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研究-调查“你用废电池做什么?”_废电池论文

项目研究-调查“你用废电池做什么?”_废电池论文

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题论文,废电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4.3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学生“初步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课题学习是对前面所学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使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体会统计思想,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学段统计部分共有三章,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根据本章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学习的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由于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统计思想的渗透是课题学习的难点.

3.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本课题学习力求达到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按五项内容进行调查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与他人合作收集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过程,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改进学习方式.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二、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课题学习的内容特点,采用激趣教学法、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出发,恰当选取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然后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合作,自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力求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等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本课题学习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一)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平等参与、平等学习、平等解决的问题情境,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来,为每个学生提供施展其才华的知识空间.

(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课前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合理搭配,分成四组,选出小组长.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提供材料,引导阅读(多媒体显示)

资料1:目前我国干电池的年产量达180亿只左右,年消耗量达70亿只以上.

资料2:废电池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污染源.

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资料3:目前我国废电池的回收率只有1%~2%.

杭州学军中学的胡海嘉、姜圆媛、陈方莹三名同学调查发现,尽管在市区的一些商场、社区和学校也已经开展废旧电池回收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效不大,回收率只有1%~2%.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多媒体显示)

问题1 根据资料中的数据算一算: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多少年以后将被废电池污染殆尽?

问题2 想想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废电池是怎样处理的?

问题3 杭州市三名中学生只调查了全国的一部分人就认为废电池的回收率只有1%~2%,这个结论可信吗?为什么?

问题4 我国废电池的回收率真的只有1%~2%吗?你能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为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吗?调查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资料思考问题1,2后会对废电池的危害产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而对废电池的处理方式产生极大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资料引出的问题3,4可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引出课题,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为研究课题指明方向.

(二)合作交流,研究课题

1.设计调查问卷

(1)小组合作,设计问卷

每人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分组讨论,去粗取精,由组长综合全组意见写出小组调查问卷.

(2)各抒己见,评议问卷

将各组调查问卷投影显示,由全班评议,最后评出“最佳调查问卷”.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设计—合作交流—评析反驳,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深化认识,拓宽思路,学会合作,增强表达能力,改进学习方式.

(3)分析反例,优化问卷

问题:老师也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和大家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更合理.调查目的

了解废电池的处理方式调查对象

大学生

1.难道你不觉得随意丢弃废电池是极

不道德的吗?

2.你有没有生产或销售过伪劣电池?调查内容

3.你使用过哪些电池?

A.含汞电池 B.镉镍电池 C.铅酸蓄

电池 D.充电电池 E.纽扣式电池说明

请如实作答

让学生通过讨论指出问卷中的缺陷,说出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将调查对象定为大学生范围太窄,不利于调查目的的实现,问题1涉及提问者的个人观点,问题2是人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3答案不全面且不简明,不利于获取真实信息等.

最后,请各组根据相关规则进一步改进调查问卷.

设计意图 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则,但规则抽象且枯燥,不易理解,利用反例可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把握规则的内涵,准确指导问卷设计.学生在“帮助”教师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平等交流可营造出宽松和谐、情趣盎然的课堂气氛,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交流中获益,有利于后面合作学习的开展.

2.实施调查

(1)师生互动,课堂演练

教师“扮演”被调查者,接受学生的调查.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指出在学生调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向被调查者讲明哪些人是被调查对象,他为什么成为被调查对象以及自己收集数据的目的,逐步完善“调查用语”,最后小组之间作进一步演练.

设计意图 收集数据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但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通过演练,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调查注意事项,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实践的复杂性,增强应变能力.

(2)分组实施,收集数据

安排各小组均匀分布到城区人口稠密地段发放调查问卷,要求每组至少回收100张有效问卷.教师巡查各组,参与调查.

设计意图 走入社会,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统计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3.处理数据

(1)各尽所能,分工合作

小组长根据问题答案的复杂程度,结合组员的能力,将本组调查问卷中各个问题的数据处理任务恰当地分给组员,组员参照前两节的表4-1与表4-2根据问题的需要设计出调查统计表,交小组评定后使用.教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

(2)整理描述,分析数据

表格制定后,组长宣读调查问卷,组员从中获取所需信息,利用划线法等统计方法记录数据,然后求出平均数、百分比等统计数据,并据此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对问题作出合理判断.

设计意图 由于问卷较多,问题各异,信息量极大,所以需通过小组合作处理数据.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学会合作,感受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交流拓展

(1)用数据说话,指导生活

根据调查数据,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和建议,由小组长综合全组意见并写出书面材料.

(2)全班交流,求同存异

小组长作交流发言,然后集体评议,并以评选“最佳调查小组”为手段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各小组间的分歧?

设计意图 展示调查成果并用来指导现实生活是一项很有成就感并且充满乐趣的活动,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能力和习惯.但各组对同一问题的结论往往并不一样,通过交流使学生对不同的抽样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即“抽样的不确定性”有所体会,有利于难点的突破.

(3)联系实际,拓展思路

(多媒体显示以下阅读资料)

资料4:杭州市三中学生的发现与建议.

“应改进现有的回收方式”,他们认为,“要让市民乐于将废旧电池回收,可采取以旧换新、多设立回收桶等举措.”此外,这三名学生还借鉴街头上普遍设置的自助售货机这一思路,建议:只要在售货机内塞入一节废旧电池,就能获得一只玩具小球或糖果,以此促进回收工作.

三名学生还批评政府的执法和宣传力度不强.调查表明,有关废旧电池回收的宣传力度,超过24%的市民认为:“不大,很少听到”;认为宣传力度“一般”的约占71%.他们希望出台相关法规,能对生产企业、回收部门和个人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制约.

资料5:回收的废电池并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废电池的危害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觉收集废电池.全国各地的环保组织也开展厂废电池回收活动,号召人们把用过的废电池收集起来,减少环境污染.可是,在回收废电池的热潮中,人们却发现,回收的废电池并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据了解,由于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家专业的、能够批量处理废电池的企业,全国各地收集废电池的地区都遭遇这样的尴尬难题.目前,很多部门只能采取堆放的办法.

资料6:国家不鼓励集中收集低汞或无汞废一次电池.

老百姓已经形成废电池要回收的观念,可今天,环保总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等部门的官员给出了一个大相径庭的建议.“国家不鼓励集中收集低汞或无汞废一次电池.”

“不是所有的电池都需要回收.”环保总局的专家介绍说,1997年底,国家经贸委、中国轻工总会等9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限制电池汞含量的规定》,要求国内电池制造企业要逐步降低电池汞含量,2002年1月1日起国内销售的电池要达到低汞水平,2006年达到无汞水平.根据有关部门对市场的调查,正规商场里销售的一次干电池基本达到低汞或无汞,对环境的危害极其有限.

资料7:国外废电池处理介绍.

据环保专家介绍,为加强对废电池的回收管理,德国实施了废电池回收管理新规定.规定要求消费者将使用完的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送交商店或废品回收站回收,商店和废品回收站必须无条件接受废电池,并转送处理厂家进行回收处理.同时,他们还对有毒性的镍镉电池和含汞电池实行押金制度,即消费者购买每节电池中含有一定的押金,当消费者拿着废旧电池来换时,价格中可以自动扣除押金.

读完资料后,请学生讨论“你觉得自己的建议合理可行吗?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

设计意图 设计这些资料,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电池的处理涉及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政府决策和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教育学生在用数据指导生产生活时一定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

5.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1)提出问题,引出报告

①怎样才能让你的发现和建议与更多人交流呢?(写调查报告)

②写一份调查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

(2)系统整理,写出报告

根据交流结果,参照附录2,每人写一份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使调查活动产生社会影响的工具,写好调查报告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编写调查报告,回顾调查过程,整理调查结论,指导现实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三)归纳小结,反馈评价

1.引导学生交流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对学生用鼓励、赞美性语言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鼓励小结可使学生深化认识,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四)分层作业,学以致用

1.阅读资料(多媒体显示)

资料8:杭州市三中学生姜圆媛、胡海嘉、陈方莹“关于废电池回收研究”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获得来自于企业的1万元嘉奖.

读完资料后,请学生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 资料显示,同龄人的研究成果已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兴趣,激励学生更投入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2.分层作业

必做题:到学校信息中心查阅相关资料后,写一篇与废电池处理有关的小论文,发表在校园网站上,比一比谁的访问量大;或投寄到相关报刊杂志,看谁的文章最先发表.

选做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一些同学深入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看谁的建议能被采纳.

设计意图 这种作业方式别致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巩固新知,增强能力,提高兴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趣

从内容上说,废电池处理及相关资料的主题都是学生感兴趣的;从学法上讲,小组合作,走出校门,都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从成果来看,学生可能因为这节课的学习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因此而走上研究数学的道路.

(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题学习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小组合作完成的,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合作者与参与者,学生学得轻松且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思想

学生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对抽样的必要性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将会有所体会.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学好知识改造社会的使命感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题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废电池污染的严峻性和统计知识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觉得时不我待,要只争朝夕努力学习,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标签:;  ;  ;  ;  

项目研究-调查“你用废电池做什么?”_废电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