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对企业经营作用的分析论文_常苏芬

计划管理对企业经营作用的分析论文_常苏芬

山西晋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

摘要: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变化、国际油价走势、国内市场供需等因素的影响下,成品油销售企业面临着日益复杂多样的竞争环境。如何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加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预测、决策和规划,更准确地判断市场情况,更合理地进行经营活动的全面管理,更有效地安排资源供给,已成为企业有效开展经营活动、提高综合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价值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计划管理;制定环节;创效情况;改进建议

引言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不仅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积极发展,而且我国工业企业在淘汰一些落后的工业生产方式后,勇于创新。在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工业企业在引进生产计划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存在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已经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

1计划管理的定义

所谓“计划”,是指管理部门对特定目标体系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的业务活动所作的总体规划安排。“计”是指战略,“划”是指战术,“计”是对将要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处综合环境、企业内外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史性对比等项因素的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划”是依据“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办法以及执行原则和标准。从以上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二者相辅相成,“计划”对于经营工作的重要作用,即“计划是经营的龙头、计划是效益的源头”,而计划的编制、审核、执行和考核的过程是统一的,对这个“统一过程”的管理就称为“计划管理”。

2我国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应用的现状

2.1工业发展不适应生产管理计划模式

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时期,存在着工业发展不适应生产管理规划模式的情况。从常理来说,应该是生产管理计划模式去适应工业的发展,正常的情况是工业先发展,随之而制定新的生产管理计划模式。而这里指的工业发展不适应生产管理计划模式是说:在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工业发展的大趋势等制定了新的生产管理计划模式,而企业却在之后的实际操作以及发展中没有跟上预定的节奏,从而出现了工业发展不适应生产管理计划模式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在我国工业企业发展中也是十分常见的。

2.2传统生产不适应生产管理计划新模式

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特别是一些老牌工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工业生产模式。工业企业引入新的工业生产管理模式,将对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产生冲击。企业员工以及高层管理者在生产计划管理模式方面造成不适,使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产生一定时间的缓冲时间。这样的情况也就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在企业对生产计划管理新模式的适应时间中,期间发生的诸多问题是工业企业高层管理者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企业员工由于对生产计划管理新模式的不适应等原因对企业的创新举动也无动于衷,这就会导致工业企业实施生产计划管理新模式存在难度,这也是生产计划管理新模式具体实施中的一大难题。

3计划管理的效果

精细的计划管理和有前瞻性的计划安排,不仅是总体计划完成的保证还是增量创效的重要手段,以此公司为例,计划管理的部分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保证量效兼顾

受成品油消费不振、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直销规模和效益下降。直销的盈利能力将直接影响公司整体预算的完成。为此,不优化月度资源计划配比,精打细算,协调总部调减石化柴油配置资源,将国柴配置计划控制在合理水平,并争取柴油外采计划,科学把控进销节奏,稳定直批销售价格,实现有效销售,确保计划内增效。

3.2从计划中挖效益

企业要有效益,经营环节的“两头”很重要,即资源购进和产品销售的“一买一卖”。通过加强计划管理,抓两头实现供销创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统筹资源引导市场

所处市场成品油资源供应渠道逐步多元化,既有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自产资源,也有山东地炼的低价资源,还有中化泉州和中海油惠州等经天津上岸的京Ⅴ资源。如不加以有效统筹,市场将陷入资源过剩、无序竞争的状态,进而打压市场价格,造成资源效益流失。为此,要疏导好、引导好、发挥好这些资源的流向和效能。

3.4健全计划事后评估机制

2013年以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供不应求。如果有资源,就有市场。如果有资源,就会有好处。以销售为导向的计划评估机制可以有效引导企业拓展和销售市场。但在2013年以后,由于受到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后,国内资源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石化配置资源创效能力强的传统优势消失,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复杂严峻的市场考验,原来以销量为导向的计划评估机制,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要依据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相应调整为以效益为导向的计划评估机制,适度调整各专业中心和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及权重,围绕精心经营、精细管理、挖潜增效的目标,鼓励各部门提高经营质量,提高整体效益。

4计划管理的改进建议

4.1进一步强化计划的严肃性与连贯性

经过认真分析制定的方案,通常遵循适度从高到严的原则,既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又能保证公司整体效益目标的实现。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应该是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实现和完成的。它不仅覆盖全面还要能保证每个相关环节计划的衔接,既保证整体计划和细分计划的科学性和逻辑上的合理性,还要能够充分量化和可衡量,同时还能保证与评估考核系统更加完美的衔接,这些都要求计划的制定必须是高质量和科学化的。而计划一经制定和下达后,就应当认真严格遵照执行,要严格禁止随意修改或者推翻原有计划。在保证企业远期目标和战略规划实施的前提下,如在季度与月度计划执行中遇到特殊经营困难与市场情况,的确需要做适度调整和修订的,也必须要经过规定的程序和必要的审批之后才能进行,对于计划完成情况的考评与考核就更应该严格以按规定程序制定、修订、下达计划为准,从而保证计划执行的严肃性、公平性,避免人为随意修改计划或者考核结果的情况发生。

4.2依托现有数据系统,提升计划管理职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科学技术的内容。计划管理也应该跟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脚步,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依托现有的数据系统,做好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建立一个数字化的计划管理系统。

4.3进一步建立完善的计划指标体系

随着市场形势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的经营管理需要也在不断改变,计划的指标体系也应该不断完善,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4.4树立全员计划管理的理念

“计划是企业的计划,企业是员工的企业”,计划管理必须确立全员计划管理的理念,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员工付诸实现,而企业的计划也直接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个人发展。无论是抓发展、抓管理,还是保安全、保稳定、促改革,根本的基石都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结语

通过大量实践证明,计划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能源销售企业,需要加强长期计划管理,即需要一套科学、权威和高效的,完善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功能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既能准确反映市场变化,又能有效调动内部资源的计划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忠宗.经营计划于预算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2]姚美华.工业企业计划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3]孙志松.探析现代工业生产计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4]林春蕾.现代工业生产计划管理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

论文作者:常苏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计划管理对企业经营作用的分析论文_常苏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