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系统中线损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郑会平1,王朝刚2

基于电力系统中线损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郑会平1,王朝刚2

(1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1 河南郑州 450000;

2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2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远距离输电以及电网改造项目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电力线损问题的出现。作为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自身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能够体现电力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提高电力线损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的工作重点之一,是供电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也是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电力系统中线损控制技术措施及管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线损;控制技术;措施

1线损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线损其实是一种能量散发的损失,即线路或设备中的电能以热能的形式的产生的能量散失。这种能量散失即电阻与电导的有功功率。不止是有功功率会产生线损,无功功率也会产生能量损失,无功功率的能量损失与有功功率的能量散失不一样,无功功率的能理损失主要是由线路中的电抗、变压器的绕阻电抗、变压器内的铁芯感性电纳等以磁能量散失的形式产生的线损。在电力系统的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电力系统的线路的对地支路的电纳不但不会产生无功功率的消耗,反而还会为线路注入无功功率。目前,我国电网中产生的各类线损的主要原因有下述几种:

1.1电阻作用产生的线损

当电流流经电阻时,电阻会对电流产生一种阻力,这种阻力就被称为电阻。要想顺利地在电网中传输电能,首先就必须克服电阻,在克服电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电能损耗,这种电能损耗就表现在传输电能的导体即导线的发热。我国目前的导线的发热量控制在七十度左右,而国外的导线的发热量通常都在八十度以上。同于导线的材料绝大多数为铜线,因此,这种线损常常被通俗地称为“铜损”。铜损是所有线损中的最重要的损耗,大约占全部损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1.2磁场作用产生的损耗

变压器的改变电压的能力依靠的是其内部产生的强大的交变磁场;同样的,我国所有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动机也需要维持一个旋转磁场这样才能在这个磁场之下驱动电动机产生转动等的机械功。这种由电流在电气设备之中产生并维持磁场的过程就被称之为电磁转换过程。在电磁转换过程之中,交变磁场还会同时在电气设备的铁芯之中生成一个磁滞与涡流,这个磁滞与涡流的负作用就是会使得铁芯发热,这种发热就是电能的损耗。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解释这种电能损耗,那就是电脑的电源部分,就是一个铁盒子,这个铁盒子在向下的部分与向外的部分分别各安装一个散热风扇,这两个较大的散热风扇就是为了散发出铁芯产生的导致电能损耗的热量的。磁场作用的所产生的损耗由于是在电与磁的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励磁损耗会使得铁芯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把这种无用的致热功耗通俗地称之为“铁损”。

1.3管理方面

管理方面的损耗即指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这种损耗一方面由于低素质的用电用户的窃电产生,这种损耗只占管理损耗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低素质的电力系统员工与低素质的用电用户共同产生的,这种损耗占管理方面损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种损耗通常称这营业损耗。

2线损控制技术措施

2.1调整供电电压

电力企业在供电电压的设置中,为了满足电压需求的高峰期,通常根据高峰时段的电压值进行设置。这为居民用电需求的高峰期提高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对于其他用电时间段,电压的状态还是高压运行,那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电能产生损耗,同时高压负荷会使线路形成损耗,如果低压运行能够使线损问题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使线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需要差异化模式进行供电,当处于用电高峰期,使电压满负荷运行,普通用电时段进行低压运行,通过这样的供电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电压运行产生的线损问题。对电压等级不同,也要采取这样的供电策略,进而使电能损耗得到有效地控制。合理调整供电电压,进而解决线损问题

2.2规划导线,改进供电半径

经过研究发现在电能输送的过程中线损的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导线的长度,长距离的进行电能输送使得耗损变得非常严重。二是在线径方面,线径横切面越大,损耗就越小。为此应将那些可以合并的线路进行合并,完善导线路径,然后改进供电线的半径。从上述中我们发现电阻越大,线损的概率就会增加,所以我们可以从上述两个方面,对线路进行改造来降低线损,针对低压线路,对电网架构的规范化设计,将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来促进线路符合的均匀分布,实现电源和线路的统筹发展。针对10kV的高压配网线路的结构进行改造,首先就要对迂回供电的问题进行有效避免,为了达到降损的目的需要采用小容量原则、密布点原则和短半径原则来合理地选择配电安装位置,从而对老旧的线路进行改造,减短供电的半径。

2.3更新配网设备

首先,可以将传统的机械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配合远程集抄系统,实现自动抄表,不定期做好计量装置的维护和检测,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性,为线损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准确、更加完善的数据支撑;其次,运用SCADA配电自动化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等,实现对于配电网潮流变化的实时在线监测,根据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对配网的运行方式作出针对性调整;然后,利用在线监测平台,对配网线路中的送电、停电、过流、接地、短路等的可靠监测,也可以实现对配电线路温度变化、故障电流、负荷电流等的监测和管理。

3线损控制管理措施

3.1完善管理体系

一方面,应该对线损管理进行规范,制定线损控制的管理方案,做好降损目标的分解和落实,在电力企业内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确保全员重视线损控制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做好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对于配网线损的实时管理,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恩,完成四分线损的同步分析,做好必要的跟踪管理,对于发现的异常及时告警,提升线损管理的有效性。

3.2整顿电力营销

一是应该改善电能质量,提升供电的可靠性,以便更好的吸引用户;二是应该提升服务质量,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客户满意度,积极拓展电力营销市场,树立起全员营销观念建立起供电企业与电力用户共同发展的供用电关系;三是做好电力市场的预测和分析,强调环保宣传策略,使得人们对于清洁能源更加重视,并且以此为契机,打开能源市场,结合全新的电价策略,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3规范计量管理

对于诸如工业企业、大型超市之类的用电大户,应该安装相应的防窃电装置,运用装置本身所具备的短信报警、远程监控以及预付费等功能,对窃电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应该提升电网计费的精度,尽可能避免电能的损失,将降低线损与提升供电质量结合起来。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配电网络中,线损是客观存在的,线损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不仅要求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支撑,电力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起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措施的相互结合,切实保证线损控制的有效性,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铁三,王海滨.对电力网线损技术控制的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3,(11):56.

[2]于宏云.关于降低电力网线损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心得[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116.

论文作者:郑会平1,王朝刚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  ;  ;  ;  ;  ;  ;  ;  

基于电力系统中线损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_郑会平1,王朝刚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