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论文_黄贺腾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论文_黄贺腾

身份证号码:12022119900426XXXX;天津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探索农业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提升农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1 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作用

首先,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业产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提供服务和保障,更好地让广大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和认知,从而摒弃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单凭经验务农向依靠科技务农的成功转变。其次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对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掌握新观念、新技术,围绕促进农村、农民、农村经济发展这一目标,进一步拓宽了服务领域,促进了农业新产品经销和新技术推广的有机结合,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并将其同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农业适用技术、管理经验、优良品质等的不断进步,以此在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然后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还可以向广大农民提供咨询、指导、示范、培训等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产业相关科技服务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演示、举办科技讲座、成立咨询点等,积极向农民宣传科学技术,从而增强农民科技技术水平。

2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

2.1明确职责,突出重点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为加强领导和协调, 建议设立开封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农科院和各县农业部门农技推广部门协调配合,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推进共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开封市农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全市农业科技资源的现状,突出体系建设的重点。

2.2 进一步拓宽农业产业科技服务渠道,构建综合科技服务体系

一是组织广大农民参与新型技术培训的咨询,以各个地区的乡镇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从而不断提升农民科技意识、生产能力;二是科技示范,通过构建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地基、示范样板等,吸引广大农民参观并学习;三是由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推广其自主研发的新成果和新品种,例如:优质高产杂交稻“内 6 优 7075”品种的推广,就极大地提高了当地水稻产量和质量;四是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与地方农业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通过现场会、技术需求对接等方式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五是通过各级科技特派员的选认,完善科技特派员相关机制,使科技特派员能够融入农村,服务农业、农民,实现科技下乡;六是通过立项来选定重点推广的农业产业技术成果,构建专项科技服务平台。

2.3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层次多、任务重、涉及面广,需要多方协调合作。应建立涉及科技、发改、农业、财政、教育等多个有关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统筹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引导产学研一体联动和“一盘棋”发展,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

2.4 研究出台配套政策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涉及财政、科技、农业、人事等方方面面,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管理、支持作用,系统分析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的政策需求,在资金支持、项目管理、职称评定、专家称号申报、年度绩效考核、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改善创新政策环境,为农业转型升级、科技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 加强农村信息网建设,为建设科技服务体系搭建平台

一是,构建面向全社会、有效、统一的农业产业推广服务信息传

播系统,该系统包含专业服务热线电话、互联网网站、广播电视频道等等,通过该传播系统因时因地地来推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二是,针对农业生态、农业资源、农业灾害等建立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信息系统;三是针对当地农业相关产业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专家系统,对农业信息资源库进行不断完善。

2.6 注重专业合作社培育,丰富农业产业化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对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要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丰富和完善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快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劳务合作、农产品营销合作等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综合实力,提高对农户的覆盖率和带动力。着力引导和推动专业合作社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打造一批经济实力强、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政府、市场、企业、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指导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储藏和物流等服务业,支持合作社开展信息化建设、品牌建设,切实提升合作社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7 建立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增加绩效支出

建立和完善增加绩效支出制度,有利于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在做好岗位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建议该专项资金管理中增加绩效支出预算,科研院所应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支出考核奖惩体系,绩效支出安排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在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同时,对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也具有促进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项目专项管理水平。

2.8 建立健全创新主体间联动机制

优化创新主体构成,适当增加企业、家庭农场等技术转化应用主体,形成科技问题从生产中来、科技成果到田间地头去的创新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围绕产业发展核心问题,布局创新主体的工作任务,形成协调联动创新链条。充分发挥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作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及时沟通产业生产和各环节创新进展情况,保障各创新主体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2.9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应在保证经费稳定的基础上, 加大对改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难题的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相关行业的优势资源,高校、 科研单位集中了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和一流的科研设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办法,使基层技术人员得到定期、定时、合理系统的多学科培训。 另外体系应与农村基础科教文化建设、 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农业技术需求,推动农民与企业、科研单位的互动交流, 使农民得到科学技术培训的同时,帮助农民规避风险,增强合作组织建设力度,建成农产品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体系。

3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方法众多,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各个地区应该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中选择适合该地区的建设方法,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稳步、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思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08):201-204.

[2]杨海霞.优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J].北京农业,2015(15):293.

[3]安蒙龙.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问题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7(04)

[4]孙杨,陆学文.农业科研院所视角下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J].江苏农业科学.2015(08)

论文作者:黄贺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0

标签:;  ;  ;  ;  ;  ;  ;  ;  

现代农业产业工程体系建设方案研究论文_黄贺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