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比较论文_文小波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比较论文_文小波

文小波

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接受电切术。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及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6.3±1.2年、63.1±15.4g、5.9±1.6ml/s、178.5±39.6ml)、(6.4±1.3年、62.9±14.8g、5.8±1.5ml/s、175.2±40.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术后残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与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手术出血量更小,术后前列腺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关键词: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电切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随我国社会人口的老年化,前列腺增生发病率日渐增多。经尿道等离子刀前列腺剜除术是近年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一种新方法,因此我们拟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对照组接受电切术。研究组平均年龄(63.7±13.4)岁,男性29人,女性21人;对照组平均年龄(64.2±15.8)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1)入院后临床资料,手术经过完整。(2)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符合第8版实用外科学关于前列腺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每个研究对象能配合医务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1)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2)肝炎病毒携带者,活动性感染,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者,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

1.4 评价标准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及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2)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

1.4.1 前列腺重量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1],对患者进行前列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公式为: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0.52×1.05。

1.4.2 术后并发症 主要记录两组患者尿失禁、出血、感染、再梗阻发生例数。

1.6 统计分析方法 将资料录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_)±s描述,使用t检验。两样本率用χ2检验法,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及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分别为(6.3±1.2年、63.1±15.4g、5.9±1.6ml/s、178.5±39.6ml)、(6.4±1.3年、62.9±14.8g、5.8±1.5ml/s、175.2±40.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术后残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并发症(%)最大尿流率(ml/s)残余尿量(ml)

研究组85.5±16.5 126.3±26.7 4 26.5±5.8 29.6±6.7

对照组90.3±17.1 74.6±26.9 6 20.3±4.7 38.4±7.2

P>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首先比较了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前列腺指标,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前列腺病程、前列腺重量及术前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有较好的可比性。

我们进一步比较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的手术疗效。在研究结束时,我们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最大尿流率及术后残余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能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前列腺术后功能的恢复。既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金标准[2],但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电切术仍存在不足之处:手术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有学者[3]认为电切术术中对前列腺的切成率明显低于剜除术,因此造成术后前列腺残留,造成术后出血、感染或再梗阻[4]。而且对于基础疾病多、前列腺大的老年患者,在选择电切术时需要对患者多次切除[5]。

在1998年国外学者首次报道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经过几年的发现研究认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时间不受限制的优点[6]。剜除术能够利用镜鞘的钝性分离,有效防止尿道外括约肌的损伤,同时包膜处的直接止血使术中出血大幅下降,最后的切割使手术时间大幅缩短。有学者[4]认为与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以下优点:(1)能准确对腺体进行切除,大幅降低术后出血、再梗阻等并发症。(2)术中出血少,对腹腔内环境及周围脏器扰动小,尤其适用于对全身情况差、腺体较大的患者。(3),是内镜手术的难点。剜除术在精阜附近找到外科包膜钝性分离至12点处,避免12点处误伤。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认为与电切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手术出血量更小,术后前列腺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参考文献:

[1]廖国强,吴 强,袁 涛,等.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失败的原因与处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1(5):501 -502.

[2]王友志,何朝宏,时秋英,等.弹道碎石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4(1):339 -340.

[3]孙颖浩,王林辉,钱松溪,等.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附150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20(12):222 -224.

[4]刘红耀,米振国,王东文,等.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1,6(2):10 -12.

[5]李炎唐,臧美孚.泌尿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43.

[6]李文平,郭跃先,王 伟,等.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26(24):449 -450.

论文作者:文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比较论文_文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