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疏浚会导致人口异化吗?_疏解论文

产业疏解能带动人口疏解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带论文,人口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章编号]1002-3054(2016)07-0046-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62/j.bjsshkxy.bjshkx.160705

       一、北京市人口调控策略分析

       在2016年1月北京市召开的“两会”上,北京市政府提出继续努力实现2015年制定的人口控制目标:在未来5年内,将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16年底将人口控制在2200万人以内,①表明北京市政府新一轮严格控制人口的决心。事实上,在这之前北京曾多次设置人口调控红线,但多次被突破。2004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然而,到2009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已达1860万人,2015年末,甚至达到了2170.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822.6万人。常住人口的增长主要以流动人口为主,2011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在常住人口中占比达37%,到2015年这一比例增加到38%。自然增长、户籍迁入、人口流入对常住人口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0∶20∶70。②由此看来流动人口是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所以政府部门控制人口规模的目标自然放在了控制流动人口上。近几年来,各界学者也纷纷为北京作为超大城市如何调控人口献计献策,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初期利用户籍制度来控制人口的思路目前仍然通过积分落户制的办法在延续;后来提出了以地控人、以业控人、以房控人等办法以及提高周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等。②-③以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也被认为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举措。有研究认为,以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作为最直接抓手,从理论上计算,如果这两种产业各转移10%的产值,就分别可以减少23.9万和22.2万的就业人口;④同时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带动人口结构优化。⑤在许多被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而验证失败的政策措施之后,产业疏解政策被许多人所关注和寄予了期待。在实践中,北京市政府也把控制人口作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断出台了具体的大力度措施。2015年北京市政府控制人口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分领域存量疏解,有序实施,并提出“坚决退出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严控高耗水农业发展,加快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比如动物园、天意、西直河、大红门、新发地和雅宝路等地的批发市场,部分医疗教育功能稳步疏解,行政事业型服务机构有序疏解”。⑥医疗教育和行政事业机构的疏解主要是从城中心向外城区疏散,而其他产业则向北京之外的河北等地疏散。然而产业疏解是否能真正起到预期作用,达到带动人口疏解的目的呢?不论从学界的研究结论,还是从政府的政策实施的角度,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思路。但是中国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还比较大,流动人口特点复杂,北京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个人发展环境,在人口流动越来越自由的时代,对于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调控政策预期还需要做深入剖析。

       首先,北京市控制人口的原则是“严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结合”。从增量来看,常住流动人口增量近几年有所下降,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5年的3.9万人,增速从5.4%降至0.5%。但是流动人口增速下降的现象在一线超大城市都有所显现,主要的原因是2012年以来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从农村能够转移到城市来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下降,因此流动人口增速下降很难说是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的结果。而对于已经居住在北京的流动人口存量来说,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还要看流动人口自己是否愿意离开。因此,对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定居意愿的研究就变得十分有意义。我们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知道,是什么让流动人口更愿意或者更不愿意留在北京。那么产业的疏解是不是一个影响外来流动人口定居与否的因素呢?所以首先要知道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流动人口在北京的定居意愿。李铁和范毅⑦(P26-28)的研究发现就业和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向北京流动的直接原因,公共服务水平和优质资源是北京吸引流动人口的关键因素,较低的生活成本是流动人口居住在北京的重要保障。对流动人口定居北京意愿的专门研究也发现,巨大的地区收入差距和北京优质的公共服务是让农民工留京的主要原因。⑧教育与参加社会保险对农民留在城市定居具有关键作用,而能力和社会资本却对他们定居没有显著影响。⑨综合来看,高收入和较高的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水平是影响流动人口定居的重要因素。另一个针对其他城市的研究还认为,婚姻家庭和社会交往因素都对农民工定居意愿有积极的作用。反过来看,对于不愿意定居的农民工来说,市场因素是首位因素,其次是文化心理因素,户籍等制度的作用并不是阻碍定居的显著因素。⑩综上所述,在已有的研究中,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就业行业与产业并没有被提到,而是重点指出收入、公共服务和家庭迁移形式决定着流动人口是留还是走。

       其次,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的种种建议和策略都是站在政府调控的角度上,能疏解多少人口都是利用数据与模型推导出的理论结果,然而在实际中受到的影响会是复杂的。随着人口流动自由度加大,特别是2016年《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去除了流动人口流动的许多障碍,加大了流动人口流动的便利,那么在流动人口可以“用脚投票”的时代,存量的流动人口是否会跟着产业疏解而转移呢?中国的流动人口一直具有向东南沿海特大城市集聚流动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巨大的地区间收入差距吸引着流动人口流向这些地区。(11)当收入成为流动人口选择流入地的依据,并且地区收入差距还是很大的情况下,人口迁移的“推—拉”力量之间还需要一番较量,产业疏解的推力和收入差距的拉力是否真的能让流动人口离开?想要知道流动人口是否会离开,应该弄清楚北京为什么会吸引流动人口,影响流动人口定居在北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从反向思考来研究问题。

       “堵”与“疏”虽然都是人口控制的方法,但是对一个城市的长期发展是个病态的现象,只有进退自由、人口自由流动的机制,才是健康的人口调控方式。利用北京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对北京市流动人口定居意愿进行分析,寻找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因素,进而思考产业疏解对流动人口的影响,来预测政策实施的可能的效果,进一步多角度思考大城市调控人口的策略。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分布特点

       采用2014年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从中选取了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监测数据库。由于研究对象是常住流动人口,所以只选取了来京务工经商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的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共选取有效样本6979个。表1是样本的基本特征分布。除了教育水平、户籍性质、性别年龄、婚姻和是否参加养老保险等是常用的变量外,本文居留意愿的操作化指标是指是否长期(5年)打算在本地居住,分为三个选择:离开、没想好、不离开;行业类型则根据流动人口较为集中从事的行业归类列出;迁移类型分为家庭迁移和个人迁移,将只要有配偶或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任意一个直系亲属也在北京的都算作家庭迁移,否则算作个人迁移。为了更好地总结北京市流动人口特点,表中列出全国流动人口基本特征的分布状况,方便从比较的角度进行观察。从监测数据得出,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最近一次到北京并在北京居住的平均时间为5.27年,平均年龄约为33岁,家庭月平均收入为8157元。

       从变量分布可知,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分布特点大致为:从定居意愿看,想长期定居在北京的占到60.7%,高于全国55.2%的流动人口想要定居在流入地城市的意愿,表示要离开的只有11.8%,这个比例也低于全国水平。由于本文将家庭迁移的范围扩大为家庭任一直系亲属在北京,所以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的家庭迁移比例大大增加,全国和北京市都表现出一致的特点。受教育水平虽然初中学历占比最大,但是这一比例较以前的流动人口教育水平已经有所下降,而高中以上的各类学历所占比例增加,反映出流动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在逐步提高。相比全国来看,北京市流动人口表现出更高的受教育水平,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比全国要高出13个百分点,而初中和小学组所占比例都远远低于全国比例。北京市流动人口仍旧以农业户籍人口为主,但是相比全国来说,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有所降低,占到近70%。男性多于女性。从全国来看,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不到20%,而在北京,这一比例达到40%多,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北京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更规范。从行业分布来看,全国范围内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以及居民服务业,而北京流动人口集中的行业则略有不同,除了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与全国相同之外,信息技术、金融、科研等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所占比例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这说明北京的流动人口从事高端服务业的人比其他城市多,这也是北京市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中高学历的比例高于全国水平的体现。由此看来,北京流动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要高,但是制造业比例低于全国水平,这与城市的行业发展有关。北京市流动人口平均年龄和流动时间都与全国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家庭月均收入远远高于全国的家庭月均收入。

       三、不同行业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差异

       北京市的产业疏解措施主要包括疏解“一批制造业”“一批城区批发市场”“一批教育功能”“一批医疗卫生功能”“一批行政事业单位”。(12)其中行政事业单位是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疏解,因为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就业的流动人口很少,所以文中对这一行业不做重点分析。其他行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制造业、文教卫行业等,在这些政府需要疏解的行业中就业的流动人口占比非常大,尤其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那么流动人口是否愿意随着企业的疏解而离开北京呢?表2是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各行业中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分布。

       从行业间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分布来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愿意离开北京的意愿相对来说是最高的,但也未超过30%;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居民服务业的流动人口想离开北京的占10%-20%之间;而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愿意离开北京的都不超过10%。最不愿意离开的是教育和医疗行业,只有5.1%的人愿意离开;批发零售业流动人口也只有7.8%愿意离开。从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在大部分需要疏解的产业里就业的流动人口并不愿意在5年内离开北京,但是因为教育水平和年龄等基本特征不同,意愿也可能会发生变化。为了进一步验证结果,本文以居留意愿为因变量,在控制了一些基本变量后,比较不同行业流动人口的因变量定居意愿会有何不同。由于居留意愿的表达中有一部分是“没想好”,而且这一部分占比也比较大,因此因变量的选项为三项,故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方法进行分析。表3是分析结果。

      

       模型中行业是核心自变量。由于在描述性分析中,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最低,如果以制造业为参照组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从事其他各类行业与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相比较想定居在北京的意愿,进一步看出一些疏解行业中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因此在模型中,把制造业设置为参照组。

       性别、受教育水平、年龄、婚姻状况和户籍性质及家庭月均收入都是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所以作为控制变量。

       模型中发生比是回归系数的反对数,可以理解为流动人口对几种选择的倾向性。如果发生比大于1,回归系数大于0,则说明结果更不倾向于因变量中的参照组,数值越大,越不倾向于选择参照组;如果发生比小于1,回归系数小于0,说明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选择参照组,数值越小,越倾向于参照组。通过logistics的回归分析,有以下发现。

       第一,从事不同行业的流动人口定居北京的意愿差异性显著。从事制造业的流动人口,与其他行业的流动人口相比较更不愿意离开北京,并且各行业之间的定居意愿的差异都显著。批发零售业、文教卫行业和居民服务业的流动人口离开的发生比更小,也就是说愿意离开北京的可能性更低,其中尤其以文教卫和批发零售业的流动人口离开的发生比为最低。而批发零售行业和文教卫行业正是北京市政府需要疏解的重点行业。所以在产业疏解过程中,流动人口强烈的定居意愿可能会对措施的实施形成一定的阻碍。

       第二,对定居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的其他相关因素。在控制行业因素之后,流动时间、家庭收入、迁移类型、户籍性质和参加养老保险都对定居北京的意愿产生显著影响。流动时间越长,定居北京的意愿越强,家庭收入越高的流动人口越不愿意离开北京,以家庭形式迁移的流动人口更想定居下来,农业户籍的相对于非农业户籍的流动人口不定居北京的可能性要大,而已经参加了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比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定居的可能性要大。这几个因素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与以往研究的结论类似,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论。

       第三,对定居意愿并未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以及受教育水平等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对定居意愿都没有显著影响。男女之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之间都没有表现出差异,已婚与未婚之间也没有表现出不同。这一因素可能已经被家庭迁移形式解释掉了。

      

      

       四、结论和讨论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劳动力市场发育逐渐完善,劳动力流动自由度越来越大,首都的特殊地位让北京在资源获得与城市地位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资源配置与发展环境首屈一指,吸引着全国众多的人口流向这里。流动人口为北京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是人口增长过快给北京市带来了很多问题,交通拥堵、水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都被认为是人口过度膨胀的结果,北京市政府为此也一直在探索一条人口控制和管理的办法。虽然实行各种人口控制政策已有多年,但是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不断打破了预期控制目标。近两年来,北京市政府采取了更严格的人口控制措施,从“堵”“疏”两条路来控制人口,利用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就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但是在劳动力流动的环境越来越好,早已习惯于“用脚投票”的今天,劳动力是否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按照政策引领的方向被疏解呢?从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监测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市重点疏解的产业领域是流动人口定居意愿比较强烈的行业

       从事批发零售业、文教卫生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的流动人口更愿意定居在北京,而北京市政府疏解的几个“一批”中,零售业、教育卫生行业都属于疏解范围。流动人口主观意愿与政府的客观政策实施之间产生了冲突,对于产业疏解政策的顺利实施是个挑战。即使将批发零售行业疏解出去了,但是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人可能转行干其他的行业,毕竟批发零售业和居民服务业是技术含量低、转行成本低的行业,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北京的就业环境和收入诱惑吸引着他们转行从事别的行业。文教卫行业的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北京已经形成了全国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中心,如果疏解一小部分出去,作为流动人口来说,他们仍然会用脚投票选择集聚资源的中心地带来寻找机会保持收入。

       2.是制度因素而不是个人特征因素决定了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

       流动人口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都不会影响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只有家庭层面的迁移形式和收入变量对定居意愿影响显著。从样本的分布来看,北京的流动人口中70%是家庭迁移,为了家庭稳定以及家庭迁移成本大于个人迁移成本,家庭迁移的流动人口可能不愿意再流动。即使流动人口从事疏解产业,但也可能会因为其他家庭成员的稳定而不愿意再次流动。尤其是为了让正在上学的孩子享受到较好的教育资源,流动人口外迁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3.北京提供的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高收入成为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重要因素

       在未有人口流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收入主要取决于个人所在单位在国家再分配体系中的地位,在国有部门和行政级别高的单位工作得到的收入就相对高一些。而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之后,收入分配体系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地区因素和行业因素以及性别、人力资本、政治资本、所有制等因素。但是行业因素和地区因素是关键因素,而且行业因素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要大于地区的影响。(13)那么以追求收入为主要流动动机的流动人口是否会为了保持高收入而随着产业疏解离开所在地城市呢?事实是流动人口进入收入相对丰厚的垄断行业的机会很小,(14)流动人口愿意流向大城市的原因在于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11)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论来看,行业间收入差距并不会导致流动人口去根据行业分布而改变流动地点,而是地区收入的差距决定了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目前中国流动人口流动仍处于追求较高收入和较高福利的阶段,还未到实现自我职业价值的阶段。所以北京的产业疏解措施可能并不能带动人口流向的改变。

       4.北京能够提供较高的公共服务水平也是流动人口愿意定居下来的重要因素

       从政府的财政支出看,北京、上海、广州的政府财政支出都比其他城市高,也增加了流动人口定居在北京的意愿。(11)而且超大城市能够提供更便利的与就业相关联的公共服务,这样更方便了流动人口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和流动。(15)所以对于拥有较好公共服务环境的北京来说,流动人口可以利用公共服务的便利更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行业和就业。

       5.产业疏解能否带动人口疏解?

       通过对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分析发现其作用仍待考察。中国从人口流动出现,人口流动集中的趋势就从未改变,流动人口一直向东部沿海大城市聚集。在地区差距仍然很大的情况下,北京占据超大城市的首要地位,具有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国际视野宽阔、文化科研环境一流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吸引着各种层次的流动人口。这种与其他城市的巨大差距造成了流动人口的聚集。而当城市产生了一些城市病问题的时候,把阻挡流动人口作为一条途径是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的。人口实现合理分布,城市均衡发展不是一个城市孤立地实施对人口的管控和堵截就可以实现的,而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城市的问题要靠努力发展中小城市,缩小城市间的差距来解决。要做到缩小城市间的差距,必须改变中国几十年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就是城市的行政级别。中国的城市往往都是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等行政级别来配置资源。在这种行政级别下,级别越高的城市获得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资源越多,对于发展越有利,而行政级别低的城市获得的资源越少。这样,阻碍了中小城市的自由发展,行政级别越高的城市,是人们集中流动的城市,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成为流动人口定居城市的首选。(16)只依靠大城市的“堵和疏”,而不是缩小城市间发展的差距,不论是产业疏解政策,还是其他的控制人口的政策,最后都是收效甚微。在城市间发展差距比较大的状况下,中国人口流动的动机还只处于追求高收入和高福利的时期,还没有进入人口为追求实现自我职业价值而自由流动的阶段,所以在这一趋利的流动动机下,产业疏解并不能有效带动人口疏解。

       注释:

       ①梁天韵等.北京未来五年内将严控人口规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1/23/c_1117872704.htm.

       ②张炜.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问题——兼论北京市人口调控方略[J].新视野,2015(6).

       ③刘波.北京人口调控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3(5).

       ④王继源,陈璋,胡国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北京市人口控制:产业疏解带动人口疏解[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10).

       ⑤李超等.北京市人口调控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互动关系[J].城市问题,2013(8).

       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情况汇编之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篇[EB/OL].http://www.beijing.gov.cn/sy/2016lh/2015zdgzqkhb/t1421839.htm.

       ⑦李铁,范毅.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和北京市人口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⑧孙鹃娟,刘洋洋.北京市农民工群体特征及留京意愿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15(9).

       ⑨续田增.农民工定居性迁移的意愿分析——基于北京地区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10(3).

       ⑩叶鹏飞.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研究——基于七省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社会,2011(2).

       (11)童玉芬,王莹莹.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北上广如此受青睐?[J].人口研究,2015(4).

       (12)林艳.北京将出台产业“疏解”清单 部分行政单位迁出[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1-23/6997220.shtml.

       (13)齐亚强,梁童心.地区差异还是行业差异?——双重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收入不平等[J].社会学研究,2016(1).

       (14)张展新.劳动力市场产业分割与劳动人口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4(2).

       (15)侯慧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及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16(1).

       (16)孙中伟.农民工大城市定居偏好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J].人口研究,2015(5).

标签:;  ;  ;  ;  

工业疏浚会导致人口异化吗?_疏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