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与思考论文_石浩男

乡土材料在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与思考论文_石浩男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 350700

摘要:当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大量的传统建筑保护与现代建筑新建的矛盾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传统材料在此过程中的运用。通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得出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实践操作层面的一些启示性结论。

关键字:乡土材料;乡土建筑;保护;更新

Abstract: By analyzing various existed rural materials adapting in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of vernacular buildings, this paper comes to some enlightening conclusions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 study and realistic practice.

Key word: Ruralmaterials;Vernacular buildings; Preservation; Renewal

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3年国家农业部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乡村振兴。2018年中央提出新二十字“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纵观多年发展,农村建设是对复杂系统(自然、经济、社会、政治、基础工程等)认识、修复、改善、激活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村落作为所有活动的载体,其有机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在村落建设中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乡土材料的恰当运用可以解决部分矛盾。

乡土材料(Rural Materials)的定义为:生长或者取自本土的,带有明显的地区性特征和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出该地域独特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建筑工程建设的物质材料。乡土材料具有选材广泛、取材便捷、用材经济、节能低碳、适应性强、施工技术低、可循环或者部分循环利用等的特点。[1]

一、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是一个综合性系统问题

作为乡村居民的居住现实,传统聚居生产生活模式与现代生活需要已不再适应,并产生了种种矛盾和冲突。在公众眼里,乡土材料和建造方式往往是原始的、不舒适的、耐久性差的或不安全的,乡土建筑被许多人认为是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不合时宜的住宅。[2]既然不合时宜,就需要更新。在村民经济条件改善之后,拆掉老房子,盖座“小洋楼”是很体面的事。因此工业建筑在我国乡镇发展过程中大量替代着传统建筑。

将其定义为一个综合性系统问题,主要体现在问题涉及面极为广泛。它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面效益的平衡。少有地方政府能将保护和更新乡土建筑聚落作为重点工作;作为居民,更注重经济价值的短平快而缺乏长远的角度和审美的培养;作为经济活动少有投资商能重视费力不讨好的乡土建筑保护工作;作为文化符号和载体的乡土建筑日渐损毁,传统文化无所依托。因此少量的保存和大量的改建成为解决现实矛盾的可行方案。原有建筑的空间、形象、色彩、质感等需要在保护修缮过程中体现,并在新建建筑过程中进行多方协调。让居民居住条件得以改善的同时,使得聚落具有长远发展的规范性。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研究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健康的聚居环境和传承悠久的地域文化。而此过程又必将通过乡土材料的运用去体现其文化符号和地域特色。

二、利用乡土材料的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

乡土材料的经济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就地取材,无需经过工业生产和流通环节,另一方面,其特有的加工方式简单易学,经过与现代施工工艺的结合,能够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进行快速的建造。另外,达到生命周期的建筑可以重新回归自然,既能循环利用资源又不污染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在乡土建筑的保护中利用乡土材料常见的方式有如下几种:修旧如旧,将需要严格保护的历史建筑按照原有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修复;有机更新,将内部使用空间进行适当的现代化改造;元素演绎,将本地传统的符号加以利用,在一些传统建筑的改造上进行适度地改建创新。通常这几种方法会根据建筑的保护等级有机结合。有研究者致力于乡土材料和建造工艺改良更新实验,他们广泛使用当地常见的木材、石材、瓦片,以及未经深加工的各式泥土、黏土、草浆纤维等,强调自然采光通风,进一步降低环境负荷、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得到了广泛的认可。[3]

常见的乡土材料有泥土、石材、木材、竹、草等。泥墙广泛存在于我国传统建筑中。泥土具有许多优点,它随处可得,储热和传热性能、承重性能、耐久度和调节室内湿度能力都很好。传统泥墙采用了击打表面形成保护层、草浆纤维(发酵去脂的稻草、竹屑加黏土形成的细腻涂料)抹面、刮白(白色黏土等)几种方法来作为墙面的保护、装饰层。此种墙面具有较大孔隙率,能够使室内温湿度稳定。同时,后两种装饰方法可在新建建筑的外、内墙使用,以形成良好的表皮肌理。现在采用夯土筑墙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五个,传统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开裂、潮湿地区室内湿气重、墙体配比不当引起的干缩开裂、传统砌筑方式影响洞口跨度以及抗震要求的提高。这五个问题现在能得到妥善的解决:钢筋混凝土地基取代传统石块基础;底层防水增强室内防水效果解决潮湿问题;快速检测土壤成分的方法可让夯土墙配比更科学;通过预设过梁和加强筋洞口跨度可达2.5米以上;多位学者进行的地震台实验已总结出了数种设防烈度8级的土墙抗震建造手法。现代化的配料设备、气动夯实工具、钢模具的运用使得夯土墙能够呈现出更丰富的肌理,在抗震的同时,减少了人工成本以及缩短了建造时间。

石材作为建筑基础和铺装材料显得十分重要,在传统建筑中常见因传统石材基础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墙体开裂问题,需通过研判决定是否进行基础补强、墙体补强还是拆除新建。而新建的传统风貌建筑可通过现在的整体基础等方式进行建造,并将石材作为基础的维护和装饰性材料。通过本地石材的粗加工砌筑的基础维护层、庭院铺装、雨水边沟等能充分体现建筑的传统特色。

木料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南方十分易得,尤其是生长较快的杉木松木,使得木结构规模化应用具有了条件。传统建筑在北方常以木结构承重,土墙作为维护结构;南方常以土墙、木构一起承重。因此在更新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结构替换、加固或者钢木结合的方式让传统结构变得更结实美观。在传统村落有机更新的新建建筑中木结构不是必须的,如钢构的运用,建构速度快的同时又能模仿木结构的搭建特点,经过装修后整体效果相似而抗震更优。木材在这类建筑的表皮和室内空间中装饰属性更强。

建筑舒适性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热工性能,被动式的采暖、制冷、通风以及照明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在传统建筑的改造中,通过增强门窗气密性、深井加拔风烟囱、利用天窗天井或阳光折射管等较为简单的处理方式达到效果,新建建筑同样可以采用。

三、国内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实践的思考

乡土材料并不能无限制地取用。在我国,泥土与木材从环保角度、资源再生角度考虑不适于大规模、集中地开发。而如民居、寨堡、精品酒店等小型、个别的建造活动不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只要运用合理的取材策略,配合现代化的施工工艺、设备,便能充分发挥乡土材料的有利因素,在降低造价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性能,改善居住条件,从而达到环境优化提升、传统建筑宜居耐久、新建建筑风貌融合且舒适宜人的目的。

与此同时,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新建建筑,利用乡土材料进行改造更新或者建设装饰,都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业主的审美倾向。经过多年的发展乡土材料不再具有经济优势,而传统的社会观念又让村民丧失了审美自信心,盲目推崇工业建造技术。从而使得设计方案会遇到较大的挑战,因此在乡村推广传统建筑有机更新和恢复乡土建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乡土材料,居民生活的历史及传统环境,自然环境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分析评价,制定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并利用积累下来的良好的传统建造技术和知识进行改良创新,正是相关领域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玢. 乡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2]李晓峰.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模式的分析与反思[J].建筑学报,2005(07):8-10.

[3]钱学军.乡土材料的建造试验记一名非建筑师的生态建筑实践[J].时代建筑,2007(04):58-63.

论文作者:石浩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乡土材料在乡土建筑保护与更新中的运用与思考论文_石浩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