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讨论”栏目的作用促进学风转变_研究性学习论文

发挥“讨论”栏目功能,促进学习方式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栏目论文,功能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新教材在许多章、节里安排了一个专门栏目——“讨论”,体现了新教材十分重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突出体现了把化学学习看成是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过程的建构思想。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一种倾向性的现象——对“讨论”栏目不重视,上课时只是匆匆一提,或干脆下放给学生“自己看一看”了之。我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促进学习方式转变谈一点看法。

一、强化主体,开展自主性学习

新教材“讨论”栏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教师应当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围绕讨论题积极思考,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地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迁移、猜想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动性,充分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体验科学探求的欢乐,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

[案例1]元素周期律(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

新教材一改旧教材直接呆板向学生硬灌(介绍)化学家研究成果(规律)的做法,而是通过设置8项讨论,启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对大量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逐一找出规律,让他们亲身体验“元素周期律”的探索过程。在讨论中,学生深刻领会到“周期性变化”的真正涵义,巩固了碱金属、卤素、原子结构的知识,训练了科学研究的方法、途径,体验到科学探索的成就感。

二、强调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计划“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谈论的研究性学习有两种:一是指“研究性学习”课程;二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方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接受性学习”和“训练性学习”方式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熟悉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到实践中去调查取证,考察走访,收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

由于受传统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负面影响,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较少,而在学科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但是,中小学的大多数时间在课堂内而不是在课堂外,因此课堂内的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方式形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为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应立足于化学课程,而教材中的“讨论”栏目正是很好的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案例2]乙炔 炔烃

[探究主题]

[提出假设]学生通过讨论提出:由于乙炔在分子结构上类似于乙烯分子,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碳碳三键中有两个键较易断裂,其化学性质类似于乙烯的结论。

[确定研究方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验证“乙炔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的科学猜想?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由一个组的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质疑、评价,得出较为统一的方案:在空气中点燃;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教师演示实验]乙炔的燃烧;乙炔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乙炔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

[总结、评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原先假设的正确性,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教师要对整个过程做出简要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研究思路、方法,哪些学生的思维有创新,哪些学生的方法最简捷,当然还要中肯地指出错误的思路和方法。

[引伸讨论]乙炔和乙烯的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1molCH≡CH和1molCH[,2]=CH[,2]完全反应各需多少摩Br[,2]?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性非常高,气氛活跃。通过“讨论”栏目,经常运用此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彻底改变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三、强化协作,学会交往与合作

合作学习,作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模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际交往的能力本身是一种生存、学习和生活的技能,“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已是新世纪教育的显著特征。人之所以高明,不在于他能够储存多少信息,而是其高级心理机能的不断更新完善。维果茨基认为,人类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首先是作为个体间的交往功能,然后才是作为个体的内化功能,所以,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完善,取决于其交往的丰富程度。课堂与学校是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与学校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提供学生学习探究,重要的是彼此沟通想法与分享情感的“平台”。教材中的“讨论”栏目为实现协作学习创造了重要途径和充分发展的空间。

[案例3]

[教师引导]首先,讨论Na[,2]CO[,3]、NaHCO[,3]和NaCl都为固体时的鉴别方法。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许多鉴别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为下面四种:(1)把等物质的量的固体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盐酸中;(2)先加热,再加盐酸;(3)配制成溶液后,先加CaCl[,2]溶液,再加盐酸;(4)配制成溶液后,先加AgNO[,3]溶液,再加硝酸。

[学生评价]组织学生对上述四种方法从实验步骤、现象、试剂等方面进行补充、质疑,再选出一位代表,阐述这四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第一种为最佳方法的结论。

在讨论中,学生学会了表述自己的见解;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了相互接纳、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对教材产生深层认识,获得最佳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对“讨论”栏目,我们要着眼于对教材有效功能的开发,着眼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立足于教材,抑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实现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标签:;  

充分发挥“讨论”栏目的作用促进学风转变_研究性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