重;评估液体及饮食摄入量,评估肛周皮肤的完整性,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预防红臀。

(3)评估腹泻的原因:如术前肠道感染造成的腹泻护理人员应立即禁食,防止奶液加重肠道感染、加重腹泻;如术后喂养不耐受导致的腹泻,应与医生沟通,遵医嘱给予治敏奶喂养等。

3结果

34例患儿均达到较满意疗效,腹胀、呕吐、腹泻、便血症状均消失或缓解,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为94.1%(32/34)。

4讨论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男婴多于女婴,以散发病例为主,无明显的季节性,出生后胎粪正常,常在出生后2~3周内发病,以2~10天为发病高峰,在新生儿腹泻流行时NEC也可呈小流行,流行时无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差异[6]。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4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宁岩.3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62-63.

[2]薛惠红,蹇英,薛艳.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9):1635-1636.

[3]贺万香,李健雄,梁迎盈,刘颖.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5,(3):51-53.

[4]马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

[5]刘亭君,王欣,马盼盼,高玉先.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0):2433-2435.

[6]王琴.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2):1397-1398.

论文作者:李明月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措施论文_李明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