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教育建筑设计要点——以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例论文_庹昕

46030019800705xxxx 518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结合基地的现有状况,充分考虑校园空间序列感与方向感的结合特点,采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满足校园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并体现了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关键词:社会实践基地;教育建筑;设计

引言: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西宁市各个中小学生体验社会、增强社会实践的重要教育场所。因此在整体设计中,以校园形态为核心,将规划、建筑、景观融为一体,创造独特的校园环境序列和丰富的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以满足各种活动的需要,旨在使学生在一个适合其成长的环境中,成为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健全人格、强健体魄的现代人。

1、项目概况及分析

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见图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区域以西约12公里,用地周边多为农田,地势南高北低,其用地的南面为物流北路,交通便利。北侧为湟水河及其河滩树林,远处群山环绕,周边自然环境丰富。项目规划用地面积86246.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050.91平方米。建成后,将拥有社会实践楼、报告厅、餐厅、教工及学生宿舍、综合办公楼、风雨操场、温室大棚、生态教育园等室外社会实践场所。

图一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项目

2、总体规划

2.1场地利用

用地南高北低,南侧与唯一的市政道路物流北路相接,需要开设个人行、车行路口,合理利用道路与路基内部地形高差,是人车分流;校车与社会车辆的分流。

2.2功能分布

基地面积广阔,用地的北侧为湟水河及其河滩树林,地势低洼平坦,距道路和离园区入口较远,作为各个活动场地用地。南侧临近道路,宜集中布置各个学生教学生的活动场所。

2.3构思解析

整个基地处在广阔优美大气的环境中,因而在建筑形态上我们选择用融于环境的方式,建筑即景观,景观又引入建筑之中。以一个贯穿南北的草坡建筑作为主体,以谦卑的方式回应周边环境,亦又创造出新的景观。依托于整个草坡而起的几簇圆顶建筑,形态取自西北地传统的建筑聚落方式,富有民族特点的建筑形态与聚落方式,营造出轻松自由活泼建筑氛围,完美的契合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筑角色,为中小学生在室内基础教学之外,打造一个自由、趣味的“快乐营地”。

2.4定案分析

2.4.1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见图二)便于基地的使用和管理,我们把学校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三大类:教学、生活和运动。根据前期研究的成果,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这三大区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2.4.2空间形态

空间的多样性,公共交往空间多元化、立体化,重视外部空间、开放空间中、中介空间等的多样化配套组合。草坡建筑拥有丰富的天窗、天井、边庭、中庭,自由连接着各大功能组团。空间形态丰富流畅,传统意义上的走道外廊已消失不见,与建筑融为一体。帐篷式的几簇圆顶建筑形态独特,空间聚合性强,容易形成向心的凝聚力。

图二功能分区

2.4.3交通系统

车行系统,为营造宁静舒适的教学环境,本设计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外部车行出入口开设在南面市政道路东侧上,在坡道处理完场地高差就近布置停车入口,校车入口位于南面市政道路西侧,直下坡道转入下沉入口广场,这里连接入口大厅,是学生入院主要入口。人行系统,由南侧道路中部直接进入基地二层入口广场,这里连接教学区、餐厅、展厅及主席等地是外部观览及人行的主要流线。

2.4.4景观系统

人工景观上主要注重整体感和层次性,形成有富有重点的庭院建筑相结合,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入。自由的建筑形态使得自成景观得以实现。沿主入口轴线为下沉广场、露天庭院、立体跑道及湟水河景观。从下沉空间到室内空间再到广阔的果冻场地,打造一条步移景异、先抑后扬的空间景观序列。

3、建筑单体设计

校园建筑形态主要强调整体和统一性,同时注意局部的变化与搭配。入口大厅与综合办公楼位于基地主入口,楼高二层,为校园主要入口与联系过厅;教学楼位于用地的东南侧,楼高5层。三栋圆形建筑的聚落,是主入口最具特点的建筑群体。就近设置教师办公室,方便使用和管理;报告厅位于用地的西南部,楼高2 层。一栋独立的综合用途的报告厅,屋顶与整体建筑相连;.教工及学生宿舍位于用地的中部,楼高5 层。盤洗与服务空间布置在一层。双环式的建筑形态,形成趣味性的交流空间;餐厅位于用地的中部南侧,楼高2层。厨房设置在一层,学生餐厅和教工餐厅设置在一层和二层,满足全校师生的就餐需求;生态教育园与温室大棚位于用地的北侧,楼高1层。内部为自由布置的特殊场地;无线微波接收塔位于用地的北侧。楼高10 层。顶部是高台眺望空间。

4、绿色节能设计

主要建筑采用圆开形体,最小化的体形系数利于保温隔热,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和周边环境的引入,极大的改善了建筑环境,形成各个局部的微环境循环,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生活区在屋顶上使用太阳能设备,使用清洁能源,满足宿舍热水供应,减少能耗。校园录化系统和生态公园的布置,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遮阳防晒一利用节能门窗系统、遮阳百叶等达到遮阳防晒的效果。保温隔热一广泛利用环保墙体、中空玻璃、隔热屋面等,减少建筑能耗。

结束语

总之,学校建筑设计完成后,应该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意见。在设计之初,应该安格按照先进的、科学的标准,尽量减少失误。学校建筑设计应从国情、校情、馆情的实际出发,面对现实,着眼未来,真正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晶涛.简析教学楼建筑的设计要点[J].建筑与装饰,2018

[2]余蔚.中小学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3]杨文雍.探究现代学校建筑设计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论文作者:庹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探析教育建筑设计要点——以西宁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例论文_庹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