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过程分析与环节_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设计过程分析与环节_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设计过程的分析与环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环节论文,过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们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逐渐悟出,减少和克服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必须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对其进行全面周密地策划和精心巧妙地设计。教学设计的提出,正是人们对教学活动规律性的科学认识和理性思考的结果。它是规范教学活动并使其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最佳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策划的过程。”[1]教学设计的特点是: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特征为出发点;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其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过程的前期分析

1.学习需要的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需要的分析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2 ]即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或标准)之间的差距,是指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就是学习需要。差距揭示出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学习者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指出了要解决的问题,规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学习需要的分析就是找出差距的过程,教学中的问题是找出差距的起点。因此,分析和研究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环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者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有效吗?所使用的传送信息的方式适宜吗?教学活动的安排合理吗?教学能否使学习获得成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如何?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正确吗?等等。

2.学习内容的分析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要对学习者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详细阐释的过程。学习内容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结构、范围和深度,这与“教什么”、“学什么”有关;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这与“如何教”、“如何学”有关;介绍学习内容的分析过程与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过程是: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首次评估学习内容;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具体分析;再次评估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分析的常用方法有:(1)归类分析法。 此法要点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知识体系。(2)图解分析法。 具体步骤是:列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等;把所列内容按顺序排列;用线条把各要素连结起来;图解成型后,核查内容的完整性、要素之间的逻辑性;补充实例,提出教学建议。[3]层次分析法。 具体步骤是:确定学习者必须获得的终点能力;确定次一级的从属能力;确定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如此剖析,一直到学习者的起点能力为止。此外还有信息加工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

3.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习者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此,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状态、一般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情况,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是指学习者对从事科学的学习已具备的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态度。

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重点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的分析。分析学习者知识起点能力,就是要判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的状态;学习者技能起点能力的分析。可从终点能力开始,逐步分析达到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以此判断学习者技能起点能力的水平;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态度一般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成分,可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态度。

二、教学设计过程的主要环节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目前达不到的事物,是努力争取的、向之前进的、将要产生的事物。”[3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是将学习者通过学习后所要达到的最终行为状态,用明确的语言,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项目表述出来,以克服教学目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一般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三个领域。[4]认知领域学习水平有:记忆、理解、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创见;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有:模仿、对模仿动作的理解、动作组合协调、动作评价、新动作的创造;情感领域学习水平有:接受、思考、兴趣、热爱、品格形成。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是有效地解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教学策略的设计主要研究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教学方法的选择等一些教学具体问题。

教学顺序是指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是对“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作出科学的安排。就学习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理智技能、言语信息、运动技能、态度的教学顺序的安排问题。加涅关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作为教学活动安排的一般指导。这些活动是: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示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引行为;提供反馈;评定行为;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5]

教学设计所关心的是,设置一种怎样的教学形式以创设最优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列教学形式可供选用:以教师解释说明为主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讲解形式;以教师提出较多的适当问题的提问形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交谈来获取知识的小组形式;按课题呈现教材、组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知识的讨论形式。[6]“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简洁地说明了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3.教学媒体的设计

有效的教学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目标顺利达到,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教学设计十分重视对教学媒体的设计。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诸多条件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学媒体。可为一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门课程的教学选择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时应依据:教学媒体的技术特性、教学特性和功能;教学目标的类型和学习者的特征;不存在“万能媒体”;应考虑易获得性和成本问题;必须熟悉教学媒体的操作技术;注意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在应用教学媒体时,要找准最佳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机。

4.教学过程的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分析环节(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的分析)和三个设计环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设计),就可以着手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了。即用流程图的形式,简洁地反映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果,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客观地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学习内容、教学媒体等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形成一个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体现教师主导、学习者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遵循学习者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体现一定的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采用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的形式,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环节,明显地显示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重,从而使教学过程有序地展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流程图是浓缩了的教学过程,层次分明、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常见的教学过程流程图有:示范型、逻辑归纳型、逻辑演绎型、探究发现型、练习型、控制型等[7]。不同的学习类型应采用不同的形式。此外,还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制形式性练习题。

5.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实质上是指对教学设计的成果进行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设计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行试用,以了解该成果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等教学设计方案的使用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保证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标签:;  ;  ;  ;  

教学设计过程分析与环节_教学设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