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过下姜版“向往的生活”论文

农旅融合,过下姜版“向往的生活”

文 余安迪

初春,从杭州市区出发,驱车到淳安,再沿千岛湖向西南一路直奔,便到了下姜村。下完一场雨,空气格外新鲜,穿村而过的凤林港上水雾朦胧,一直延伸到远处的山林,两岸新建不久的房屋错落有致,绿水青山,在这里欣赏再好不过。

沿溪走,老旧的农民房早已不见身影,取而代之是一栋栋清新别致的现代民宿,沿街的小商铺里,手艺人忙着打糕、作画,远处的水果采摘园,老伯阿婆正等待着游人如织的又一个春天。

1.2.1 文献资料法 分别以“体质”“健康”“大数据”为主题检索近10年核心期刊论文、硕博论文近100篇,其中大数据与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颇少,因此,结合实际,运用大数据的思维开展体质健康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凤林港边开民宿 船长大叔多个“家”

下姜村99号,一栋淡黄色的四层小楼,临着廊桥和凤林港而建,这家名叫玖玖的民宿,算得上是下姜村最早完工开张的精品民宿。老板邵君,出生在淳安,后来成了一名船员,经常在海上驾驶他的大船满世界跑。他和下姜村的结缘,始于一场旅行,“那是2016年春天了,来到下姜村,感觉这小村庄山好、水好、空气也好,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在这里开家民宿试试。”

脑袋一拍,三天时间,他就和房东签完了合同。这个四层小楼,原先是一间农民房,邵君带着设计师又是拆又是改,原先的地下室,铺上大理石地砖,变成了会客厅;过去的晒谷场,摇身一变成了喝茶聊天的后花园,餐桌、靠背椅、淋浴缸、免费WIFI……五个月时间,他把这间原先普普通通的农民房,变成了下姜村最早一批的乡村精品民宿。

建成的民宿共八个房间,光是房顶邵君就改了三遍,前后投入200多万。目前,按照淡季每个房间400元,旺季翻个倍的价格,加上日常餐饮接待,每年能有30万左右的收入。店里还招聘了几个村民,虽然数量不多,但邵君说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善一小部分村民的生活,让他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意义。

2018年,下姜村共接待游客46.1万人次,乡村旅游产值达3010万元,这里已然成为淳安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这番成绩,离不开下姜农旅结合的产业经营模式。

腐殖酸具有刺激作物根系生长和对养分吸收的能力,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腐殖酸螯合肥不仅含有氮、磷、钾大量元素,也含有作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能给作物均衡供肥。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北京澳佳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腐殖酸螯合肥不仅能增加横径、纵径和单果重,也能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一开始,村民对民宿经营几乎零经验,于是村里成立了公司,对民宿进行统一设计、建设、营销、管理和结算,这也让下姜民宿至今不存在恶性竞争。为了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公司组织大家走出下姜村,外出参加创意设计、环境卫生管理、礼节礼仪等专业培训。经过这几年的改善和发展,村里已经有了三十多家民宿和农家乐,民宿产业已经成为下姜村主要产业。

空地改作采摘园
填充村民“钱袋子”

2011年,为响应政府发展乡村旅游的号召,下姜村两名党员加一名群众,带头把自家房子改成农家乐,这也是当地民宿产业的雏形。之后两三年里,来下姜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几家农家乐已无法满足接待需求,村里开始发动村民参与民宿建设,沿袭党员带头模式,又发动村里八户党员家庭打头阵,一间间民宿就这么盖了起来。

← 玖玖民宿大厅

↑游客采摘

目前,村里近600亩土地,大部分已被承包,用作葡萄、草莓、水蜜桃、桑树等休闲采摘游作物的种植。空闲的土地被利用起来后,农民实现了不错的增收。两家承包采摘园的经营公司,会以每年每亩土地1200元基价,按照每年递增50元的标准,支付给提供土地的村民,到今年,村民每年可以从每亩土地获得1400元的回报。这两年,下姜村每年还能从两家公司获得40多万元的收益,村里也会拿出部分分配给村民。

近两年,“青年返乡创业”频频成为全国两会许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议题。2018年1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珍公开提及,据农业部掌握的相关数据,彼时全国返乡创业的人员已经超过700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秀青年俊杰返乡创业、扎根农村的热潮正被掀起。

这几年,下姜村前前后后回乡创业的本地青年人有将近30人,为了鼓励大家创业,当地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例如对投入在100万元以上的精品民宿,给创业者提供30万元奖励;对于小规模创业者,可以给予首年免收经营场所租赁费的优惠。

返乡学画三个月村里帮她创了业

姜承堂,2016年起担任下姜葡萄和水蜜桃采摘园的管理员,每月四千多元的工资,让他成为采摘园里薪水最高的人。十多年前,他的日子距离如今的小康水平还差得远,常年在杭州萧山等地打临工,每月千把块的收入。好在,随着下姜水果园的开垦,这样的日子逐渐成为历史。“现在葡萄园有13个工人,都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不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每月也有两千多块固定收入,下姜村发展起来了,大家日子也跟着好起来。”姜承堂说。

6、定植:定植时间根据当地终霜期定植,一般在终霜期前10天可定植。定植时采用1∶1法,株距0.80米,行距1.30米,亩保苗600株左右,横垅刨埯,埯深15厘米,浇水时在水里兑上20%地菌虫杀,每亩1公斤。浇水量根据墒情而定,避免浇水过多,土壤过于粘重,栽苗后影响幼苗生根。栽苗时顶水埯苗,以免涝干,注意栽苗时苗子叶不能低于垅面,苗栽好后,扣上70cm宽地膜,扣地膜后直接出苗压膜,出膜时膜口直径要在10cm,不要把叶片压入土内。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姜也存在成长的困扰。采摘园每年生产的1500斤葡萄,六成拿来用于采摘游体验,其余四成通过经营公司运往外地进行销售,但乡村百姓意识与外部市场信息要实时“接轨”并不容易。“我们的葡萄很甜,但卖到外面竞争力却没那么高。市场上7~8元一斤的葡萄,下姜村的要十来块一斤。”姜承堂说,这并非下姜葡萄瞎叫价,而是当地土地流转成本决定了价格的相对高,未来要打开销路,不光要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更要提高葡萄生产技术,让品质提高。

用两倍稀释法将铁皮石斛匀浆液稀释成质量分数分别为1.25%、2.5%、5%、10%和20%的系列溶液。向制备好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稀释液1 mL,涂布均匀后置于培养箱中20 min。取出后,再分别加200 uL菌液于培养基表面,涂布均匀,倒置于培养箱中,37℃培养24 h。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不长菌的最低浓度作为最小抑菌浓度。

两年多前,下姜邻村源塘村的陈苏兰还是个常年跑在外头的生意人,就在某一天,她突然产生了要回源塘村的念头。“到我们这个年纪,很多人都想安定下来了,不想有多大的成就,只要每天能和家人在一起就挺知足的。”

陈苏兰是70后,喜欢画画,2017年夏天回到源塘村以后,她找了老师开始学习绘画。“那天,下姜村的姜浩强书记找到我,邀请我去下姜村做绘画事业。那时候我才学了三个月,真是挺意外的。”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陈苏兰依然有那么些激动,“还是个画画学徒,就能有自己的工作室,还有收入,你说哪有那么好的事。”

共享经济离不开大数据的运用。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个多方利益大博弈的时代。大家都在做共享经济,都在利用大数据思维,把“供”“需”快速匹配起来。我认为,大数据思维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共享经济也离不开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和匹配利用,实现共赢的局面。

陈苏兰欣然接受了姜浩强的邀请,不久,她在下姜就有了一间自己的手绘石画小作坊,这也是千岛湖唯一一家手绘石画店。小店的装修、首年房租她都不需要考虑,直接“拎包入驻”。玛瑙片、水玉、鹅卵石……店铺里,她的作品琳琅满目地陈列着。她总是早早就来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就在案前作石画,傍晚收工,骑上小电驴五分钟便能到家。“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有几千块收入,跟自己做生意当然是不能相比,但现在的日子是我更向往的样子。”

一山一水,百亩土地,下姜人民一双双勤劳的手拧成一个拳,在党员模范、各级干部的带领下,打出了自己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如今,也会有人讲起曾经那个“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猪圈遍地”穷山村的故事,但更多的时候,下姜人依旧奔着“产村人”融合、“居业游”共进的目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路上不曾止步。

标签:;  ;  ;  

农旅融合,过下姜版“向往的生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