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康余清

康余清

衡东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东 421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4年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以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品类别、配伍应用及临床表现进行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伤,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多样,导致发生因素较多,在应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浊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等特点。在临床上一直发挥重要的独特作用。如:在2003年全球非典型性肺炎和2009年H1N1甲型流感流行中,清开灵注射液等一些中药注射剂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得到WHO认同[1]。随着药品生产工艺的逐步提高,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纯手段成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对中药复杂的有效成分认知度及中药原材料受产地、气候等影响,使得中药注射剂质量可控性较难,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本文拟对我院2012年~2014年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我院上报的80例有效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按国家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分析。

2、结果

2.1性别及年龄分布 80例中,男性37例,女性43例,其中最小年龄10月,最大72岁,以60~70岁年龄段占比最大,为36.3%,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分布

3、讨论

3.1 人群与ADR的关系 本次样品男女比为1:1.16,由于样品量不大,本次统计性别与ADR关系不具较大意义。年龄分布上,60~70岁组ADR发生率较高,达到36.3%。考虑老年人器官功能代偿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退,药物半衰期相对延长,为ADR更易发生。

3.2 ADR涉及的器官和系统

ADR所致器官损伤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占40%,主要表现是皮疹、瘙痒、斑丘疹,其次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考虑皮肤及附件损害易被患者及医务人员发现。同时有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是混合制剂,要求成份和生产工艺比较复杂,若纯度不高,稍有杂质都易引起不良反应[2],如多糖、蛋白质、鞣酸本身就是强致敏原,进入人体易发生不良反应。

3.3 ADR与药物的联合应用

表中可见,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种数越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越大。考虑中药注射剂有效成份认知不够,合并用药发生配伍变化概率加大,比如酸碱度改变可导致药物析出结晶进入微血管可致栓塞等反应。不合理配伍导致的后果严格说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但临床上很难界定,往往归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3.4 对策

3.4.1 合理用药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卫生部《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

3.4.2 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或肌肉注射的不选静脉注射。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剂量疗程给药。尽量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

3.4.3 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的特殊人群慎用。

3.4.4 中药注射剂由于其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但使用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发现异常及时防治,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2年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12)

[2]李勇,中国中医药报 2009.3.23

论文作者:康余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我院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康余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