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2)10-0039-03

一、绿色产业发展的态势分析

我国绿色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仅仅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与其他产业部门比较它还是一个幼稚的产业,但它在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1.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势头强劲。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九五”期间我国的绿色产业得到超前发展,其中,我国的绿色环境保护企事业单位共有9090家,职工169.9万人,拥有固定资产总值720.1亿元,年创产值521.7亿元,年创利润58.1亿元,三项经济指标比1989年分别增长19倍、9倍和3.5倍,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环境保护产业。据专家预测,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相关的建设400亿元(注:张健:《环保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珠江经济》2000年第10期。)。而近4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各国对绿色食品需求量的迅猛增加,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载止到1999年,我国有绿色食品企业700多家,产值约500亿元,而其中有20%左右的绿色食品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货。与此同时,绿色旅游业占国内旅游业收入的40%以上;绿色技术交易也出现了可喜的现象,这无疑为推动我国的绿色贸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绿色产业产品生产与技术研究开发水平在日益发展和提高。目前,我国的绿色产业产品达7000多种,其中绿色工业产品3800多种,绿色食品产品达3500多种,已形成了产品种类繁多,门类较齐全的产品体系。绿色产品广泛应用于水、气、渣、噪声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食品加工与保鲜、绿色贸易等领域,并逐步满足全社会对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消费的日益增长与需求。绿色产业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和新技术。从我国绿色产业的新成果研究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看,已形成了以科技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态势,特别是自“九五”以来,在“三废”治理、城市垃圾处理、绿色食品精加工与保鲜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研究成果。如汽车尾气净化器总成技术与开发已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湿式脱硫除尘工艺的研究,扩大了湿式脱硫除尘技术的应用范围;吸着剂喷射烟气脱硫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炉内脱硫效果。

3.绿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我国绿色农业主要是以发展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市场拓展为主要突破口,它是在人们追求生命健康,适应人们的消费需求条件下发展的。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市场状况日趋看好。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经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标准标注的绿色食品品牌400多个,并创造了一批知名产品品牌。如湖北省的邓村茶、孝感麻糖、珍珠果米酒、薇菜;黑龙江省的响水大米、完达山乳品、五大连池天然矿泉水等等。目前,从我国绿色食品种类上看,主要有野生可食用植物薇菜、香菇、木耳、高山柑橘和野生动物及淡水鱼等。其中野生可食用植物果品有2000多种;无公害大米、乳品等200多类达2000多种;野生禽、畜、鱼类800多种,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产值达1100多亿元。从我国绿色食品的地区分布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皆出产这些绿色食品,而绿色食品出产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为山区型省份,如新疆、云南、贵州、青海、广西、宁夏、湖北、湖南等中西部地区,而东部的辽宁、黑龙江、海南等也是绿色食品的主要产地。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绿色食品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前景必然会越来越好,我国绿色食品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利用,对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4.绿色旅游产业渐入佳境。我国的绿色旅游产业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产业。它的基地是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园和“生态农业园”为主,由于它顺应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的愿望与要求,已成为城市特别是收入高的省级城市如广州、福州、上海、北京等旅游产业中的“朝阳项目”。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看好绿色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对旅游景点区进行了全面的投资。如目前广东省在这方面的景区及森林公园已有140多个,规划中还准备用10年时间使自然保护区总数发展到183个(注:杜文杰:《观光农业悠着点》,《羊城晚报》2001年3月16日。);而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则把推动绿色旅游业的发展,作为其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云南省以“世博园”和“中华生物谷”建设当作是促进其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发动机”,近两年来吸引了近4000万名旅游客前往观光与休闲,为云南省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目前已建立生产旅游区建设试点212个,到1999年,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146处,面积达8812.8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8.85%,这些生态和自然保护区不仅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同时也是开展绿色旅游业的重要基地。

5.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取得初步成效。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实施绿色环境标志管理的逐步深化,自“九五”以来,工业生产的污染防治工作开始从单纯的末端治理控制逐步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首先是积极鼓励企业申请环境标志,并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进一步扩大企业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到2000年底,我国已有400多个企业和组织通过了认证,使认证数量居世界第15位,亚洲第4位,产生了“海尔集团”和苏州新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大批ISO14000环境标志企业和国家级示范区。其次是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通过清洁生产过程的措施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生产清洁产品,特别是在污染严重的冶金、石化、轻工等5个传统产业行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后,使一批企业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不但提高了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绿色产业已经崛起,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的绿色产业,无论是与经济发展、市场需求,还是与发达国家比较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

1.绿色产业发展滞后。我国是一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的国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观念上的滞后。长期以来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形成了重发展速度和数量,轻发展效益和质量,重开发轻保护状况,以致于我国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噪声、城市垃圾和自然生态等各方面的指标呈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二是发展滞后。我国目前绿色产业特别是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仅521.7亿元,固定资产720.1亿元,不足2000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的水平,仅占工业固定资产0.9%的比重,所以这种发展上的差距是巨大的,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扭转这一局面,那么,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赤字将会进一步增加。

2.绿色产业发展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突出表现在:其一,经济规模小,基础薄弱。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具有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很难调整和介入环保和绿色食品产业。据统计,在全国现有的9090家环保企业中,固定资产在2,000-10,000万元的大中型企业只占10%左右,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占88-90%;从事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大中型企业所占比例则更低,特别是从事环保和绿色食品的企业,大多数是乡镇企业。绿色产业的基础薄弱,主要反映在经济实力不强,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低,资金分散,规模效益差,不能形成骨干生产力量。其二,绿色产业结构单调,区域发展不衡。从区域发展分布上看,我国的绿色产业主要集中于发达省份,特别是环保产业的90%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发达地区,仅在津、京、沪、浙、粤等7省市就占了68%左右。而西部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由于加工、保鲜技术及产业化水平较低,还有赖以加强与中东部的合作与开发。其三,绿色产业的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就目前国内生产的3500多种环保机械产品中,达到国际水平的只占5%左右,有2/5的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不但如此,由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投入成本高,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低的状况。此外,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过程,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只占20-25%,造成了科研与生产脱节、生产与销售脱节的混乱状况,制约了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3.绿色产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政策、法律、投资等外部环境的扶持和保护。然而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作崇,使绿色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一是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对上级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视而不见,隐瞒事实,即使是实施执法,也执法不严,有的地方乡镇农民和民营企业还时常与环保执法人员发生抗法事件,从而加剧了环境污染程度。二是在绿色产品市场上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一些基层地方政府和企业强制推销地区不符合环保质量标准的产品,或仿冒生产伪劣产品,并排斥外地优质产品进入区域,使环保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三、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路

针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应采取以下措施推进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当前,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基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了解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性,并把提高环保意识、生存意识、生命健康意识上升到民族意识、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并促使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把绿色产业列入优先发展地位,引导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2.构建绿色产业发展的宽松环境。我国的绿色产业是一个幼稚产业,它的发展和壮大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此,首先是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即要制定税收、用地、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扶持绿色产业与龙头企业壮大和发展;积极引导传统过剩型产业向绿色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内部企业兼并联合,尽快改变我国绿色产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分散的局面。其次要千方百计加大对绿色产业的投入力度。应该把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要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使我国对环保产业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从目前的0.7-0.8%,提高到1.4%以上,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型投入和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投入体系,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再次要营造绿色产业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各级环保和技术监督部门要在加强产业执法力度基础上,作好产业市场建设的引导、规范、监督工作;逐步建立起绿色产业的产品研究、生产、销售相结合的产业化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管理体系、价格体系;加大对产品生产和贸易中的技术指导,并提供信息服务;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和产品的ISO14000绿色管理及绿色产品标准的认证工作,增强绿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制定和实施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第一,实施双重突破战略。制定绿色产业发展主要是解决环境污染突出,实施末端污染控制,不断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和食品的需求问题。因此,对于老的传统企业,要提供末端控制的产品与技术服务;对新企业则应采取通过变更生产工艺、采用洁净生产技术,以消除污染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即治本战略。第二,实施绿色产品开发战略。从绿色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的排序上看,绿色产品和食品高于洁净技术,洁净技术高于末端污染控制,因此,在我国现行的绿色产业资源技术日益发展的条件下,以开发绿色产品和绿色食品为主,既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又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可吸引地方政府、企业、个人和外资进行产业投资,推动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还不雄厚的条件下,实施绿色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是适合中国特色的,因为从绿色产业所涉及的领域和区域来看,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状况、生产水平、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我国目前只能重点发展那些资源充足、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较高的绿色产品和技术。如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环保产业无论从资金、技术、人才、发展基础等方面来说都处于全国前列,适合于环保产业的大规模发展;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广阔,可食用山野林特和绿色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且又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更适合于大规模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和绿色旅游业的发展。

标签:;  ;  ;  ;  

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_绿色食品认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