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武青萍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武青萍

青海省西宁市五一学校 8100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材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撷取而来,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底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近200篇文言文,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好学等。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一、找到“传美”教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翻开语文教材,体现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民族美德的课文随处可见。有的教人尊老爱幼,严己宽人;有的教人立志报国,振兴中华;有的教人勤学苦读,立志成才:有的教人勤俭节约,天下为公;有的教人爱国爱民,团结互助;有的教人诚实守信,学会做人……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足以体现语文教材所独有的魅力。可见,语文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传统美德教育应视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

二、在辩与思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言文占很大比例,这些“事有人为,人因事显”的生动故事,最易诱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常规的讲解后,可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复述,并畅谈自己对人物、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而这些历史上的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对后人具有警示和训诫作用,这正是教师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契机。如我在讲授《愚公移山》一文时,学生对愚公的做法颇有异议,有的认为搬山不值得,有的提出可绕道走,有的则认为打个隧道也可以……当学生的讨论告一段落时,我及时发问:“愚公真蠢,实在太笨了,都年且九十了,还累什么呀。”这引起同学更热烈地讨论。一些同学在讨论中提到:学习上的困难也像一座大山,难道碰上了就绕开吗?我不失时机地表示了赞同,并谈了自己对愚公那种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克服困难的精神无比的敬佩。学生们听后,多有感悟,在读后感中大多表示只有具备不畏艰难,求索攻坚的品质,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的收获。

三、在人物思想、精神的挖掘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基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智慧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孟子》、《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等。教学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让学生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三人行,必有我师”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己,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有着让人铭心刻骨、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学年末后,可引导学生列表归类,设立前途、理想、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分别从课文摘录出相关的语句、诗行、典故事例,这不仅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也使学生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素材。

四、在诵读中感悟传统美德内涵

流传下来的文言文瑰宝,大多短而精,文章大都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宜于诵读。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在健康有益的阅读环境中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例如在教学《出师表》一课时,我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当我用恳切的语气,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我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五、在背景介绍、知识短文、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初中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言文前几乎都安排有背景介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而一些文言文后还附有一篇与课文有关的、有趣味的知识短文,在对背景及知识短文进行介绍时,也可不失时机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醉翁亭记》一文的阅读提示中简介了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秆画地教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那种自强不息,立志勤学的精神,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太守能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源。《陈涉世家》一文后的知识短文介绍了陈涉违背“苟富贵,无相忘”的诺言之事,这正是进行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

此外,当学完一篇课文后,可介绍学生进行一些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学了《桃花源记》;可介绍学生看原诗,更深刻地了解诗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学了《石壕吏》后可对比阅读《新安吏》、《潼关吏》,体会诗人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的感情;学了《愚公移山》后,可引导学生继承愚公精神,发扬自强不息的传统。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让文言文的血脉代代相传。

论文作者:武青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6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论文_武青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