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郭瑞

天津市地下铁道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222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地铁工程的发展。我国地铁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因其涉及施工范围广、工期时间比较长,加上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就会给施工带来巨大难题,致使我国在施工时发生安全事故。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引入了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盾构法,它的出现解决了很多的困扰,但是他也有很大的缺点,如:设备投资大、操作难度大、容易被多重因素影响等。为了保证盾构法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这就要求我们再施工时,加强施工管理。本文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风险管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风险控制方法。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掘进技术;风险管理;

引言

现阶段,地铁工程在我国快速发展,像城市地铁,并且盾构法以其特有的优点,在我国修建地铁中被大范围使用。随着发展,它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像隧道安全问题特别严重,因为盾构法涉及范围广、建设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地理位置特殊、质量和安全要求高等特点,影响我国的安全施工,严重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为此,如何科学进行风险管理成为盾构隧道工程项目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项任务。

1.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概述

在我国地铁隧道施工中,盾构法是经常使用的方法,他主要使用盾构机开挖隧道。通过盾构机的外表来减少土体的压力,并且将千斤顶支撑住,通过活塞来产生推力,促使盾构刀盘在地层中进行土体切割,使其不断向前。同时在盾构机掘的时候,每掘进一环就要衬砌一环。并且,利用盾构机尾部的拼装机对管片进行拼装定位,同时利用水泥浆对周围的管片空隙进行填补,来稳定空间,避免变形。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盾构法可以减少道路及建筑带来的影响。盾构法机械化水平高,按照科学的程序操作可以加强对施工的控制。其次,盾构法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小, 还可以通过控制施工参数,来减少地层的干扰。同时,盾构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第一:投资大、成本高。第二:受沼气、空洞、流沙地等影响比较严重。第三:盾构液压系统、自控系统复杂、对相关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盾构法在地铁施工中是比较适用的方法之一,同时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相关换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

2.盾构法施工原理及优缺点

盾构法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国家,其主要用于修建大型的城市排水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建设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也开始运用此技术,用来替换那些比较落后、劳动量大的施工技术。

在我国,盾构法主要以盾构机为施工机械,通过在底层中修建管道和隧道,这是一种机械化和自动化比较高的施工方法。盾构法在施工时具有一下优点:地面作业少、不影响地面交通、噪声少等。在经济上也有以下优点:机械化水平高、减少了工人的使用、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减少了施工成本等。同时它在工程中也存在诸多的缺点:盾构机设计、制造、安装等准备时间较长,投资比较大,人员要求比较高等。尤其是在隧道半径曲线施工时,施工比较复杂。同时,施工地方的地质也会影响施工进行,当土层比较浅时,就难以控制施工的沉降,不仅如此,盾构法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较高,施工难度也比较大,所以我们在施公时一定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指导。

3.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识别

在施工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工作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其过程主要分为六点:确定目标、明确最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编制风险识别报告。在施工时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分为三点:一、 分析盾构法的风险及特征,了解盾构施工风险因素的种类,确定风险控制目标;二、按照工程操作图,对施工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组织专业探讨,总结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三、对盾构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方法和地质环境等进行风险识别。同时在识别过程中要遵守由粗及细,由细及粗,先怀疑,再排除等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并且对风险内容进行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4.1 地层与重要建筑物的隆降控制

我们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地层和地表建筑物进行保护,否则会造成地层和建筑物下降等问题。同时我们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建筑物、管道线路和地下障碍物等进行详细研究,并且进行适当的加固和保护。第一:在构建出精确的隧道沉降量测控网时,要对地层和建筑物进行是监控,了解盾构施工对周围环境和隧道自身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要对盾构前方的地面变形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超出控制的范围就需要我们对出土量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地面出现地面塌陷现象。第二:在进行盾构进站时,如果洞口基土结构不合理,一定要结合现场环境进行注浆加固 ,保证进站洞口的质量。第三:要对二次注浆及同步注浆进行科学管理,防止地面沉降。

4.2 掘进过程风险控制

我们在进行挖掘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对挖掘参数的管理,要对土仓压力进行合理的控制。通过对挖掘参数的优化来保证开挖面的稳定,并且进一步管理地表和建筑物隆降。当我们在砂层中掘进时,要向刀 盘面、土仓内灌入适量的泡沫或浓度较高的膨润土 ,用此来对渣土进行改善,让土仓内压力保持平稳。在挖掘的初始阶段,要结合工程实际对参数进行修改或完善,保证后续施工的正常进行。

在挖掘期间,受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我们要对盾构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与此同时,我们要在快要脱出盾构后的衬砌背面环形孔隙中充填入足量的水泥浆液或其他材料,用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曲线推进过程中,一些土体对盾构机隧道的约束力比较差,可能对盾构轴线的操控性产生一些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适当降低施工进度,对一些环节进行适当修正,也可以通过加大纠偏测量、注浆量等来控制地层损失,预防地面沉降。。当我们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施工时,一定要对盾构机构好环节进行严格检查,保证盾构机能迅速通过砂层地段。长距离砂层是公程隧道盾构施工中最为常见的施工环境之一,为了减少在通过砂层地段出现的涉土渗水性较大问题,我们要采取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用来保证开挖面稳定,避免地层出现塌陷现象 。

5.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策略

5.1 控制地层与重要建筑物的隆降

在挖掘工作实施前,一定要对工程范围内的地表建筑物、地下管道线路、地下设施和障碍物进行分析处理,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建筑物进行保护工作。如果对地表建筑物没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导致地层及重要建筑物沉降现象发生。

5.2 控制掘进过程的风险

在盾构挖掘施工时,一定要对挖掘参数进行科学的管理,科学的设定土仓压力指标。为了使开挖面处于稳定的状况,我们要对挖掘参数进行优化,从掌握好建筑物及地层沉降度。在有砂卵石地层中施工中,我们可以对渣土进行改良,或者使用一些浓度较高的膨润土对其进行浇灌,来保证仓内土压平衡。

6.结语

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既能对一些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控,并采取相应措施,还能够建立科学的预警系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减轻事故发生造成的后果。本文结合实际经验,分析了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流程,并为以后盾构隧道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蔡正. 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2]陈梦捷. 地铁隧道盾构区间施工风险耦合模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

[3]杨珍. 郑州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4]雷丽莎. 武汉地铁盾构隧道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5]高华军.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6]苟敏. 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论文作者:郭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  ;  ;  ;  ;  ;  ;  ;  

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风险管理研究论文_郭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