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段利利

段利利

(山东胜利油田机关医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150例,按发病年龄分组(共3组):<40岁组、40~59岁组、≥60岁组。按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共4组):<7mmol/L组、7~10 mmol/L组、10~12.2 mmol/L组、>12.2 mmol/L组。比较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不同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组间、体重指数分组间的临床资料情况 。结果:<40岁组与40~59岁组的当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60岁组,TC、LDL-C、舒张压、收缩压、FINS、HOMA-IR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mmol/L组与7~10 mmol/L组间、10~12.2 mmol/L组与>12.2 mmol/L组间Homa-β、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7mmol/L组、7~10 mmol/L组Homa-β均明显高于10~12.2 mmol/L组和>12.2 mmol/L组(P<0.05),HOMA-IR明显低于10~12.2 mmol/L组和>12.2 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了解T2DM患者发病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对于评估期胰岛β细胞功能,对糖尿病的病情进展、诊断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9-0123-03

糖尿病是胰岛素缺乏或/和相对不足陷引起的一种慢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2型糖尿病(T2DM)是其主要类型之一。胰岛素抵抗(IR)可出现在DM发生之前,并在糖耐量减低(IGT)出现时或DM发生时达峰值,但在DM进展过程中无显著变化。但是DM发生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会继续降低,且随着DM进程程度的增加而加快[1]。众多研究表明,IR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血糖水平、发病年龄等因素影响[2]。以往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但近期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其具体机制尚不明显了[3]。为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对T2DM患者的不同发病年龄、不同血糖水平下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变化规律,探讨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更有效的治疗T2DM提供临床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糖尿病强化治疗科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科住院的T2DM患者150例。T2DM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其中男85例,女65例;年龄36~83岁。排除标准:(1)伴胰腺疾病;(2)其他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甲亢、肢端肥大症等);(3)用药物或应激所致的血糖升高;(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5)严重贫血、严重感染者。所有患者均在就诊当日记录其性别、年龄、发病时的BMI、糖尿病史或家族疾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服药史、吸烟饮酒史,测定其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IR,同时测量其收缩压和舒张压。

1.2 分组方法

1.2.1按发病年龄分组(共3组):<40岁组、40~59岁组、≥60岁组。

1.2.2按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共4组):<7mmol/L组、7~10 mmol/L组、10~12.2 mmol/L组、>12.2 mmol/L组。

1.3 方法

1.3.1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与实验室检查前晚空腹8~10 h后抽取静脉血 3ml,离心10~15 min后取上层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中血糖含量,采用生化测定法测定其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α(LP-α),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胰岛素(FINS)及C肽。

1.3.2测定仪器 所有检查在我院生化实验室和济南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进行。测量仪器均为日本希思美康XS-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BA1c 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仪器为美国博乐BIO-RAD D-10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仪器为 Beckman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3.3 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

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20×FINS/(FPG-3.5)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FINS×FPG/22.5

(注:FINS为空腹胰岛素,单位mU/L,FPG为空腹血糖,单位pmol/L)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室检测结果符合正太分布数据以(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自然对数转换为近正态分布后进行数据处理,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性别、疾病史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情况

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分组后,纳入<40岁组29例、40~59岁组57例、≥60岁组64例。三组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TG、HDL-C、LP-α、Homa-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0岁组与40~59岁组的当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60岁组,TC、LDL-C、舒张压、收缩压、FINS、HOMA-IR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见表1。

2.2 不同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情况

根据不同发病时空腹血糖水平分组后,纳入<7mmol/L组31例、7~10 mmol/L组42例、10~12.2 mmol/L组45例、>12.2 mmol/L组32例。四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TG、HDL-C LP-α、收缩压、舒张压、FINS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7mmol/L组与7~10 mmol/L组间、10~12.2 mmol/L组与>12.2 mmol/L组间Homa-β、HOMA-IR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7mmol/L组、7~10 mmol/L组Homa-β均明显高于10~12.2 mmol/L组和>12.2 mmol/L组(P<0.05),HOMA-IR明显低于10~12.2 mmol/L组和>12.2 mmol/L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 T2DM的发病年龄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T2DM患者一般伴有IR,而IR是导致多种疾病,尤其是糖尿、心血管疾病的共同危险因子,是导致代谢综合证的病理基础[5]。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当前血糖水平、FINS、HOMA-IR逐渐升高,而Homa-β逐渐降低,提示发病年龄亦可能对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年龄增长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T2DM的患病率与年龄增长而升高,而在>50岁的年龄段患病率最高[7]。年龄增加使得老年人的脂肪分布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脂肪呈向心性分布,加之肌肉体积减少、体育锻炼减少的等可能是导致老年人群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不能耐受葡萄糖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发现发病年龄较早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高,这可能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生存年限和治疗时间长,年轻患者较老年患者更容易掌握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治疗依从性高于老年人群有关。而且我们研究也发现,随着发病年龄的升高,患者的血脂水平逐渐升高,提示发病年龄对患者的脂代谢作用密切相关,这可能是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降低导致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影响脂代谢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组的IR较40~59岁组、<40岁组明显增加,以高血压、高空腹血糖、高胰岛素水平、高白蛋白尿为主要表现。黄艳等[31]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TC、TG水平也逐渐增加,在60~64岁时最高,其后逐渐下降,脂代谢异常可能影响血糖代谢进而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

本研究根据不同发病年龄分组后发现,<40岁组、40~59岁组、≥60岁组三组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TG、HDL-C、LP-α、Homa-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0岁组与40~59岁组的当前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低于≥60岁组,TC、LDL-C、舒张压、收缩压、FINS、HOMA-IR随着发病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说明发病年龄在≥60岁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其原因可能是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所致。

3.2 T2DM的发病时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因多种因素所致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表现的代谢障碍综合征,多伴有糖脂、蛋白质代谢异常[8]。T2DM是以IR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9]。T2DM患者胰岛β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不是全部丢失,部分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甚至过剩,即高胰岛素血症,这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活性降低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发病时血糖水平的升高,Homa-β逐渐降低,IR则逐渐升高,尤其是发病时血糖水平在10 mmol/L以上时,这种变化尤其明显,说明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随着发病是血糖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加重和诱发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增加了IR,其原因可能是血糖的升高增加了细胞内的糖分含量,糖分含量增加则会影响葡萄糖氧化过程,降低胰岛素原的生成,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严重者可降低胰岛素基因表达,诱发β细胞凋亡。

总之,T2DM患者发病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均与其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因此充分了解患者这些因素,准确评估期胰岛β细胞功能,对判断T2DM病情进展、预后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Hammoud,T.Tanguay,JF.Bourassa MG.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rapeutic option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J Am Coil Cardiol,2014,36(5):355-365.

[2] Chavez A O,Molina-Carrion M,Abdul-Ghani M A.Circu-lating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1 is elevated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nd type 2 diabetes and correlates with muscle and 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J].Diabetes Care,2012,55(8):1542-1546.

[3] Brownlee M.?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a unifying mechanism[J].Diabetes,2013,75(6):1615-1625.

[4] 邢晓燕,王华权,杨文英.克拉玛依人群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46(1):12-13.

[5] 卢艳慧,陆菊明,王淑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46(5):518-520.

[6] 李光伟.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B细胞功能评估[A].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24-933.

[7] Yang W,Lu J,Weng J.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0,82(12):1090-1101.

[8] 王晓丽,孙侃,常向云等.新疆汉族和哈萨克族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77(35):51-52.

[9] 李秋云,王彩宁,史丽萍等.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4):46-47.

论文作者:段利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3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血糖水平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段利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