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术后锥旁神经阻滞镇痛方法的比较论文_田森 艾登斌

田森 艾登斌(潍坊医学院 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门诊治疗的80 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胸腔镜手术后进行常规方法镇痛,实验组胸腔镜手术后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用药(3.9±0.6min)后药物开始起效短于对照组(7.4±1.6min)(P < 0.05);实验组5min 时VAS 评分实验组患者评为(7.2±2.1)、90min 时评分为(2.2±1.5)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镇痛后35 例无疼痛,2 例轻微疼痛,没有1 例重度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1 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结论: 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胸腔镜手术;锥旁神经阻滞;镇痛;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5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门诊治疗的80 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调研中,共有47 例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镇痛方法对照组胸腔镜手术后进行常规方法镇痛,具体方法如下:实验中患者手术结束后采用PCA 泵(广东伟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向其中注入15Lg/kg 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03688),5mg 氟哌利多(东特利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967)并联合100ml 加生理盐水。镇痛过程中控制药物剂量、药物进给量、药物使用时间等,患者胸腔镜手术结束后在拔出气管导管前打开PCA 泵。

1.2.2 实验组镇痛方法实验组胸腔镜手术后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具体方法如下:患者手术结束之后在气管导管拔出之前,让患者保持侧卧姿势,选择T4 棘突向术2-2.5cm 处作为镇痛的穿刺点,然后使用22 号腰麻穿刺针刺进患者皮肤内,当针尖能够碰到横突后,向头侧方向调节针头并继续刺入1cm,当回抽时没有血或者气体后注本次调研中,实验组镇痛后心率为(76.2±2.3)、血氧饱和度为(93.6±3.7)、平均动脉压为(64.6±7.1)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本次调研中,实验组镇痛后35 例无疼痛,2 例轻微疼痛,没有者,其年龄在39-84 岁,平均年龄为49.5 1.5 岁。患者中,12 例胸腔镜肺叶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26 例胸腔镜肺叶楔形切除术、18 例胸腔镜肺大疱切除+ 胸膜固定术、14 例胸腔镜纵隔占位切除术,10 例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入0.3ml/kg 0.5% 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

1.3 观察指标实验中,认真记录产患者术后出血量、镇痛起效时间等指标。

密切监测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出血量及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实验中,对患者治疗时的数据进行搜集,利用SPSS16 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 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 结果本次调研中,实验组用药(3.9±0.6min)后药物开始起效短于对照组(7.4±1.6min)(P < 0.05);实验组5min 时VAS 评分实验组患者评为(7.2±2.1)、90min 时评分为(2.2±1.5)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患者手术后,实验组无1 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 例发生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外科逐步被医生所接受并广泛应用,胸腔镜手术作为典型的胸部微创术式在近十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我们于1995 年在国内率先报道第一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由于当时经济不发展,技术也不熟练,再加上这种技术且费比较昂贵等原因而未继续开展。近年来,胸腔镜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是,患者手术后会出现很大的疼痛,严重患者甚至出现二次伤害。因此,临床上患者胸腔镜手术后探讨有效的镇痛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近年来在胸腔镜手术患者后镇痛中使用较多,并且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次调研中,实验组用药(3.9±0.6min)后药物开始起效短于对照组(7.4±1.6min)(P < 0.05);实验组5min 时VAS 评分实验组患者评为(7.2±2.1)、90min 时评分为(2.2±1.5)高于对照组(P < 0.05),由此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镇痛方式都能够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但是,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方式效果更好,患者痛苦更小。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镇痛方式,这种镇痛方法药物起效快,用量少;另外,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还具有较好的肌松,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医护人员清晰的手术视野,从而有效的避免了邻近脏器的损伤,更利于患者手术后愈合。

通过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后,其疼痛感大大降低,能够保证患者伤口早日康复。本次调研中,实验组镇痛后心率为(76.2±2.3)、血氧饱和度为(93.6±3.7)、平均动脉压为(64.6±7.1)和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看出:不同的镇痛方式对患者心率等指标不会产生影响。患者胸腔镜手术后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避免了患者手术后发生术后出血、浮肿等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本次调研中,实验组镇痛后35 例无疼痛,2例轻微疼痛,没有1 例重度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胸腔镜手术后的痛苦。

从本次调研结果我们还发现,临床上医护人员在T4 棘突向术侧旁开2-2.5cm 作为穿侧点,使用22 号腰麻穿刺针刺进皮肤,然后向气馁注入0.5% 0.13ml/kg 罗哌卡因能够和传统镇痛方法相互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作用,降低患者手术后镇痛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患者手术后,实验组无1 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 例发生出现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

综上所述,胸腔镜手术后患者采用锥旁神经阻滞方法镇痛效果较好,患者用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陈晓明, 黄道友, 张 浩,等. 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治疗胸部疾病82 例临床分析[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7):474-476.[2] 王 俊. 食管癌的胸腔镜手术治疗[J]. 医师进修杂志,2005,28(4B):4-5.[3] 胡成广, 冯守山, 杨 悦. 胸腔镜切除食管癌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12(3):203-204.

论文作者:田森 艾登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胸腔镜术后锥旁神经阻滞镇痛方法的比较论文_田森 艾登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