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裂变创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_创业论文

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扎根理论方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过多年探索,创业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和丰硕的理论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对象基本都是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为主,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明显不足。尽管创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我国开展创业研究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创业的方式、途径和频率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开展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可选素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创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很多具有大中企业工作经历的管理者,基于某种原因而离开这些企业实施裂变创业活动,对这类创业问题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概念界定

裂变衍生是产生新企业的重要方式,也是产业集聚区,尤其是高技术产业集聚区的活力所在。从文献来看,裂变衍生一词的英文表达为“spin-off”,Carayannis等认为,裂变就是指从母体组织转移技术并使之商业化,且能够增加就业和创造财富的新企业。[1] 这种观点体现了技术主导的思想,是从技术角度对裂变行为的探索。还有学者根据对实际现象地观测,指出“裂变”是指小企业的管理技术骨干从原来企业辞职,利用掌握的管理、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兴办与原企业技术产品市场类型基本相同的新企业。[2] 这种说法突破了技术的局限,将裂变的范围拓展到了其他领域,比如知识、市场等。基于裂变的创业行为可以称之为裂变创业,这种创业类型和通常所说的企业裂变不是一个概念,企业裂变既可以指企业基于组织衍生、建立分/子公司来成长壮大,也可以指企业借助机构改革、体制转换而剥离优质资产、逃避债务危机。而裂变创业虽然与企业的分离、分拆相关,但却存在显著差异:裂变创业是伴随人力资源分离的企业裂解行为,分拆后的母子企业表现为更多的竞争而非合作关系。

实际上,无论视裂变为技术导向还是管理导向,是一种活动结果还是一种活动过程,其实质都是指从母体中脱离出复杂的个体,该个体可能与母体有相同的特性,又可能有不同的内涵;同时,裂变离不开人力资源这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人是裂变的发起者和承载者。值得注意的是,实施裂变创业的创业者可以有两种选择方式:裂变后创建全新的企业,或者裂变后参股加入既有企业。这两种不同选择的裂变过程、影响因素和绩效水平可能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后一种情况界定为“继承式裂变创业”,即创业者自母体企业离职后未创建新企业,而是以技能或资金等入股参与既有企业的运营管理,基于继承既有企业、实现管理者变更而裂变创业。继承式裂变创业是一种逐渐增多的创业现象,无论在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领域都有大量的企业案例涌现,这为我们开展深入的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二、扎根理论方法的选取及分析步骤

目前,裂变创业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成果更不多见,缺乏可直接借鉴的理论成果。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尽量舍弃文献演绎模式,利用归纳方法从现象中提炼该领域的基本理论,从而逐渐创建和完善相应的理论体系。于是,实现深入了解继承式裂变创业这一社会现象,挖掘相应规律的目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Grounded theory)便成为比较合理的选择。扎根理论方法在社会学领域的运用较广,而在企业研究领域比较少见,该方法的特点在于认为社会学需要建立理论,认为定性研究或任何研究都应着重资料分析与理论建构。考虑到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具有的理论生成特点,以及本研究拟归纳提炼出继承式裂变创业有关理论结论的目标,决定以扎根理论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通过对精选个案深入访谈资料的分析、挖掘,期望能够在继承式裂变创业研究的方法和理论上有所创新或突破,弥补定量方法不易于深入挖掘现象信息、其他定性方法的资料分析(译码)不很系统的不足。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一个不断比较、思考、分析、转化资料成为概念以建立理论的过程,[3] 该方法得出的最终结论是经由系统化的资料搜集与分析而发掘、发展,并已暂时地验证过的理论,这一特性使得该方法的分析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和严密性。Strauss & Corain指出扎根理论强调理论的发展,而且该理论根植于所搜集的现实资料,以及资料与分析的持续互动。[4] 这种重视资料、重视互动的方法特性,使得研究者可以借助和事件当事人的连续、亲密互动和抵近观察来收集资料。在与事件、现象的互动中,研究者用以提炼全新结论的理论敏感性不断提高,其归纳提炼的研究结论也逐渐丰满。

扎根理论方法的资料分析过程是提炼结论的关键,这一过程意在从资料中概括出概念和范畴并识别其关系:理论就是由研究者得出的概念及其关系组成的。简单而言,做一个扎根分析要经由以下两个步骤:

第一,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① 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概念化和范畴化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也就是处理聚敛(Convergence)问题。[5] (P38)

第二,建立范畴之间的关系以成为理论,即通过运用“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将第一步得出的各项范畴联结在一起。[6] (P165)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的涵义。典范模型这一工具的作用体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产生某个事件的条件、这个事件所寄寓的脉络(也就是该事件在维度② 上的位置),以及在事件中行动者采用的策略和采用后的结果,来帮助我们更多、更准确地把握该范畴,从而实现了剖析范畴内涵和识别范畴关系的统一。

三、基于扎根方法的继承式裂变创业个案研究

扎根理论研究之目的在于从理论层次上描述现象的本质和意义,从而建立一个适合于资料的理论。扎根理论对资料的依赖性,使得其与案例研究方法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基于案例的选取和资料收集才能更好地开展后续的扎根分析。真实的情况是,扎根理论方法远远出现在案例研究法之后,案例研究方法曾经在某段时期被研究者所质疑,是扎根理论的出现以及其资料分析的严密性带来了案例研究方法的复兴。因此,本研究实际上是基于个案的扎根理论研究,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扎根理论方法的资料搜集与分析是一并发生、同时进行、连续循环的,也就是研究者要以研究过程中分析所得的暂时结论为指导,不断审查资料的储备丰裕度,不断调整分析的重点方向,不断进行资料的补充工作。一般的定性研究方法都是资料收集完毕后展开集中分析,扎根理论法要求边收集资料、边分析资料、边补充资料、边调整研究的具体方向或重点,因此,研究者的整体控制能力和动态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案选定与资料收集、整理

扎根理论更注重目标企业的信息丰富度而非样本数量的多少。本文挑选了课题研究中具有典型继承式裂变创业特征的“A”企业作为分析对象,研究收集的个案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笔者在开展基金资助课题研究时对“A”企业相关人员的实地访谈,整理了包括访谈和参与观察在内的资料记录;二是关于该企业的评论、公告、言论及产业报告,企业内部资料如报纸、画册等。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者紧密围绕“继承式裂变创业”这一主题,广泛联系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人士,通过面对面与他们进行深层沟通,通过对资料整理中发现的有意思议题、有疑问议题的及时追问,最终收集到了大量有价值的、内涵丰富的信息。同时,本研究也非常重视局外人士的观点、现场观察描述和亲身的体验感受。再有,实地访谈中也尽量确保调研对象覆盖企业各部门、各层级,并对各种途径获取的资料进行不断比较和验证。在资料整理、整合、质证以确保其真实准确反映个案状况的基础上,将最后待分析的资料正式命名为“继承式裂变创业个案资料”。

(二)个案资料的扎根理论分析过程

资料收集整理完毕后,就进入了扎根理论译码分析阶段,这也是扎根理论方法的重点和核心部分。为分析便利起见,我们将选定的企业命名为个案A,从而将英文标识A嵌于研究之中以便于后续分析。

1、概念和范畴的得出

概念或范畴(更高层次的一种概念)的命名或提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不仅由于资料的庞杂性,还由于寻找合适名称的困难性。一般来讲,概念的来源可能是文献、研究者的创造,或者是被访谈者的用语,此阶段的要求是要有创意,最好能提炼出一些全新的、具有丰富意义的词组。根据扎根理论方法,这里的概念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甚至一个短小的句子,但其必须能够准确体现对应句子的本质内涵,而不能是一个简单的“摘要”。为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展开:

一方面,采取对资料进行逐句概念化的作法,在每句话句尾都用“ax+概念”加以标注,其中,ax是指句子在资料中的顺序,概念是我们为该句话本质涵义所贴的“标签”,或者说是对其的“定义”。具体例举如下:(1)既有企业是国有企业,是有包袱的,原来好多职工需要安置,国企包袱没有处理完全(a140.低位基础)。(2)创业者在既有企业投入了100多万元的股份,参与了投资活动(a176.创业参与)。(3)创业者的有些想法很好,但推行不开,这与原企业中层管理水平/素质有关(a191.创新障碍)。(4)既有企业圈子里的人有自身劣根性,产业内好的思路和方法很难被接受(a195.积累的劣势)。

另一方面,资料的逐句定义难免会出现多个定义同时指代同一现象,或者多个定义具有本质一致性的情况,因此,对以上过程得出的概念“标签”进行重新归类,并以“aax+概念”来表示。于是,aa[,x]就成为一个表达同类定义的范畴,基于这些定义归类的范畴提炼过程本质上反映了对现象的归类,范畴的得出实现了对资料的分解、比较、归类和整合。比如,上面的a[,140]、a[,191]和a[,195](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没有列出)等概念都反映了一个问题:裂变创业者在其他企业既有基础上开展创业行为,面临既有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障碍。因此,我们用“aa[,3.]低效路径依赖”这一范畴来概括整个事件。经过类似的操作,我们可以实现对其他概念(群)的合并,最终将大量的概念转化为数量更少的范畴。③ 本研究得出的范畴为:aa[,1.]既有企业特性、aa[,2..]继承既有企业、aa[,3.]低效路径依赖、aa[,4]启动资金缺失、aa[,5.]资金闭循环、aa[,6.]积累和外取乏力、aa[,7.]非转制员工、aa[,8.]裂变参与创业、 aa[,9.]团队多重来源、aa[,10.]弱信任和监督,以及aa[,11.]少学习和交流11个。

经过以上两步分析,得出的概念和范畴都逐次暂时替代了大量的资料内容,我们对资料的精炼、缩编和理解也在逐渐深入,我们分析和研究复杂庞大的资料数据的任务转而简化为考察这些概念,尤其是这些范畴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结。不对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扎根理论研究的后续分析和成果展示是无法进行的。换言之,概念化和范畴化将收集来的资料转换为一个个利于比较和分析的单位,促动研究者针对资料里反映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导研究者对各种假设和现象提出质疑,推动了研究者进一步探索、识别和导出范畴间的新关系。

2、范畴间关系的建立

在概念化和范畴化阶段,研究者将资料分解并指认出范畴,该过程对资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抽象和提炼,但最终得出的范畴几乎都是独立的,其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深入探讨,而关系的建立是得出结论的必要前提。为此,要将各个独立的范畴加以联结,将被分解的资料重新整合,这就有赖于典范模型的运用。典范模型是扎根理论方法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是用以将范畴联系起来并进一步挖掘范畴涵义的有效措施。

典范模型包含“因果条件→现象→脉络→中介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六个主要方面,用以引导对范畴的整理和分析,实际上就是将范畴安排至典范模型六个方面的不同位置,位置即体现了关系。经过对11个范畴的不断比较,不断挖掘,经过对其关系的不断识别,不断质疑,我们最终将其落实在典范模型的不同位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个案A的典范模型分析

创业者不是创建一个全新的企业,而是裂变后以参股的方式继承了既有企业的管理权,在此基础上实施创业行为(行动策略)。继承创业的特性导致创业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既有企业的状况,而既有企业在资源、人力甚至制度和文化等诸多方面并不一定具有优势(脉络),尤其是既有企业是基于收购国有企业创立时,组织形式的转变并没有带来员工观念的跟进(现象)。创业者组建的团队具有多重性:既有企业内部原有管理者,也有新加入者、新提升者,这就很难实现优化和统一,而且企业依托自有资金运营,没能有效引入战略投资者致使资本实力逐渐衰落(中介条件)。继承创业模式引致创业者依赖既有企业的劣势而很难突破,资源内部积累和外部获取的能力很难改善(因果条件),最终导致创业者威望和整体信任水平降低,学习和创新的氛围及动力不足(结果)。

3、核心范畴的提炼及扎根研究的结论

经过以上对范畴的典范模型分析,我们对范畴及其关系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在对原始资料、概念、范畴,尤其是范畴关系不断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一个能反映个案全貌的核心范畴:弱势互赖的继承式裂变创业。④ 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表述为:创业者从母体企业裂变时,自身并未积累起优势明显的资源、能力,也未能有效吸附其他战略资源;创业者在既有企业基础上实施创业行为,继承了既有企业大量非优势资源;创业者同团队、员工和上层公司之间构成了弱势资源互相依赖、互相托拽从而绩效低下的恶性循环。

核心范畴及故事线的提炼,简化和集中了我们对个案的理解。为了使分析更有说服力也更丰富,有必要对核心范畴展开进一步探讨,这可以通过识别核心范畴的性质、维度和位置来实现。具体见表2。

表2 核心范畴的性质、维度和位置

本研究得出的核心范畴(弱势互赖的继承式裂变创业)反映了一种继承式裂变创业的现象,该现象的发生隐含着众多的影响因素,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在个案中的不同状况(位置),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或绩效。

根据以上扎根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继承式裂变创业者和既有企业之间的资源/能力之间存在高度相互依赖性,这种依赖是弱势资源的依赖,这种依赖会共同作用于企业并阻碍绩效提升。该结论隐含两个命题:其一,假定了继承式裂变创业者不可能拥有丰富的优势资源,比如产业经验、管理技能和网络关系等,也就是说裂变创业者可能不具备转移母体企业资源的能力,或者说不具备依托自身魅力吸附其它外界资源的能力。否则,该创业者更好的选择应该是独立创业。其二,假定了既有企业自身的资源状况尤其是管理能力不会有太大优势,否则其可能不会引入裂变创业者。虽然这两个假设不一定总是准确,但肯定会在较大的范围内存在。因此,继承式裂变创业更可能是一种弱势资源寻求合作的过程,从而具有非常强的相互依赖特征。弱势资源的互赖将导致企业成长的拐点很难突破,继承式裂变创业的绩效很难提高。

四、总结

企业创业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研究起来纷繁复杂、困难重重。裂变创业尤其是继承式的裂变创业研究相对缺乏,远还没有达到构建理论体系的水平。继承式裂变创业问题的研究有待于我们不断提出研究课题,不断寻找典型个案,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在社会学领域运用较广,也较成熟,但在企业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通过运用扎根理论,以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完善,以及研究视角上的突破,能够在继承式裂变创业研究中有所发现。本文分析得出的“弱势互赖的继承式裂变创业”这一核心范畴以及围绕其的相应结论,是研究者在完全忠实和“扎根”于资料的前提下归纳而来的。同时,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可以得出其他继承式裂变创业个案的分析结论。在多重企业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最终可提出继承式裂变创业的有关理论,从而丰富裂变创业研究的理论体系,推动创业理论研究的发展。

注释:

①概念是附着于个别事情、事件或现象的概念性标签。当一组概念都指代同一现象时,就由一个层次较高也较抽象的概念统合,这种概念称为范畴。

②维度是指范畴性质的连续排列,也就是将某种属性加以细分,借此更好的理解一个范畴的内涵。如果个案在范畴的维度上具有明确的界定,即可将这一具有个案特性的内容称为维度的位置,以便剖析个案。

③由于得出的概念较多,概念又不是分析的重点,故此处没全部列出。

④核心范畴及故事线是扎根分析过程的阶段结果,前者是指用一个范畴概括、统帅整个个案所反映的事件或现象,后者指用一句话总结个案故事的主要线索。

标签:;  ;  ;  ;  

继承裂变创业的理论与方法研究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