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王海燕

(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红河 661199)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骨科大手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行骨科大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有患者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其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结论: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骨科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28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211-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以患肢小腿皮温增高,皮色泛红,组织张力高,局部肿胀,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伴有持续性的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致病机制是血液在深静脉腔当中发生的异常凝结,进而造成静脉管腔发生阻塞,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血栓一旦脱落,则将随着血液流动,引发肺栓塞和脑栓塞而导致死亡或残疾。因此,在术后护理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干预,对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以90例骨科大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探讨了骨科大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收治的90例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试验观察对象,病例均选自本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最小39岁,最高78岁,年龄平均(50.2±4.3)岁;手术类型:全膝关节置换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4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最小38岁,最高79岁,年龄平均(50.4±4.6)岁;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13例,全膝关节置换4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对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显示各个方面都无显著差异,P>0.05,表示试验观察的两组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期间均接受常规骨科护理,护理内容有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遵循医嘱用药,监护手术创口,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饮食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指导。观察组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干预措施:

①科室建立专业深静脉血栓防控小组:科室建立监控小组与评估体系,制定评估流程,手术前后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危险等级给与相应护理措施,及时发现高风险患者,积极采取各项措施进行预防。

②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叮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或平卧位,采用软枕以提高其体位舒适度。将患肢抬高约30°,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预防患肢发生水肿。指导患者开展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被动训练,每日由功能锻炼护士督查完成踝泵运动8-10次,每次20分钟。待病情稳定后,指导并协助其增加活动量,同时对患者的活动能力及耐受力进行监测,以循序渐进原则进锻炼行。

③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促进血液循环,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与不同压力治疗,穿着弹力袜以足背以及脚跟产生不同的弹性,产生自下而上的压力效果,增加静脉回流量,监测D2-聚体,综合评估患者情况根据医嘱及时、准确使用抗凝药物,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关注视患者用药后手术切口、牙龈等部位是否有出血倾向。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及相关临床症状发生,判定为显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相关临床症状出现,治疗后消失,判定为有效;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伴有严重症状,判定为无效[2]。②比较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患者根据护理感受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vs 73.33%,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对比[n(%)]

3.讨论

骨科大手术患者在术后往往都需要长期卧床、制动,导致血流缓慢而呈现高凝状态,加上手术创伤、骨折局部损伤、骨折碎片对血管软组织造成的损伤,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几率高。脱落的血栓可能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出现致命性肺栓塞、脑栓塞等继发性病症,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术后康复、生命安全都有严重的影响。为此,对于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促进术后康复都有积极的作用。对骨科大手术患者实施护理,首先要在术后注意落实评估风险因素,积极采取合理物理干预,保持合理的体位,有效进行踝泵运动等方法进行患肢被动训练,促进深静脉血液的加速运行循环,有效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

综上所述,在骨科大手术后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肢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血液循环流动性,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郝凤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8):283-284.

[2]庄雅丽.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6):122-123.

论文作者:王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骨科大手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研究论文_王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