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窃电分析论文_李玉珠,王海兰,王群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巨野县供电公司 山东菏泽 274900)

摘要:随着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推进,通过现场对用户表计相关量值的实时采集以及系统侧的实时召测与展示,能够全面掌握用户的实时用电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并进行有效处理。借助采集系统反馈的实时信息,在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同时,为窃电分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字:用电,信息采集,窃电,分析

引言

为提高对广大电力用户的服务水平,国家电网公司将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纳入“十二五”智能电网建设,开展了所有用户的电能量采集系统建设。通过电量采集建设,电能表所有监测的数据都能及时在采集系统中展示,为业扩、用电检查、电费抄表、计量等电力营销相关业务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电能表上传的开盖记录、电流值为切入点,对利用单相电能表电流回路改造进行窃电的情况展开了分析,为用电检查等业务提供参考。

1 理论分析

1.1 电能表工作原理

本文以单相电能表为例,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在单相电能表接线正确的情况下,其中电压进线在接线盒内用挂钩(连接片)与火线相连,获得火线电位。要确保单相电能表准确计量,必须保证火线由进线最左边的电流接线孔接入,并且电压挂钩挂在左边的电流进线上,电压、电流线圈的首端同时接向电源端,称为电压线圈前接。

此时,电能表计量的电量为:P=U×Icosφ=UIcosφ

1.2 窃电原理

为精确计量电量,必须精确对用电回路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采样与计量。从电能表计量电量的原理分析,改变计量的电压、电流或功率因素,均能起到改变计量电量值的作用,据此分析,窃电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针对性分析较典型的电流采样回路短接或分流的情况,并说明此种方式如何进行排查确认。

图1 单相电能表窃电原理图

从图1可以看出,为了达到不计或少计电量的目的,其中一种方式即为对电流回路进行改动,利用短接或分流的方式,使得火线与用户负载构成的电流回路中,流过电能表内部电流采样互感器的电流被截流。通过短接或分流,最终流过表计内部电流采样原件的电流并不是用户完整的用电电流情况,导致电能表计量失准。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2],电能表此时采样的电流为:I(分流电流)=I-I’

则电能表此时计量的电量为P=UI(分流电流)×cosφ=UI(分流电流)cosφ

图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表相关事件召测示意图

1.3 检查方式

1.3.1系统检查

为有效记录电能表的各项事件,目前使用的国网智能电能表具有主动记录开盖事件的功能,利用表盖上的感光元件,能够自动记录开盖的日期,持续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存储在电能表内部,随时可以调取相关信息[3]。

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召测的电能表相关信息,能够及时了解开盖表计情况,根据具体开盖的日期,持续时间等具体信息能够进行第一轮的甄别。如开盖时间在凌晨,持续时间大于1分钟者,当列为首要检查的疑似窃电用户。锁定目标后,可进一步对表计的电流、电压等开展分析,以进行第二轮的甄别判断。对于单相表而言,根据经验公式,|零线电流-A相电流|>0.2A或(零线电流-A相电流)/零线电流>10%的都将列入重点排查对象,需至现场进一步开展防窃电排查。

在采集系统内核查表计的开盖记录、A相电流和零线电流,通过召测,可以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有力支撑。具体采集系统召测方法如下:

采集系统内核查:对象操作区--查询--低压--用户--输入户号--查询--查询结果下用户--鼠标右健--数据召测--选中用户--选择--电表数据--下拉菜单选择A相电流、零线电流、开盖记录--确定--中继召测--确定。

通过对召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排查对象,确定重点用户,利用对用户电量变化情况的进一步分析,如开盖前后月用电量或日电量的变化均可以作为甄别窃电用户的有效参考依据,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反窃电工作提供帮助。

1.3.2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的建议如下:

1、直观检查

1)表箱外观及封印是否完好;

2)搭火点至表箱的进线是否规范完好;

3)表计的表罩(表计大盖)、表盖(表计接线盒)的封印是否完好;

4)表计轮显的各项显示是否正常;

5)表计的接线是否正确,如:极性是否接反,LN是否接反,表计进出线是否存在其他回路接入,是否有绕越情况等。

2、仪器辅助检查

1)测量电压;

2)测量电流;

3)联系采集监控人员远程实时召测电流、电压等相关量值;

4)现场做带负荷试验,确认表计的误差情况;

通过上述检查,利用表计轮显数据、现场测得数据,采集系统实时召测数据三项数据对比判断。若上述检查过程中,现场情况异常,或现场数据和系统内召测数据或电能表显示数据不一致,如表计显示的或召测的A相电流明显小于与钳型表所测的电流,或现场校验的表计误差较大,则可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表内窃电嫌疑或表计本身故障,需进一步开展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在用电信息采集建设基本覆盖完成的基础上,本年度浙江省重点全力提升台区线损可算率,各地、市公司高度注重台区线损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分析到户,在治理高线损台区的同时,窃电用户逐渐浮出水面,发现了部分新的窃电手段。其中有一种情况就是采用打开电能表大盖,并对进线短接分流的方式进行窃电,这种手段隐蔽性高,特别是伪造封印后,现场检查更加难以发现,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3 单相表计电流回路短接实例

通过上述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的实时用电情况,更能及时发现现场用电问题,对疑似窃电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判断,为用电检查人员的取证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在用电检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安岚.电能计量基础及新技术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16-117

[2]刘德辉.电路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5-17

论文作者:李玉珠,王海兰,王群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窃电分析论文_李玉珠,王海兰,王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