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谢正勇

试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谢正勇

洞口县黄桥镇正山小学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特别是在数学课堂教中学中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正文:

数学课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数学这门学科是以培养学生认数、计算、综合应用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个难学的枯燥无味的学科,因为数字、公式的抽象性,难于理解、记忆和运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九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等单调的辅助手段表现出来的,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调动。记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一句话:“大力推进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学过程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乏味,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那么,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融入使数学教育观念发生了改变。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和一块黑板来进行教学。教师不再是一个说教者,而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和领路者。学生呢,也不再是单靠书本和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知识。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各种教学资源和学习的网络化使得纵使老师不教,学生也能通过网络信息自主学习,这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机会,因此课堂教学必然会更多运用合作式学习的模式,从而改变传统数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实现了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式。

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说道者,是教学设计者,而通过信息技术,教师逐渐演变为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指路者、合作者和建议者。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也有原来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积极的合作者,学生也会不断意识到自己对学习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发生改变。2006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此后国家用了5年的时间对小学所有的基础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删除了很多陈旧的内容,新增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连的内容。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激活学生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首先将我们现实中的原始资料,通过声音、画面形象化数学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再次传统教学中很多知识的传授受到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样的长处,通过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及实践操作的想象,收到培养应用能力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商的近似值》中,出示的是买门票图,管理处规定买票的方法,个人15元每张,团体12元每张,让学生求出5张1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门票,并问你若买60张门票,至少要拿几张100元的人民币。利用信息技术举一反三,将生活中的用布料做衣服、用瓷砖铺地板、出行租车等问题一一展示。由于信息技术演示不受时空界限,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只要与生活有关,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新鲜,就会感兴趣。

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变枯燥为形象,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容量很大,知识密度高,它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数学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可借助多媒体视听效应,更有效地完成数字信息的加工、汲取、或更好地使思维受到启迪,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笔者在教“圆的认识”中,利用动画,大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小汽车行驶的画面,汽车的轮胎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三角形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觉得新奇,心里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现实生活中车轮胎都是圆的呢?车轮胎不是圆的会怎么样呢?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讨论一番,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播放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老师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里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从而使数学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辛成志 王庆新 山东省安丘市大盛镇大盛小学

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教师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表明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激发兴趣――保护好奇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对新事物进行主动探索的主动探内部动力,是问题意识的核心。我非常关注学生的这颗好奇心。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新奇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例如: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即物体表面。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从两根尺子的比较中,引发学生已有的旧知“长度”和相关“物体表面”的经验,自然体验由“线”到“面”的空间飞跃,引出对“物体表面”的研究。观察比较中,学生也初步感知了“长度与面”的区别,为学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小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了探索研究。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跃跃欲试,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二、联系生活――感悟数学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做到数学生活化,“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教学分数时,教师问道:你们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赏月、吃月饼)同学们爱吃月饼吗?(爱)师:这里有4块月饼,怎样分给两个小朋友才公平呢?

生:一人分2块,这样才公平。师:数学上把“公平、一样多”叫做“平均分”师:如果有两块月饼,又该怎么分呢?

生:每人分一块。师:现在月饼只有一块,还能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吗?生:能。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师:每人分得多少呢?(半块);半块用哪个数表示呢?用我们学过的数能不能表示出来呢?(不能,学生猜测1/2)师:对!就是1/2,谁知道1/2是个什么数?生:分数。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初步认识这个新朋友――分数。

师:指名学生再次说说1/2的意思。师:(师指另一份月饼,那这一份呢?让学生明白另一份也是这个月饼的1/2)生:一个苹果、一个蛋糕……(用生活实例完整地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

这样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由整数到分数的过程,因此,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感悟到数学的作用。

三、动手操作――用活数学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联系就不能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

例如,教学米的认识的时候,让学生剪好1米长的绳子,然后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感知1米的长度如:找找自己身上从哪到哪是1米;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从课堂中找到长1米的物品,学生都能找到日光灯管长1米、课桌长1米、门宽一米等;让学生回家测量,并记录自己所测量的物体及长度。,这样学生在亲自获取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就能逐步展开探索,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多媒体图、文、声并茂,动感逼真,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运动感觉等多种感官接受信息,强化学生的记忆,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笔者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学生直观地比较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又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先在白板上画出梯形,然后复制一个梯形,通过旋转或平移梯形,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梯形面积的两倍,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笔者利用多媒体的回放功能,反复演示这个探索过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探索过程的理解,掌握和巩固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好数学知识。

论文作者:谢正勇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4月总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试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论文_谢正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