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与对比教学法在本科生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欣,郑伟(通讯作者),杨勇,李凡,马锐,杨茂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 湖北 十堰 442008)

【摘要】目的:探讨将CBL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相结合,引入心电图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86名医学本科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4名,对照组92名,实验组应用CBL 结合与对比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以竞赛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及心电图图谱阅读测试,并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稍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421);实验组心电图图谱阅读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数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将CBL与对比教学法结合应用于本科生心电图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满意度。

【关键词】心电图;CBL教学法;对比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359-02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经近百年,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最简单、快捷、普遍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由于心电图教学内容繁多复杂、理论知识抽象、数字及符号等需要记忆内容多,同时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理论教学课时压缩,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及较熟练运用心电图,是诊断学心电图教学中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CBL(case based learning,CBL) 是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临床思维方法训练[1]。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同时可以强化学生们的记忆能力[2]。这两种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医学本科生诊断学中的心电图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效果明显。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9 月—2016年9月在我院学习的湖北医药学院第二临床学院186名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94名、对照组92名两组,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组采用CBL与比教学法进行教学 CBL与对比教学法过程:

(1)课前准备:教师先熟悉教学大纲,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

(2)理论教学重点以心电图的测量与正常数据、各种异常心电图教学为主,大量采用对比教学法,寻找规律,对照图片找出规律有助于记忆,通过心电图的对比寻找规律与特征,促进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在课前选择正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等典型病例,有层次地选择问题、安排教学时间、精心安排讨论内容。

①学生每8~10人一组,根据教师所分配病例先自己阅读,对照教材、心电图图谱,作出诊断;②小组讨论: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大家心电图图片,结合问题,发表各自见解,对不同的意见整理归纳,形成小组意见,并在全班讨论中交流;③全班讨论:各组派一名代表对该组心电图病例进行讲解并发表诊断意见,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教师和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的发言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每一组病例的问题和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④教师总结:教师概括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结合临床,强调学习心电图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心电图诊断能力得到提高。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内容,突出重点,解读图片;实践教学选择典型图片,学生们先阅读,教师后解读并回答学生提问,最后总结。

1.3 效果评价指标

本章节教学结束后,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及心电图图谱阅读测试,并接受问卷调查,总分均为100分。其中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心电图的学习兴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心电图的阅读能力、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培养。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 其年龄、性别、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一般资料

 

2.3 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所有问卷全部收回,为有效问卷。实验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数高于对照组学生,评分分别为93.2±6.1分与82.6±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

3.讨论

心电图教学是临床诊断学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心电图作为临床医学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本检查。由于其操作简便,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医疗场所,甚至包括基层医疗机构,而心电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阅读各种心电图,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传统的心电图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为大班教学,教师讲解多,学生读图少,师生互动少,加之其理论知识抽象、数字数据多,学生们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有限。因此,探讨诊断学心电图教学的一些新方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转换,是目前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的大趋势[3]。

3.1 CBL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相结合在心电图教学中的优势

CBL教学法是自本世纪初以来在国外医学教育中逐渐被接受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高等院校中的教学成效逐渐得到肯定,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医学院校也较为广泛借鉴此类教学模式,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心电图CBL教学中,首先提供典型的心电图病例,通过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比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增强了参与意识,整个教学达到了师生互动的目的,同时也明显增加了学生们的记忆效果,类似的特征性心电图在整个教学中并不少见,比如左右心室肥厚、心内膜与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左束支与右束支阻滞等,都可以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识图能力。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与老师有良好的沟通,增加了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

3.2 教学设计与病历资料

心电图教学,重在通过理论教学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是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概念多、数值多,内容复杂枯燥,结合心脏模型及典型心电图对比观察,不难发现:平均心电轴左、右侧偏移,心脏循长轴顺钟向与逆钟向转位,都存在波形上的规律,在此处可以设疑,让学生进行思考,寻早波形规律,提高记忆效果。关于心电图导联的概念,许多同学理解困难,在实践教学中,选择模型心电图时,有意识将左右手、胸前导联左右反接,然后观察正常心电图与反接心电图的波形变化区别,能够促使学生们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异常心电图教学内容多,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在实践教学课前,病例准备是关键。首先应当选择临床上标准的心血管疾病案例,心电图典型的同时,病例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提供患者的主诉、阳性体征,甚至其它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养成学生们在进行心电图诊断中做到与临床紧密结合、与其它影像学密切结合的思路和习惯。同时,问题的设计准备要突出教学重点,具有引导作用,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3 教师的作用

CBL与对比教学法尽管重在学生参与,但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首先,按照大纲及课时安排,合理准备病例、科学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形成并掌握自我引导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尽量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讨论,评价不同观点,引导学生养成正确、规范的阅读心电图的方法、步骤,使学生对于正确的教学内容记忆深刻,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将CBL教学法与对比教学法结合并引入心电图本科教学中是可行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显著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Boelens R,De Wever B,Rosseel Y,et al.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of tutors during the tutorials in hybrid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a? [J].BMC Med Educ,2015(15):84.

[2]张婷婷.对比教学法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81-183.

[3]黄庆锋,苏星,陈建国,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14,(4):411-413.

论文作者:陈欣,郑伟(通讯作者),杨勇,李凡,马锐,杨茂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CBL与对比教学法在本科生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陈欣,郑伟(通讯作者),杨勇,李凡,马锐,杨茂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