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互助学习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气论文_吴波

让自主互助学习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气论文_吴波

吴波

(资中县水南镇中心学校资中641200)

自主互助学习是在新课程改革核心议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习过程中的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小组内有明确分工,每个人有明确的职责,相互间有协调配合,有共同的提高。这比以前传统中的“小组讨论学习”有了质的飞跃,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生气,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一大创新和进步。

在课堂一定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活动,鼓励甚至“放纵”每一个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获取、去质疑、去解惑,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真正实现“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所谓高效便是通过最大限度的发挥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体现在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两方面。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多种技能。这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大跨越。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在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反转看我们,我们却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结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但凡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有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重思想教育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所以,我们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在课堂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有生气

如果在我们的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著名的于澜老师率先在教育界发出了这样的呼唤: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

1、书,让学生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做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起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2、问,让学生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里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了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佳。问题提出后,教师不要急于代答,应让学生去作答,遇到有价值的问题还应组织学生讨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话,让学生自己说

一节课45 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

二、有情感

“情”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教学成为儿童主观所需,成为他情感所驱使的主动发展过程。

1、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2、要利用教师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

三、有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几段话引起我的注意:“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们的学生,天天来学校上课,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发展,并且是一种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因而,每一节课教师的脑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给学生些什么?一点知识,一些方法,一些启迪,还是一些积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

四、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来,为人师者没有理由将文本看死,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凝炼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结局等展开想象。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地听讲、被动地回答问题的局面,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真正进入到“创造”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利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教材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要我们努力,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学、好学的场所,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论文作者:吴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2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2

标签:;  ;  ;  ;  ;  ;  ;  ;  

让自主互助学习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气论文_吴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