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代淑艳,杨亚琴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 743403

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疾病控制效果,确保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个体化系统性护理;疾病控制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多种细胞、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1]。目前临床缺乏支气管哮喘特效治疗方法,可通过个体化、规范有效治疗及自我管理,有效控制疾病,提高治疗效果。本文收集了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我院近年来收治,均符合入组标准[2]: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经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试验结果和支气管激发或运动试验结果均呈阳性;知晓研究内容,同意入组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心、肾、肺、脑、呼吸、造血、神经系统严重疾病者;合并精神病史、恶性肿瘤、肺结核者;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者;不同入组者。根据随机原则,将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37±3.26)岁;病程4个月~7年,平均病程(3.55±0.82)年。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09±3.2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56±0.83)年。2组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给予支气管扩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药物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根据常规诊治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心理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作息规范等,帮助患者缓解陌生感。向患者、家属讲解支气管哮喘发病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危害、治疗进展、治疗方法、配合要点等,纠正其错误认知,避免误听误信,提高依从性。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况,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可邀请有治疗经验的患者现身说法,通过患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可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2)健康教育。了解患者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对疾病知识进行介绍,可通过电视、宣传栏、小手册发放、“一对一宣教”、讲座等形式,传授支气管哮喘疾病、治疗知识、自我管理教育措施、院外延续护理干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增加健康知识掌握率,利于解除对治疗的紧张、不信任。(3)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病情,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体温、脉搏等,详细记录不良反应,若患者出现恶心、乏力症状,应采取相关措施,纠正缺氧状态。确保患者3L/minn吸氧量,每30min记录患者呼吸情况,尤其是高浓度吸氧患者,需观察是否出现中毒现象,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4)基础护理。嘱咐患者多饮水,每日饮食量达到2500ml,指导患者正常咳嗽、排痰,确保呼吸道通畅,若病情严重者,可采用机械呼吸、雾化吸入等方法辅助呼吸。根据患者病情、体质、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多进食高纤维素食物,禁食刺激之品。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切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换药,严格控制激素、氨茶碱剂量。

1.3评价指标

参考支气管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量表[3],回忆过去1个月内自身哮喘病症相关情况,回答5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备选答案,相应分值为1、2、3、4、5,计算总分,满分为5分,规定疾病完全控制:评分为25分;部分控制:评分为20~24分;未控制:评分<20分。采用我院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评分范围为0~100分,评分≥90为非常满意,评分70~89分为一般满意,评分<7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完整收集起来,纳入统一表格,在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作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处理及分析,前者通过(n%)作数据表示,组间或组内数据比较经卡方检验;后者采用(`x±s)描述数据,独立样本经t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如果检验结果为差异P<0.05,则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疾病控制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疾病控制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完全控制、部分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未控制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反复发作等特点,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药物、变应原、污染、吸烟、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4],临床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促、喘息、咳嗽、胸闷等,给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临床缺乏对支气管哮喘有效根治手段,由于疾病病程长、无法根治,加上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易产生焦躁、悲观、紧张等负面情绪,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相关实践表明[5],规范用药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控制支气管哮喘疾病发展。过去常规护理方法“以疾病为中心”,仅仅强调临床疗效,忽视了患者心理、社会功能,预后较差。

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界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关注临床效果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心理、生理、社会功能,从而缓解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个性化系统性护理干预[6],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如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病情、饮食习惯等,制定出全面、系统的个体化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哮喘认知水平,缓解负面情绪,促使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认知错误出现的不良反应,增加临床依从性,达到良好的疾病控制效果。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率高达95.00%,较对照组的80.00%显著提高,说明加强支气管哮喘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果,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史金英,赵从会,梁春花等.个体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6):937-938.

[2]李译蓉.综合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4):184-185.

[3]孙慧,蔡伯琴,贾冬云等.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疗效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2):43-45.

[4]钱朝翠,张妍蓓.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5):453-455.

[5]童孝笑.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5,23(44):281-281.

[6]牛占坤.个体化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1(16):257-258.

论文作者:代淑艳,杨亚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4

标签:;  ;  ;  ;  ;  ;  ;  ;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分析论文_代淑艳,杨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