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生成与实施论文_程沙颖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生成与实施论文_程沙颖

摘要:课程游戏化项目以《指南》为背景,以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需要为核心,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程游戏化基本思路的指引下,笔者将以《操场上的蚯蚓》这一活动为例谈谈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生成与实施。

一、兴趣聚焦,话题讨论

小朋友们在操场上进行晨间游戏。鑫鑫的风火轮脱离了钩子滚了出去,停在了操场的一角。捡风火轮时他发现了地上的一条蚯蚓。他立刻大喊起来:“这里有条蚯蚓!”瞬间,五六个男孩子都跑了过去,惊奇地看着这个小动物。

《指南》中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园贴近自然、适宜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为幼儿探究各种事物提供了环境支持。教师应当树立课程意识,敏锐地捕捉幼儿的“惊奇时刻”,及时生成课程主题,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组织和设计科学探索活动。

越来越多的幼儿聚了过来。鑫鑫向大家介绍着他发现的这条蚯蚓。涵涵说:“这是小蛇!它会咬人的!”一听到“蛇”这个次,好几个小朋友立刻向后退去。立马有几位小朋友反对到:“这不是蛇,这是蚯蚓”“蛇不是这样的”“蛇比它大呀”……

幼儿对于他们发现的动物有不同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倾听者和支持者,尊重每一个不同的声音,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以及原因。教师可根据幼儿的“错误答案”制定下一步的支持策略。

二、仔细观察,触摸感知

 幼儿对于蚯蚓的探索更近一步。俊凯趴在地上说:“你看呀,他身上有线,蛇身上是花纹!”涵涵说:“它怎么不动呀!”说到这里,子恒立刻用手中的塑料钩子轻轻地碰了碰蚯蚓,蚯蚓动了起来。涵涵惊呼:“这不是蛇!是蚯蚓!它爬起来就像弹簧一样!”子恒用手轻轻地触摸着蚯蚓的身体,说到:“他的身体软软!我感觉还有点滑滑的!”涵涵也摸了一下:“它缩起来啦!”

 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思路指引我们要聚焦儿童的多感官参与,开展多样性的活动。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多感官的使用,能够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命特征,积累丰富的经验。幼儿仔细观察,从而发现了蚯蚓身上的纹路特征。触摸感知后,幼儿又了解了蚯蚓的爬行特点,结合已有的经验做出了判断“这是蚯蚓不是蛇”。

三、自主思考,深入学习

  在对蚯蚓进行深入探索时,幼儿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蚯蚓的头和尾巴在哪儿”。为了引导幼儿深入地学习,教师设计三个环节:逻辑推理、实地观察、查阅资料。

 (一)逻辑推理:“往哪里爬哪里就是头”

 晨间谈话时,老师将拍摄的照片投放到电视屏幕上。扬扬突然说到:“蚯蚓的尾巴好长啊!”老师问道:“它的尾巴在哪里呀?”扬扬上来指着左侧。下面立刻有幼儿说:“不对!是在右边!”于是,一个关于“蚯蚓的尾巴在哪里”的问题产生了。幼儿纷纷表达看法,但是并没有找到方法。这时,教师播放了一段“蚯蚓爬行”的视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馨儿立刻举起了手:“我知道,它往哪边爬哪边就是它的头!”

 作为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引导者,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向更深处探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它的尾巴在哪里”成功地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将幼儿引入思考。当幼儿寻找答案出现困难时,教师通过一段视频“爬行的蚯蚓”给予了幼儿一丝启发。这体现了教师的“幼儿本位观”,始终将幼儿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实地观察——“原来两头不一样大”

 关于“头和尾”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幼儿对于蚯蚓的探究兴趣也有增无减。恰逢近期下过雨,我们便发动家长带幼儿去户外找一找蚯蚓。这一次幼儿带上了放大镜与观察记录,希望通过仔细地观察,找到问题的答案。

 周日早晨,馨儿和爸爸出门取快递,发现地上有一条蚯蚓。他们取来放大镜和记录表。馨儿蹲在地上看了一会儿,对爸爸说:“我感觉头的地方好像有点粗,和这边不一样(尾巴)”。又说:“头这边粗一点,尾巴那边细一点。”爸爸将馨儿的发现记录在观察表上。馨儿拿起放大镜,说着:“我感觉它的颜色是有点灰的”“它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我没看到它的眼睛”……当馨儿将将放大镜移到蚯蚓头部后方时,突然有了新发现:“这里颜色有点不一样,感觉颜色有点浅,而且这里特别粗。”

 当课程聚焦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就会自发地、深入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三)查阅资料——“有个东西叫环带”

 回到家后,馨儿特意将表上那个“浅浅的粗粗的东西”圈了出来,问爸爸:“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呀?”爸爸在网上找到了答案:环带。爸爸为馨儿购买了一本介绍蚯蚓身体构造的书。馨儿将书带来幼儿园,着重介绍了“环带”这个部位,告诉小朋友可以通过环带来辨别蚯蚓的头和尾。

 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幼儿不断地积累新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对幼儿的经验进行梳理,帮助幼儿更清晰、更客观地了解事物特征,使得已有经验更具科学性、更加系统化。

四、经验拓展,情感升华

 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幼儿涌现出了更多的问题,比如:蚯蚓生活在哪里、蚯蚓吃什么、蚯蚓怎么生宝宝……于是教师利用高清图片、动态视频进一步向幼儿介绍了蚯蚓的生活习性、繁衍方式等。

 一天,晨间活动时,涵涵突然惊叫起来:“老师,蚯蚓被切开了!”原来,是一只蚯蚓的身体变成了两段。尽管幼儿知道蚯蚓的身体会“再生长”,但还是感到很不安。大家讨论起来,涵涵说:“肯定是哪个小朋友踩的!好可怜的蚯蚓啊!”

 我便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让幼儿理解生命的内涵,学会敬畏生命,萌发爱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论文作者:程沙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生成与实施论文_程沙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