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 150030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肺结核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疾病,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病毒具有较长的潜伏期,逐渐蚕食人体的免疫功能,损伤其他组织和器官,对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治疗过程中易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结核菌也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影响疾病的治疗过程。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2.7±3.2)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1.7±0.6)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首次治疗患者予以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及链霉素等治疗。复发患者采用HZPOL方案治疗。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肺结核的病因、传播途径等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肺结核预防传播的相关措施,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随地吐痰、对着他人咳嗽、打喷嚏等;及时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治疗期间咳嗽、咳痰、发热、咯血等相关临床表现的护理方法,定期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回访;告知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性,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指导患者科学健康的饮食、睡眠等。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1)针对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嘱患者在饭后采用半卧位或者直立位,平卧时指导其使用柔软物体将头部抬高约30cm,嘱患者以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呕吐后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选择对胃黏膜刺激较小的药物,根据患者病情降低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次数;(2)针对患者出现失眠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要定期对病情回访,当患者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对治疗的药物进行分析,然后在医师的指导下更换药物或者降低药物的剂量;(3)对于出现瘙痒等不良反应,采用链霉素治疗前严格执行皮试,同时对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的采取对症治疗,并且改变治疗方案;(4)对于出现的总胆红素升高等肝脏功能受损,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对其异常进行处理。在后期的治疗中应重视对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5)做好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相关护理,避免基础疾病的异常哺。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4疗效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三档。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老年肺结核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逐渐增加[2]。由于老年患者具有病情较重、合并症多、排菌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在使用抗结核药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肺结核的治愈。抗结核药物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全程、规律、联合、适量,因此决定了抗结核药物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且疗程较长。护理人员应严格掌握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指导患者合理用药[3]。同时密切注意老年患者身体各方面变化,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治愈率,及早恢复健康。本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96%(48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肺结核患者在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姗.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6):248-249.
[2]何小芬.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研究[J].医药前沿,2014,18(4):307-308.
[3]徐艳芳.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92-93.
论文作者:王晓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肺结核论文; 老年论文; 统计学论文; 发生率论文; 满意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