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跟踪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_林群1,尧娟2

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跟踪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_林群1,尧娟2

(1.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宜春供电分公司 江西宜春 336000;2.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供电分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为顺应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体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要求,国有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监督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能够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各类专项审计和经营审计及时察觉并揭示执行过程、重大决策部署落地中存在一些情况和问题,保障和推进重大政策决策的贯彻。

关键词:重大决策;跟踪审计;挑战对策

重大政策决策落实跟踪审计是为切实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国家发展战略的提速增效的重要监督手段,对服务国家治理,促进政令畅通,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企内部审计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政策措施在企业、行业的落地、确保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重要推动作用,也是审计职能的延伸。

一、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跟踪审计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审计署持续深化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国有企业逐步开展了对重大政策及决策的落实情况审计,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国有企业重大政策及决策落实情况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不适应的方面。

一是与审计法规体系不适应。现有的审计法律框架还是以1982年以来形成的以宪法为核心,以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框架的审计法律制度体系,其对审计职责的定位仍是以监督为主,但随着审计服务于公司治理这一角色定位的日益凸显,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重点也逐渐由合规性审查向绩效性评价转变,其审计功能和定位与既有审计法律制度框架体系所规定的职责职能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二是与审计制度不适应。由于不同政策的出台背景、目标、任务、实施对象、执行主体不一,即使是同一政策,不同被审计单位在不同阶段执行后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审计工作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因此亟待科学规范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并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和审计指南。

三是与审计工作机制不适应。国有企业重大政策跟踪审计正处于探索阶段,对比经济责任审计等传统的审计项目,其审计内容更敏感、审计对象层面更高,对应要求的审计权威性、专业性、时效性更强,按照现有的审计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审计要求。此外,重大政策跟踪审计介入的时机、审计组织方式、审计目标没有明确规定,亟待完善相应的审计机制建设。

四是审计目标难以明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大决策因其制定与实施的主体不同,往往涉及多个分目标多个领域多个层级,且上下层级和各相关部门间往往也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致审计人员无论是在各相关知识的掌握、相关信息资料的搜集上都存在较大难度,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各有关信息,将宏观性的政策目标分解到各个具体的分目标开展审计,并从整体上进行系统地审计评估,明确审计目标。

五是审计力量不适应。重大政策事项涉及面广,往往涉及财务、营销、物资、基建、规划、人力资源、生产、安全、经济法律等多个专业,有的一个事项就涉及到几个专业。面对庞大的政策决策体系,审计人员不但要跨专业吃透政策决策的精神实质,还要在审计一线深入了解执行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差异和执行差异因素,提出针对性强、决策参考价值高的审计意见,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满足。

二、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跟踪审计可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上述政策跟踪审计存在的不适应可以考虑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政策层面,审计署印发了《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实施意见(试行)》,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职责、组织实施等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可以视为在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对既有法律框架的一种补充,但考虑到国有企业自身的产业特点,除了在立法层面的准确定位,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较为实用的审计实务指南,以更好地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考虑到政策跟踪审计涉及领域广泛,以及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可以逐步探索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制定分项指南。

管理层面,加大审计成果综合运用力度。一是进一步加强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审计的实效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着重反映影响决策落实的突出问题和重大违规违纪问题,了解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合理界定主体责任,提出切实可行、符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的整改意见和建议,及时将有关问题通报给相关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二是加大审计整改考核与问责力度。审计监督和监察问责工作由不同的部门履职,各有分工,二者关系紧密。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推动问责工作,顺势而为、借力发力,以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履行审计整改责任,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屡审屡犯顽疾,更好地履行审计工作监督、保障、促进职能。出台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审计相关考核与问责机制,将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考核内容中,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整改第一责任人职责,整改情况作为领导班子成员廉政述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加强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审计的考核与问责力度,提高审计严肃性和威慑性。

人员层面,优化审计力量。一是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对目前已有的重大决策事项进行综合研讨和分析,熟悉和掌握各项决策的目的、要求、具体措施及实施对象,研究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审计项目的特点,逐步提出并完善审计组织形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审计资源的整体效力,以此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目前,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掌握的审计知识以财务、工程项目方面的为主,对政策决策类的内容涉猎较少。可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对重大性、战略性、宏观性、长期性问题的综合分析与研判能力。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以审代培”等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知识。三是强化审计资源整合。拓宽审计队伍建设,建立审计储备人才库,培养一批优秀的审计后备力量。邀请一些对重大决策掌握更深入的业务部门的专家骨干参与到重大决策落实情况审计项目中来,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充实审计力量。另外,也可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引入社会审计力量。将合适的审计项目交给中介事务所来完成,缓解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有效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监督效率。

论文作者:林群1,尧娟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4

标签:;  ;  ;  ;  ;  ;  ;  ;  

国有企业重大决策跟踪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论文_林群1,尧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