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权志周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权志周

(高台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 甘肃张掖? 734300)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温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牵引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温针灸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腰椎功能JOA评分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4.44%,即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疼痛;腰椎功能;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3-002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如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脱出,从而使相邻脊神经根受累,进而出现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对于该病的治疗,牵引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温针灸疗法被逐渐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3]。我院对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并与采用牵引疗法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做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腰椎X线平片、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等确诊,且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以上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8岁~62岁,平均年龄(42.36±11.26)岁;病程0.42~2.12年,平均病程(1.45±0.67)年。观察组36例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26岁~62岁,平均年龄(41.58±10.62)岁;病程0.45~2.15年,平均病程(1.43±0.64)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牵引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牵引带固定在其髂嵴上方和肋下,再进行牵引治疗,牵引的重量应小于患者体重的三分之一,每次治疗1分钟,间歇设定为15秒,每日交替治疗,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确保患侧在上,腰与患肢呈150°,根据不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好腰椎间盘突出位置后选择合适的穴位。选取突出椎间盘处和上节段及下节段的夹脊穴、委中穴为主穴,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选取环跳、承山、秩边、昆仑、殷门、承扶、悬钟、阳陵泉、风市等穴位为辅助穴位,选择下肢腰痛症状明显部位、患侧椎旁和骶骨边缘等穴为阿是穴。取穴后常规消毒处理,以夹脊穴为针刺点,选用长度适宜的毫针垂直缓慢进针,毫针沿着椎板外侧缘朝横突间韧带缓慢刺入,待针尖抵达椎弓板,且患者主诉有麻木感和酸胀感。所选穴位均完成进针后,剪取3cm左右的艾条,充分点燃后将其插入各穴位毫针柄上,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每次治疗时间宜控制在15~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一个治疗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X线检查结果显示骨赘消失,直腿抬高大于70°,可以正常参加劳动和工作判定为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腰椎功能基本恢复,X线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椎间隙增宽,但还有少量骨赘,直腿抬高60~69°,可以参加轻度的劳动和工作判定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情况,直腿抬高小于59°,对正常劳动和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判定为无效。显效例数加有效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即为治疗总有效率。②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腰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使用一条长10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腰椎功能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加以评定,该评分系统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四项内容,其中主观症状0~9分,临床体征0~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0~14分,膀胱功能-6~0分,总评分最高29分,分数越低表示功能障碍越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36例中,显效18例(50.0%),有效10例(27.78%),无效8例(22.22%),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28/36);观察组36例中,显效26例(72.22%),有效8例(22.22%),无效2例(5.56%),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即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8.52±1.51)、(3.23±1.21);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8.45±1.62)、(1.85±0.62)。即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分别为(14.76±3.56)、(19.23±3.26);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腰椎功能JOA评分分别为(14.68±3.49)、(24.78±2.72)。即两组患者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均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痹证”、“腰腿痛”、“腰痛”等范畴,该病由肾气亏虚、寒湿侵袭或腰部扭伤、体位不正、长期劳累等因素导致经络闭阻不通而致病,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为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4-5]。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案,一般而言,大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病情可显著缓解或治愈。临床研究发现,保守治疗方案主要适应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椎管狭窄的患者、年轻患者、初次发作患者、病程较短患者、症状较轻且经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的患者[6-7]。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保守治疗方案很多,如牵引、推拿、按摩、温针灸等都是常用的治疗方案,通过牵引法可使患者椎间隙宽度增加,椎间盘内压降低,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使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减轻,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操作过程中很可能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且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温针灸是一种将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针灸方法,该法一方面可借助银针刺入患者受阻穴位以疏通经络,另一方面以艾草为药引驱入,达到治疗目的。针刺夹脊、腰俞、肾俞、腰阳关、命门等穴位,起促进督脉疏通,起到填精补肾、缓解腰痛的作用;针刺阳陵泉、承扶、委中、昆仑穴等穴位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腰痛感;针刺环跳、秩边等穴位利腰腿、祛风寒;针刺风市穴可运化水湿舒经活络。诸穴共奏,可活血祛瘀、活络止痛[8-9]。艾叶气味芳香,性辛温热,温阳作用显著,艾叶燃烧后可温和的释放热力,通过针刺这种温热感可以直接穿透到患者的患病部位,起到散寒止痛、温经通络的效果。同时这种温热感可使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扩张,促进患者腰部的血液循环,修复患者的神经根。另外可使患者的肌肉紧张状态得以缓解、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减轻,松解粘连的神经根,改善水肿和炎性反应。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将采用牵引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采用温针灸治疗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设置为观察组,两组治疗前,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腰椎功能JOA评分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JOA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临床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小鸿,黄小艳.中医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8(17):2402-2403.

[2]王楠.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9):1297-1299.

[3]朱占房.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针灸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130-131.

[4]赵学民,潘太哲,金春峰.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恢复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3):126-127.

[5]汤志锋,谢玉贤,徐信仪,等.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9):86-88.

[6]刘惠璞.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针灸治疗的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7(15):45+47.

[7]陈文.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28-1429+1431.

[8]何晓慧,何海珍,孙善斌.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用机理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32(12):1258-1259.

[9]徐首静.温针灸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评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0):112-113+116.

论文作者:权志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权志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