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曾庆福[1]2002年在《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令世人瞩目。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也是有目共睹,其直观、形象、生动、大信息量等特点,使得它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 基于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多媒体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结合必将越来越紧密,这必然引起生物学教学的改革。然而当前绝大多数生物学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并把它运用于生物学教学中,这将束缚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上中的运用出发,进行相关的研究探讨,以便为生物学多媒体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发挥出多媒体技术应有的优势来为生物学教学服务,进而推动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促进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卜红丽[2]2009年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落实叁维课程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对生物学教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案例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落实课程目标方面发挥的优势进行了透彻地分析。调查发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验证。本研究用编制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对烟台和威海市的初一生物学教师82人、初一学生514人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主要有:软硬件建设不平衡,设备使用率不高;生物学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目的认识不足;生物学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生物学师资培训薄弱;生物学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课程目标不到位;生物学教师落实能力和情感目标的效果有待提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生物学课程理念与叁维课程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硬、软件建设力度,满足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增强生物学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统筹兼顾,丰富生物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合理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应用策略包括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策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策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其中,部分策略的实施是以笔者自建的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一学期的实施发现: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能显着地提高初中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并能显着地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王扬飞[3]2006年在《情境创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老话题。但在今天,仍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首先,论文阐述了国内外部分教育专家对教学情境及其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其次,阐述了创设教学情境的理论基础,即:心理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叁,针对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现状,从生物学科特点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情境创设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主要方法有: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情境、真实情境、知识情境和合作交流情境。第四,阐述实验过程:在初一年两个平行班和高二年两个平行班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采用事前事后对比测定的研究方法,在实验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个显着的实验效果证实了情境创设的实践价值。

赵皆喜[4]2014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生物学史促进科学方法理解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对科学方法的理解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学史的演进离不开严谨的科学方法,生物学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融入为学生理解科学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基于此,本研究将“融入生物学史对学生科学方法理解的影响”作为核心问题,梳理高中生物学科学方法的内容,选择体现科学方法的生物学史内容,探寻融入生物学史的教学途径,并开展教学实践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科学方法的教育目标层次,梳理高中生物学中具体的科学方法及蕴含的科学方法本质;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体现科学方法的生物学史内容;再次,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探寻融入生物学史促进科学方法理解的教学原则及教学实施程序,围绕生物学重要知识,结合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及其本质,形成方法意识,并逐步掌握和运用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最后,以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与高中一线生物教师合作,进行生物学史融入教学的实证研究,了解生物学史融入对学生科学方法理解的影响。通过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一)生物学史的融入对学生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无显着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缩小学生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总体来看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还不高。(二)融入生物学史能明显提升学生对科学方法本质的理解,体现了生物学史对帮助理解科学方法本质的价值。研究者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和亲身的研究心得,反思总结了融入生物学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困难:处理生物学史材料存在困难;生物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受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方式的制约;教学实验时间不够长。根据实践心得,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生物学史资料的整合优化;注重学情的深入分析;转变教学观,完善知识结构;转变考试作业评价导向。科学方法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本研究中生物学史的融入对学生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科学方法本质的理解有较大提升,而对科学方法本质的理解是否能促进科学方法的理解呢,有待继续研究实践。

刘彦平[5]2005年在《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资源。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给生物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基础,使生物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本文在理论上,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意义、概念、理论基础、基本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实践上,探索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总结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渗透 STS 教育等,通过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机整合,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中学生物教学新思路献计献策。

席广涛[6]2005年在《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课程资源是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切可资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教育目的的资源。课程资源也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一方面可以使生物教学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实现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叁方面,有助于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创造性智慧,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快速成长。因此,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然而,目前我国对生物课程资源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什么是生物课程资源?校内外课程资源储藏量如何?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是什么?如何确定生物课程资源的鉴定、筛选机制等实施和操作层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因此,笔者把握桂林市生物学科2003年开展新课程实验的有利时机,与桂林市20所中学的50多位教师合作,共同开展《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课程资源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桂林市生物教师的课程资源识别利用能力和学校课程资源储藏量调查分析入手,实施了教材资源开发、教师资源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素材开发、媒体资源库开发、“情景实验室”和“生态校园”开发建设等方面的实验和探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桂林市生物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正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方向转化;教研活动方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革;通过课程资源的积累,实现了校际间的资源共享。但桂林市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建立课程资源档案袋,课程资源开发的系统性不强,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学负担有所增加等问题。为此,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并为相关的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题研究提出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孙晶[7]2014年在《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学教师的真正本领往往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轻松快乐地接受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作为这一过程的载体和传播者,必然会因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喜爱而受到尊敬,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笔者一直追求教师行业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将对教育的热爱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沉默的课堂灵动起来。截至2013年年初,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初中农民工子女人数是全市初中生总数的27.9%,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为了了解贵阳市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现状,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使用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贵阳市15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和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中等偏低,主要表现为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不够,自尊心较强。这些暴露出来的现象,急需教师以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城市生活的适应。初中生教学生活化问卷统计数据表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对教学应贯穿于生活的态度表示认同,但囿于学校师资、资金等限制使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不尽理想,亟待提高。教学实践方面,笔者以贵阳市黔春学校、赛文学校两个平行学校为实践对象,选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为教学内容,教学周期12周。用t检验衡量教学实践研究效果,数据显示:实施教学生活化,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不仅如此,实施教学生活化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因地制宜,引起更多的学者、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关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实施策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改革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深化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

李艳辉[8]2014年在《对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它既是过程、又是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更突出了生物实验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七年级的生物实验对于初中学生认识和研究生物有着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的背景、界定了“生物实验教学”“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重要概念、阐述了相关理论基础、简述了国内外研究的状况、概括了研究的意义及方法。第二章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2001实验版教材与2012修订版教材的区别,对两个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修订版的理念更鲜明,目标更明确,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体系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特点。接着,将修订版中的实验进行归类,为后续研究实验课的课型做好铺垫。第叁章在结合自身和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法的形式,对本校的七年级生物实验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参阅相关的研究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存在的部分问题,得出影响本校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因素。第四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如:从教师层面进行策略研究得出:(1)更新观念;(2)改变教学方法;(3)学会反思;(4)提高教学能力、心理素质等方式和策略。从教学层面进行策略研究得出:(1)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校本调查类实验;(2)培养探究能力,实行合作式探究学习;(3)学以致用,尝试模型构建;(4)演示讲解结合,启发学生思考;(5)多媒体辅助教学,事半功倍;(6)多思多悟,改进实验材料和方法等策略。从学生层面进行策略研究得出(1)学习策略;(2)心理策略。从实验条件的层面研究及总结出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实用小策略。并采用案例研究法将一些策略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结果显示:使用生物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力求为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改革思路和可操作的、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杨娟[9]2007年在《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知识教育,文科学生加强科学知识教育,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物理学凭借着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文科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研究国内高等院校针对文科学生开设物理课程的意义,我们发现他们往往只从提高文科学生的科学素质角度考虑,显然这是片面的。首先,本文在此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了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①构建文科大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②实现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互补;③向国际一流大学学习,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新模式;④文科物理教学也是物理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然后,根据授课对象的特殊性来分析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特点,并对教材编写和选用原则情况进行了理论探讨。最后,制作了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选用PowerPoint和Flash作为课件制作工具,结合物理学在航天、光学、能源、材料、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共制作了十个PowerPoint课件,用Flash制作相关动画或生成GIF文件插入到课件中弥补PowerPoint课件的不足,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情况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课件以满足文科物理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D]. 曾庆福.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2]. 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 卜红丽. 鲁东大学. 2009

[3]. 情境创设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D]. 王扬飞. 福建师范大学. 2006

[4]. 高中生物教学中以生物学史促进科学方法理解的研究与实践[D]. 赵皆喜. 浙江师范大学. 2014

[5].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物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 刘彦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与实践[D]. 席广涛.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7].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 孙晶.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对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 李艳辉.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9]. 文科类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及教学研究与实践[D]. 杨娟. 合肥工业大学. 2007

标签:;  ;  ;  ;  ;  ;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