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站枢纽布置和选型的研究论文_佘海铭

(中国葛洲坝集团国际公司,北京 100022)

摘 要 水电站枢纽布置和水工建筑物选型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总结某水电站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将此工作分为位置比选、结构比选和终选优化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同类工程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枢纽布置;坝型比选

中图分类号: TV6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水电站枢纽的布置是水电站设计中最基础的环节。影响枢纽布置的主要因素包括地形、地质、水流条件等,影响枢纽建筑物选型的主要因素包括工程造价、材料来源、施工方法与施工工期等,可以将这一过程分为初步比选,深入比选,终选优化三个阶段。

印度尼西亚某水电站是一座高水头引水式开发的电站,枢纽主要由拦河坝、冲砂闸、进水口、沉砂池、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钢管及地面厂房等建筑物组成,毛水头520m,引用流量20m3/s,总装机容量86.2MW。

2 初步比选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水工建筑物位置比选。以工程地质和地形为基本要素,综合考虑较低的发电建设成本,最少的征地移民,最小的环境问题和较低的地震风险,对电站的枢纽布置初步进行3种方案比较(方案1A、方案1B及方案2),三种方案均为引水式开发,径流式电站,建筑物主要包括拦河坝、进水口、沉砂池、引水隧洞、调压井、压力钢管及地面式厂房,装机分别为96MW、89MW及65MW。方案1A与方案1B坝址相同,引水隧洞段洞线布置也相同,隧洞长度为2080m,区别在于压力钢管的长度不同,方案1A压力钢管长3635m,方案1B压力钢管长2210m;利用水头也不同,方案1A为554m,方案1B为516m。方案2坝址位于方案1A下游处,枢纽组成与方案1A、1B相同,但引水隧洞及压力钢管均较短,分别为1740m和1470m,利用水头也仅有382m。

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方案1A、方案2由于压力钢管过长及装机容量较小,单位电能造价不经济,因此选择方案1B为初步的设计方案。

3 深入比选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坝型比选。在此之前先设计2种首都枢纽布置方案,方案1从左到右依次布置为土石坝、溢流坝、冲砂闸、进水口及沉砂池,溢流坝布置于右岸凸岸台地上,土坝布置于主河床。方案2比方案1少了左侧接头土坝,溢流坝布置在河床中间,进水口及沉砂池布置于溢流坝右侧。

坝型比选从工程造价、材料来源、施工方法与施工工期等方面进行,选择了混凝土重力坝、胶凝砂砾石坝(CSG)、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以及土石坝等4种坝型,通过投资、施工难度及工期等因素的比较,选择混凝土重力坝作为左岸非溢流挡水坝段。

工程区雨季长,雨量大,重力坝受雨季影响不大,可以节省工期。且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重力坝抗震能力最强。重力坝坝体设置溢洪道可解决永久性泄洪问题,不用另外开挖导流洞和溢洪道。而重力坝常见的问题是扬压力大、耗用水泥多,大体积混凝土需要温控散热等,但东南亚属热带区域,昼夜温差不大,温度应力小,重力坝是较好的选择。

具体比较如下表所示。

从布置上来看,方案2布置更为紧凑,且均为混凝土施工,而方案1多了土石坝施工工序,不过左岸挡水坝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混凝土重力坝,因此除了工程量比方案2多之外,施工难度趋于一致。从施工导流方面看,方案1可先在右侧台地做围堰施工溢流坝、冲砂闸及进水口等,利用原河床过流;待施工完成右岸建筑物后,再围堰截断河流,施工左侧挡水坝段,施工导流共分2期,布置相对简单。方案2则需要首先在右岸台地开挖导流明渠,再围堰施工溢流坝段,施工完后通过溢流坝段的过流,封堵明渠,再施工冲砂闸、进水口,导流布置较为复杂。方案2溢流坝边墙布置于左岸当地环境保护区内,征地较为困难,而且开挖较大。相对于方案1的坝体填筑,方案1对保护区的干扰较少。方案2隧洞进水口前的渠道较长,而方案1沉砂池后可以直接进洞。因此,选择方案1作为挡水建筑物布置方案。

4 终选优化

根据实测数据,进一步对引用流量、利用水头等参数进行了修正和优化,其中首部枢纽的高程较上一阶段抬高12.5~15.5m;厂址处的高程抬高4.2~7.6m。年平均流量由22.2 m3/s提高至24.6 m3/s。

经优化后确定的引用流量为20 m3/s,利用水头范围为1728~1207m,毛水头520m,净水头499.7m。装机容量为86.2MW(2×43.1MW),年发电量520GWh。

首部枢纽布置将方案1左岸挡水坝段由土石坝改为混凝土重力坝,其余溢流坝、冲砂闸、进水口及沉砂池从左到右依次布置。并考虑在进水口与冲砂闸之间的连接段布置管径1.0m的生态流量管,并设控制阀和检修阀各1个。优化后的首部枢纽布置如下图所示。

5 小结

水工建筑物的位置和选型是水电站的主要设计工作。传统的过程是以地质和地形条件选定坝址,再布置其他建筑物。如果根据建设成本等影响因素先对总体布置进行选择,再进行建筑物的比选,最后进行方案优化,就能兼顾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发展与成就编委会.中国水利水电技术发展与成就.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

[2] 潘家铮.重力坝的设计和计算.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3] 曹克明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4] 陈志强,侍克斌.水利枢纽工程坝型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北京: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年

[5] 韩军.影响坝型比选的控制因素探讨.吉林:吉林水利,2015

论文作者:佘海铭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水电站枢纽布置和选型的研究论文_佘海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