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治疗急症验案举隅论文_王悦,刘征

董氏奇穴治疗急症验案举隅论文_王悦,刘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董氏奇穴;急症

董氏奇穴【1】是一种有别于十四正经的特殊的针灸体系,向来由董氏先祖口耳相传,无文字记载。传至董景昌老先生时,董老为将其踵事增华,开始招收异姓学徒。董氏奇穴传言共740穴,公开的穴位不足200。董氏奇穴腧穴多位于四肢、耳及头面,用穴安全,不伤及脏器。其治疗疾病取穴少,用穴精,多取远端穴位。董氏有其独创的特殊针法,即“动气针法”、“倒马针法”,以及杨维杰(董老嫡传弟子)创的“牵引针法”,补泻上均为平补平泻,在临床应用中,常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疾病,对于急症的治疗多立竿见影。现举三则验案如下。

1 验案

1.1 胸痹案

患者孙某,女性,56岁,于2017年1月3日在病房陪护病人时,突然出现前胸憋闷症状及尖锐疼痛感,疼痛放射至左肩,伴冷汗出,心悸气短。查体:面色及口唇青紫,四肢欠温,舌紫暗,苔薄,脉结代。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询问病史,既往心绞痛病史12年,发作时口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拟诊为“胸痹心痛,稳定型心绞痛”。为缓解患者症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于患者右侧“大间穴”处,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出黑血,色变即停。患者随即症状消失。

按:胸痹[2]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与西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患者发作时痛苦难忍,甚则有濒死感,此病易反复,可发展成真心痛,病情凶险。大间穴归于董氏奇穴一一部位,在食指第一节两横纹B线中点处。根据董景昌老先生的解剖(系指作用而言)解释:“桡骨神经之皮下、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可知,大间穴有治疗心脏疾病的作用。胸痹病,病位在心,取手部大间穴意为“泻络远针”。《内经》言:“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叶天士言:“久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中必有瘀凝”。现代研究[3 -4]认为,穴位的刺激可提高微血管自律运动的振幅,增加穴区的血流速度,故针对本病采用大间穴刺络放血法为行之有效之法。

1.2 急性踝关节扭伤案

患者李某,女,21岁,篮球运动员,因锻炼时右踝扭伤1小时于2017年6月15日就诊。查体:右足踝关节外侧及足背部肿胀、充血、压痛,皮下可见淡紫色瘀斑,活动受限。被动足内翻时,疼痛加重;被动足外翻,无痛感。后x线检查排除骨折与踝关节脱位等。故诊断为“急性踝关节扭伤”。遂予以患者,患部常规消毒,以0.35mm*25mm安迪针灸针,刺左侧五虎二穴与五虎四穴,针深2分,留针45分钟,15分钟行针一次。行针时,嘱患者小幅度活动右踝关节。待出针时,患者右足踝部疼痛症状已基本缓解。后患者于我科室进行针刺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7天痊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按:踝关节是人体站立运动时的主要负重关节,其两侧被韧带包绕,外侧较内侧薄弱,因而是运动时较易受伤的部位。有文献统计[5],每一天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因而寻求快速缓解此类患者局部疼痛症状的方法尤为重要。急性踝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筋脉受损,气血不通,不通则痛,络脉不和,气血瘀阻,局部肿胀充血。五虎四穴归于董氏奇穴一一部位,在拇指第一节A线上(桡侧赤白肉际处),六分点法,自远端至近端,共五穴,第四穴即为五虎四穴。早在多年前,美国的外科医师H·W·费兹拉德就发现了手和脚有全息系统[6],此穴的运用,便与全息理论相似,可治疗全身疾病,远端治疗上部疾病,近端治疗下部疾病,故而五虎四穴可治疗足踝关节疼痛。依据董景昌老先生的“倒马针法”(2-3针并列针刺,达到增强疗效的针法),选用五虎二穴,以增强对足踝部的止痛、消肿作用,并在捻针同时小幅度活动患部,以得“动气针法”(与运动疗法相似,针刺远端,行针的同时活动患部,达到针穴与患部经气相引的效果)之效。《素问·缪刺论第六十三》:“夫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踝关节扭伤,病灶表浅,皮下充血,属于络脉范畴。故而选用缪刺法,右病取左。

1.3 落枕案

患者王某,女,42岁,2017年2月18日就诊。主诉:左侧颈背部疼痛,活动受限3h。查体:头偏向左侧,局部肤色正常,左侧颈部、肩部斜方肌压痛(+),放射痛(-)。x线示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为“落枕”。治疗:右侧重仙穴、重子穴,常规消毒,以0.35mm*40mm安迪针灸针,针深1寸,同时针刺,行针使得气,同时缓慢活动颈部。患者诉疼痛立即缓解。嘱平素加强颈肩部锻炼。

按:落枕是指急性单纯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系颈部“伤筋”[7]。常因睡眠姿势不佳、过度负重,或受风寒侵袭等,引起局部经气不通,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颈背部肌群较长时间处于过伸拉,导致静力性肌肉损伤及颈椎小关节紊乱[8]。重子穴归于董氏奇穴二二部位,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重仙穴位于重子穴下一寸处。董氏奇穴手躯逆对对应原理中,手(腕)与头(颈)相对,即手部穴位可治疗头颈部疾病。两穴同用,意以“倒马针”增强疗效,配以“动气针法”,再以缪刺,“左病右取之”,共奏疏通经气,活络止痛之功。

2 体会

急症的发生多病情凶险或患者自觉痛苦不堪或预后不佳,故而寻求迅速改善急性病症的治疗方法显的尤为重要。董氏奇穴取穴少,无须补泻手法(平补平泻),效果佳,易于操作,为治疗急症的有效手段。然董氏奇穴理论体系有别于十四正经,例如同一穴位针刺不同深度治疗不同脏腑疾病;穴位治疗作用讲究对应(等高对应、手足顺对、手足逆对、手躯顺对、手躯逆对、足躯顺对、足躯逆对、头骶对应)等。董氏奇穴某些理论又与十四正经相通,某些穴位与十四正经重合;注重节气之配合;注重脏象学说等。故而临床应用中应深入认识董氏奇穴的理论体系,做到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左常波.董氏奇穴针灸特色疗法(1)[J].中国针灸,2003,23(5):283-286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4

[3]徐斌·刺络放血疗法的血管生物学基础[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126-5127

[4]穆祥,段惠琴,陈武,等.腧穴实质与微血管相关的生理学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47-52

[5]王琳珏.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治疗进展[J].中国正骨,2014.26(3):67-68

[6]孙祥燮,孙晓明译.医学中的全息术[J].世界科学,1983(4):30-32

[7]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06

[8]杨铁伟.远道取穴为主治疗落枕32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7):1007-1008

论文作者:王悦,刘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董氏奇穴治疗急症验案举隅论文_王悦,刘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