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分析论文_郭淑慧

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小儿病毒性脑炎实施个体化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近期内接诊的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A组27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27例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并应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结果:B组患儿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B组护理满意度92.59%明显高于A组护理满意度66.67%(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这对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个体化护理的实施也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小儿病毒性脑炎;影响

临床上将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称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对人体大脑危害极大,病情危急,若不能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瘫痪、继发癫痫等并发症,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因患者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更难治愈,因此予以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预后十分重要[1]。此次我院对近期内接诊的27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实施了个体化护理措施,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间接诊的5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全部患儿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并获得家属知情同意。入选患儿中男性29例、女性25例;患儿年龄7个月到12岁不等,平均年龄(4.3 2.4)岁;患儿住院时间3天到15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5.9 2.5)天。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A组27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B组27例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组间在一般资料方面比对,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措施:A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即:对患儿实施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儿的精神、意识状况进行监测,对出现喷射性呕吐、恶心症状的患儿应立即告知医师并配合急救;做好患儿呼吸道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预防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做好禁食、置管患儿的口腔护理工作等。B组患儿予以个体化护理,具体护理操作如下:

1.2.1健康教育:开展病毒性脑炎健康讲座,向患儿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发病的原因、发病的机制及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等,强化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同时指导患儿家属服药方法,必要时将治疗方案告知患儿家属,以争取患儿家属积极配合。

1.2.2心理护理:开展儿童心理讲座,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情况及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以便护理人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2]。对住院患儿,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其沟通,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获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可以及时掌握患儿心理变化,并做出正确的疏导,从而帮助患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环境护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对陌生的环境及陌生人可能会产生敌意,因此应在不影响临床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允许患儿家属陪床,以缓解患儿的孤独感及陌生感。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了解患儿喜好,在日常诊疗操作时,可多与患儿进行此类话题的讨论,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患儿脑部活动,保护患儿的智力[3]。在条件允许下,可在病室内布置卡通贴画,为患儿营造一个温馨的就医环境。

1.2.4饮食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的症状,发热会增加患儿的耗氧量,也会消耗患儿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且饮食应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并争取少食多餐。对不能自主进食的患儿,可采取鼻饲,以保障患儿机体的营养需要。

1.2.5其他护理:病毒性脑炎患儿会出现高热现象,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儿的体温,对出现体温升高的患儿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手段进行降温,必要时遵照医嘱予以药物降温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显效,这可能与患儿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阻塞了患儿呼吸道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呼吸状况,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对发生呼吸困难的患儿应积极的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并予以叩击拍背排痰治疗。

1.3临床观察:应用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评定内容包括患儿的运动、感觉、关节功能三个方面,综合得分越高表示患儿平衡能力越强。此外,应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

1.4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均数以(X S)表示,检验方式采取X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积极护理后,两组患儿Fugl-Meyer评分比对,B组患儿明显高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1;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对比,B组护理满意度92.59%(25/27)明显高于A组护理满意度66.67%(18/27)(P<0.05)。

表1:表示组间Fugl-Meyer评分对比情况(X S)

注:与A组比对,*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小结

小儿病毒性脑炎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疾病,是指病毒直接侵袭小儿脑实质所引起的原发性脑炎,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意识障碍、呕吐、头痛等,根据病毒侵袭的部位及范围不同,患儿临床病情的形式及程度也各不相同[5]。对于本病的治疗,既往临床主要注意力多放在药物治疗上,而忽视了护理的重要性。但病毒性脑炎患儿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予以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其对保障治疗进行、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我院对2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了个体化护理,针对不同患儿的情况,采取了针对性护理措施,有效的保障了治疗的顺利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护理的实施有效的提高了患儿的Fugl-Meyer评分及护理满意度。

因此,笔者认为,临床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儿Fugl-Meyer评分,改善了患儿的预后,同时个体化护理的实施也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婕.小儿病毒性脑炎个体化护理措施与护理中的应用[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199.

[2]陈春婵.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1):4456-4457.

[3]俞群.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观察及护理对患儿康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7):104-105.

[4]张美玲.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95.

[5]李琴.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8(27):275.

论文作者:郭淑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个体化护理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影响分析论文_郭淑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